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社会革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8-05-14 17:29袁秉达
党政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恩格斯

袁秉达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革命的宣言、政治的宣言、信仰的宣言。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想与革命精神,是对《宣言》发表17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纪念。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革命化的思想非常深刻、非常丰富。许多人认为革命就是夺取政权,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的革命是一次性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再存在社会革命了。把社会革命等同于政治革命,这是对“社会革命”的狭义理解。但在《宣言》及其序言里,“社会革命”是个广义的概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7篇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回答了落后国家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革命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弘扬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有利于把握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奋力实现中国梦。

一、《宣言》中社会革命思想的核心观点与内在逻辑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宣言书,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宣言书。《宣言》在叙述“整个社会革命化”思想的过程中,78次提及“革命”一词,这是一个反映时代主旋律的高频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词。《宣言》涉及社会革命的专用名词有:1848年革命、歐洲革命、俄国革命、法国革命、巴黎革命、工人革命、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革命、工业生产的革命、国际革命、公开的革命、不断地进行革命、整个社会革命化、革命措施、革命作用、革命运动、革命联合、革命改造、革命因素、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改良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应用这些“革命”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社会革命”思想和实践方略。

1.两个“不可避免”:在阶级社会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

《宣言》第一章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

(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依据这一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特征、表现和发展趋势,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的新社会因素使整个社会革命化

马克思、恩格斯以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为例,指出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的新社会因素,最终会促使整个社会革命化。在封建社会后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实践证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紧接着,社会发展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新的革命因素正在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然而,当时代表“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流派的“社会主义的资产者”,面对“整个社会革命化”的趋势,表现出很不情愿的态度。他们

“愿意要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但是不要由这些条件必然产生的斗争和危险。他们愿意要现存的社会,但是不要那些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的因素。他们愿意要资产阶级,但是不要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旗帜鲜明地表明推进“社会革命化”的立场和态度:“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所以,“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3.两个“自由发展”: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公开爆发革命,以“自由

人联合体”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

在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进程中,工人阶级必须组织成为政党。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宣言》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实现“社会革命化”的最终结局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想中,一方面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始终致力于克服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无产阶级的庄严使命和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主张从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高度,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组合成

“自由人联合体”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宣言》庄严宣告: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出发,分析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大趋势;揭示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革命的依靠力量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革命的动力是:阶级斗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工人阶级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革命的主要途径是:实行暴力革命并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革命的战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形式上是一国夺取政权的革命,内容上是以革命联合实现世界革命;革命的胜利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等重要条件,最终目的是以“自

由人联合体”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宣言》的“社会革命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第一,社会革命思想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宣言》在批判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揭示無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胜利的历史大趋势;《宣言》第二章在阐发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化思想时,抨击了资产阶级的种种谬论,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的社会革命思想和政治主张;在第三章中,马克思、恩格斯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在社会革命问题上的本质区别和原则界线,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等积极思想成果。第二,社会革命思想的彻底性。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能简单地继承旧的国家机器,而必须彻底摧毁与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推进社会革命化进程中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最终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第三,社会革命思想的长期性。工人阶级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完成政治革命,然后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第四,社会革命思想的世界性。《宣言》的社会革命思想彰显世界历史大视野,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世界市场发展趋势与全球化浪潮中,论证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从一国革命夺取政权走向国际联合推进世界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最终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的共产主义革命胜利。第五,《宣

言》的社会革命思想的合规性。《宣

言》的基本思想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为客观依据,在揭示阶级斗争规律、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社会革命的最终结果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思想和共产主义必胜信念是符合规律的必然产物。

二、七篇序言揭示落后国家实现革命理想的实践方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宣

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 但是,他们又明确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1848年2月《宣言》的发表,到1893年2月最后一个序言为止的45年间,他们总共撰写了七篇序言,对《宣言》加以说明、修订或补充,使之更加准确和完善。七篇序言已经成为《宣言》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序言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序言的价值不亚于《宣言》正文的内容。如果说《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政治宣言书,四章正文回答了“为什么”无产阶级的胜利与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怎样”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等基本问题,那么《宣言》的七篇序言则从《宣言》自身发展史与工人阶级革命史相统一的角度,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落后国家“怎样”实现社会革命的具体实践问题。两位导师,特别是恩格斯在1882年和1893年期间发表的俄文版、英文版、波兰版和意大利文版的序言,以较多篇幅回答了落后国家怎样跟上全球化进程,实现社会革命的重大时代课题,对我们研究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想与落后国家社会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革命化理想与落后国家具体实践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启示。

