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

2018-05-14 17:29赵荣锋
党政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赵荣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梳理了2017年国内学者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背景,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概念,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揭示其价值意蕴。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这一多维度解析,可以为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维度。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全球视野,提出具有全人类价值意义上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基于全球生存和发展困境所提出的伟大构想,有着重要的现实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着力解决“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性难题的具体方案。

1.全球化深入发展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全球化,新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相互性交往的方式,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我们生存的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深入交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成为整个世界的基本样态。随之,人类存在的方式和交往的方式,发生着重要的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适应网络社会人的生存方式变革的客观需要。交往技术的革命推动人类认知水平和制度建设发生重要的变革,全球化向着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

2.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自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瓦解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西方发展模式普遍“失灵”,陷入困顿的局面。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全球扩展造成 “全球混沌”的无序状态,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生态危机严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主宰、主导向着社会主义趋势不断加强的方向转化。另一方面,中国进入国时代,逐渐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引领全球经济增长;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大;外交布局纵深拓展,全面参与全球治理。

3.全球问题突出

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异常缓慢,地区之间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严重失衡,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趋上升,总体和平,局部动荡频发。人类面临的挑战性难题层出不穷:首先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整个世界经济萎靡,缺乏生机活力,经济发展可持续遭受重创;其次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西方治理模式面临困顿、僵局、失效等境遇,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再次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面对这些问题,仅凭一国或者是几个国家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在确保各国共同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基于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联合和更深入的合作。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视野中对文明反思的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国际社会共生性关系的生成、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中国自觉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现实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内在依据和现实性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符合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理论,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中西方文明价值耦合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

1.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转变,人类社会走向一体化和整体化。在地域范围、文化交互、关系复杂程度上,超越世界历史理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内在规定,是世界历史理论新时代的新命题,并在迈向实践共同体的道路上,继续深化、相互作用于历史发展新阶段。

其次,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超越与发展。“共同体”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在马克思看来,共同体即一种基于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共同关系,马克思不仅区分了“自然共同体”

“虚幻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

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的人文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导,改造虚幻共同体和社群主义,走向“真正的共同体”。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

儒家思想的天下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慧学说。大同世界、天下为公、天下和平、民胞物与、天下一家、万国咸宁、天下和合,是中华民族天下观的智慧卓识。中国传统“和生”文化蕴涵的合作共赢与和平发展理念、“协和万邦”思想蕴生“亲诚惠容”交往理念和“大同”理想与“天下”情怀。这是中国人今天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主要的文化资源。中国文化这种主张以和为贵、强调追求多样性和谐的观念,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强调群体,突出和谐的重要性。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是个人于集体的完美融合。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可以与其他文化和谐共生,体现出一种“美美与共”发展范式和共生样态。

3.对西方文明的思想批判与借鉴

“共同体”思想在西方的出场语境是早于中国,各种“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其溯源来讲,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城邦时代所形成的区域内的“城邦共同体”到霍布斯、卢梭提出现代契约理论的“契约共同体”,再到黑格尔绝对理念的“精神共同体”再到马克思思想衍生的“实践共同体”,都在形式上丰富了“共同体”思想。就其专题研究而言,滕尼斯区分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环境和社会公正是实现真正共同体的重要条件,鲍曼则把安全和身份认同作为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当代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19世纪以来西方主导的布雷思顿国际关系体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肯定和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发展模式,实现了世界现代性发展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解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经过具体实践的发展,到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认可与支持,对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学界关于内涵的讨论,成为探索与争鸣的首要对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主体的一种具体形态。所谓“命运共同体”,指由存在着诸多差异的国家、 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 相互依存的国家集合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内涵是

“同呼吸、共命运 ”、合作共赢 ,中心是回答人类 “建构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构这样一个世界”的根本问题,也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核心的内容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认识问题。

1.“三位一体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全人类的“共性”基础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分为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三个层次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三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利益共同体是基石,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价值共同体是导向,指引价值归属的重要依托;责任共同体是保障,确保共同利益实现、共同价值取向的核心和关键。

2.“四位一体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发展难题,基于共识的基础,采取联合行动,以实现共同利益,增进共同福祉,共享安全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同舟共济的行动联合体。利益与价值层面是基于理论认识层面,安全与行动则侧重于实践的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主线。

3.“五位一体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诸多领域,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政治共同体;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经济共同体;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共同体;第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共同体。这五个层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重要维度。

4.“多位一体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人类主体共同去构建,当前国家共同体作为全球化时代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单元,着眼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野范围。要建立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必须对内先建设好执政党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态共同体、制度共同体、民生共同体、问题化解共同体、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体、雄安示范共同体;另一方面,对外全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设好梦想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制度共同体、法制共同体等等。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為何能引起世界的共鸣?不仅在于它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共处一个世界,同住一个地球”,形成积极意义上的“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对于中国而言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的外交思想,对于提升中国的国家话语权有着重要的推动。它也是基于现代性困境的全球治理的新方案,对于深化国际间的合作和共赢意识,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1.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和平和发展依旧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间的博弈交替进行,国家利益作为国际竞争中外交战略抉择的核心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和发展了国家外交的理论,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自身国家形象的建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类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是当今时代主题观和国际格局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个整体史观的新时期凸显。实质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通过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挑战把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状态,是国与国之间以共同利益为最大公约数衡量的重要标尺,体现出一种整体意识、全球思维、人类观念,本质上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是对人类未来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推动国际关系向着公平、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2.有利于推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全球化,不仅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一种内在精神的有机联系和组合,也是对现实生活人的诸种精神的全面关照和人文价值的整体建构。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它以相应民族、国家、地区的共同生活实践、共同物质利益的考量为前提,更关注相应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人类能够永续发展的道义制高点上提出来的,体现出强烈的“利他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发挥国际正义的重要推动作用。

共同体作为人存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文明延续的一个载体形式,所有人类文明理想实际上都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超越民族国家的狭隘,推动建立新的文明秩序。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实现了国际政治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到地缘文明的跨越,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逻辑。审视中国道路取得的成功,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贡献了理论,也是对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模式上的借鉴,不断在实践中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内涵,同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通过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事业而为推进人类解放进程作出了新贡献,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爱的共同体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人类第一杀手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谁变成了人类?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