卖不动的书

2018-05-14 16:07京民
中华魂 2018年7期
关键词:评职称同类网店

京民

最近,国内首个滞销书数据报告发布。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全国的书店、网店及零售三个渠道数据显示,年销售数量小于5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34.5%;年销售数量小于10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45.19%。

近一半的书,一年卖不出10本;三分之一以上的书,一年卖不出5本。这是作者的悲哀,也是出版社的悲哀。出一本书,就像十月怀胎。先是作者辛辛苦苦地写,后是编者辛辛苦苦地编,接着是印刷者辛辛苦苦地印。然后还有运输者辛辛苦苦地运,销售者眼巴巴地销。而全国几十万家书店、网店、零售店加在一起,一年卖出只有几本。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市场不需要。青年的读者不需要,老年的读者也不需要;城里的读者不需要,农村的读者也不需要。这些书摆在书店里,就像坐上了冷板凳。偶尔有人翻一眼,然后又放回原处。或者一看书名和封面,就掉头而去。

当然,这里边也有个竞争的问題。同类的书,往往有几十种、几百种摆在那儿。其中很多的作者,都更有名气、才华、经验和影响。书的主题和文字,也更新颖、更深刻、更漂亮。所以读者们在货比三家之后,这些书就成了“剩书”。

既然卖不动,为啥还要出?

首先是不服气。如果在出版之前,你说谁的书质量低,没人买,他肯定会跟你急。因为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毛病: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越看越觉得好。怎么看,都觉得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相当的好。很多的作者,都认为自己的屋是“高屋”,自己的笔是“妙笔”。自信高屋建瓴,妙笔生花,定能洛阳纸贵。

其次是看不准。作者看不准,出版社也看不准。就像一些人办企业,以为开这个厂,出这个产品,就一定能够热销。而当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这个东西鼓捣出来之后,才发现同类的产品,已经有了一大堆。你想到的,别人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而且做得比你更好。残酷的竞争,总会让有些人一败涂地。

再次是不在乎。不在乎卖得动卖不动,不在乎盈利不盈利。只要封面上印着是自己所著,只要能够摆到书店或者网店的书架上,就心满意足了。因为这些作者所需要的是资格和名气。到评职称的时候,写个人成果的时候,开作品研讨会的时候,这就是资本和成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现在有一些作者自费出版的书,一共只印10本甚至5本。1本报给有关部门评职称,1本送给领导看,1本送给朋友看,1本留给家人看,1本留给自己看。虽然出一本书,也要花一笔钱。但算总账,自己是不吃亏的。

因为鱼龙混杂,也浪费了读者不少的工夫。我们大家都没有火眼金睛,所以很难分清哪个是真作家,哪个是假作家,哪本是有用的书,哪本是没用的书。如果不幸买了没用的书,不仅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会倒读书的胃口。

但我们相信,图书市场,也会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及时地清理和淘汰那些卖不动的书。它们的归宿,就是变成废纸,然后回炉。新时代的读者,也会越来越聪明,再有钱,也不会去买没用的书。

猜你喜欢
评职称同类网店
离婚时能否分割网店
农民评职称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力
快递小哥评职称是社会进步
精致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同类(共4则)
你不听我话……
赚了
多思多想收获多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