1.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要实现

“民族独立”

恩格斯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争得民族独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广泛传播,是争取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当时,国际无产阶级是支持波兰民族独立运动的。

2.经济落后国家的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

恩格斯在1893年意大利文序言中指出: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做了必要的准备,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当时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因为同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因而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恩格斯以工人阶级国际联合与《宣言》发展史为例,论证了两种革命的递进关系。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最近45年以来,资产阶级制度由于在各国引起了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到处造成了人数众多的、紧密团结的、强大的无产阶级;这样它就产生了——正如《宣言》所说——它自身的掘墓人。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试想想看,在1848年以前的政治条件下,哪能有意大利工人、匈牙利工人、德意志工人、波兰工人、俄罗斯工人的共同国际行动!

在《宣言》的最后一篇序言中,恩格斯满怀激情地预见了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在历史上,意大利曾经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

3.经济落后的俄国可以爆发革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在1882 年俄文版序言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坚信在合适的历史机遇下,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由农村公社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再局限于1848年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同时革命论”,在“西方不亮东方亮”的革命形势下,他们转而将目光投放在了更具有革命潜力的俄国,尽管当时俄国的生产力远不如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只要具备俄国发动革命引发西方国家无产阶级爆发革命,在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巩固革命胜利并且充分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就可以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俄国没有出现马克思、恩格斯预见的结果,但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革命理想。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而且进一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近代中国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性飞跃。

三、中国共产党对《宣言》中社会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践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革命理想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站在时代高度,明锐地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过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一百年前,列宁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国实践的新时代,开始探索“管理俄国”的伟大实践和发展规律。可惜,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苏联斯大林等人对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思考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都没有最终走向成功。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省部级干部学习班上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断。这是对《宣言》“社会革命”理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2018年1月5日的讲话中,习近平8次提到“社会革命”一词。我们可以从特定语境中领悟习近平关于“社会革命”的深刻含义。

第一,习近平表述“社会革命”问题的宏大视野和方法论维度。他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三个维度论证了“社会革命”问题,有历史脉络的梳理、有理论实践的贯通、有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我们可以站在时代的高度放眼世界、贯穿古今来看待和研究“社会革命”问题。

第二,习近平的“社会革命”论,涵盖了我党97年来一以贯之推进的“社会革命”发展历程。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在这里,他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以建立繁荣富强的社會主义强国为己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把建党97年来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伟大实践都贯通起来了,都视为我党“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持续不断的整个历史进程。诚如他所说的:“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习近平讲话的语气来看,这个“社会革命”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指夺取政权的狭义“社会革命”概念,而是指广义的“社会革命”概念。他把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都视为漫长“社会革命”进程中前后相继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且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紧密地对接起来,明确要求“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

第三,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习近平强调全党要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旨在弘扬我党倡导的革命精神。在他的语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习近平强调革命党、革命者干革命事业,要有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要有精神状态、奋斗姿态。倡导精气神,提振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是习近平上任五年多来一贯的传统。他认为我们党内最大威胁是精神懈怠,强调“社会革命”具有提振领导干部精神层面的考量。他说:“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他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第四,习近平的“社会革命”论,实质上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需要。面对国内国外种种社会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或“左”或右的误解曲解,习近平从2013年1月5日讲话到2018年1月5日讲话,都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护和正名的特色。前一个“1.5”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后一个“1.5”讲话强调,“我们这个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别的时代”。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能互相否定,讲到40年贯通5000年;从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讲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两个“1.5”讲话实质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有利于更好地超越和排除“左”右之争。

第五,习近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统一起来,主张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他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變,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够格、不发达、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道德等层面普遍存在着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真正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想,真正实现改变中国社会状态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2049年新中国建立一百周年,这近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历史使命实质上是在延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了97年的“社会革命”进行到底,只有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才能说人口无比众多的东方落后大国的“一场伟大社会革命” 取得了最终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恩格斯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危险的侵略者”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陆尚博的思想有些什么问题?/资产阶级不能进入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