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2018-05-14 17:29王公龙
党政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宣言共产党人共产主义

王公龙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的发表是社会主义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部伟大著作的横空出世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纪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夯实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挺起了共产党人精神脊梁。《宣言》发表至今已有170年了,可谓一本“老书”,但恩格斯早就说过,“不管这个《宣言》多老”,这部书“永远值得一读”。

一、奠定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之基

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对《宣言》的基本思想有一段经典的表述: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恩格斯的论断集中阐释了

《宣言》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它包括经济生产决定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阶级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它自己等三个基本观点,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阶级社会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规律等三大基本规律。《宣言》中的所有重大论断都是根据唯物史观推导出来的。唯物史观是理解和感知《宣言》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逻辑力度的一把钥匙。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唯物史观不是问题的解答,它不能为复杂多变的历史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可以为人们找到正确的答案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当代中国,我们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观点,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以时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饱含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钙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产阶级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辩证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背后所掩藏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根本矛盾。在分析无产阶级的成长、大工业时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组织性人民性等特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悲惨命运之后,《宣言》斩钉截铁地得出“两个不可避免”和“两个自由发展”的重大论断,即“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代

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两个不可避免”和“两个自由发展”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理论之源,也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自《宣言》诞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致力于开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伟业。

共产主义信仰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在共产主义信仰问题上,共产党人理应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态度,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习近平总书记曾将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钙”,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得“软骨病”。这里讲的理想信念就包括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即共产主义信仰。

首先,共产党视共产主义为崇高信仰。政治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一个政党须臾不能没有灵魂。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地方,就是把共产主义信仰作为党性的基本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信仰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失去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就名不副实,随时都可能因迷失方向而犯颠覆性错误。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就是从信仰的松动开始的。殷鉴不远,苏联就是前车之鉴。对此,我们党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其次,中国制度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底色。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与建构与共产主义信仰有着不可分离的逻辑关联。从经济制度看,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既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为最终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从政治制度看,我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政体,我国实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无论是国体还是政体,其理论基础都源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遵循的是两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从文化建设看,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割断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联系,就无法回答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定位,也就无法回答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再次,中华民族靠共产主义信仰汇聚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之魂。尽管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致力于改变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艰辛探索,前赴后继,但一次次社会变革和革命所改变的只是上层的权力结构,没有唤醒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劳苦大众,中华民族总体上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真正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正是对振兴中华民族的迫切期待和对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无限憧憬,极大地唤起了中国底层的社会大众,让人民感到有奔头,有希望,有信心,从而促使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凝聚起来,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将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三、蕴藏共产党人党建理论之魂

《宣言》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而作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为数不多、极其珍贵的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取得和巩固国家政权而活動的政治组织。但共产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组织。它不仅与代表少数人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的区别,与其他工人阶级政党也有显著的不同。共产党是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共产党具有人民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党性与人民性是高度统一、有机融合的。其次,共产党要有先进性。这是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再次,共产党强调统一性,即两个纲领的统一。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如《宣言》所说,“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实现最低纲领后,共产党还必须为实现最高纲领而努力,争取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最终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最后,共产党重视国际性。即“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为此,《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宣言》的上述观点不仅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建党的理论基础,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党建思想之根本。

首先,党的根本宗旨不能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宗旨就必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其次,党的先进性不能弱。根据《宣言》的精神,判断一个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关键看它的行动是否先进,理论是否先进。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必须勇于通过自我革命增强党的先进性,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再次,党的两个纲领不能分。正确把握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必须将二者统一起来,统一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最后,党的国际主义精神不可弃。既要坚持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又要赋予国际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用国际视野看世界,关注人类的命运,主动担负起中国的大国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接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旗帜、塑造21世纪国际秩序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

《宣言》诞生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宣言》的精神却永驻人间。它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思想的明灯,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丰碑。世界需要《宣言》,中国更需要《宣言》。今天的人们需要《宣言》,未来的人们将更加离不开《宣言》。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宣言共产党人共产主义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Father's Day
潮涌袭夜
柔软宣言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