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提升

2018-05-14 12:36陈果朱前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执政党

陈果 朱前星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目标,必须客观分析新时代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此基础上,把握和落实执政党对实现新时代社会整合的适应性功能调节之着力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党的价值整合能力;促进社会利益协调,提高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强化政治制度建设,提高党的制度整合能力;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党的组织整合能力。

关键词: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整合;执政党;功能调适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8)04-0086-08

就其本质而言,执政党是一个行使整合功能的政治组织。从执政党的政党功能发挥上来说,它具有协调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进行利益整合,增进执政党、政府、市场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等功能。而社会治理现代化则要求改变过去的隶属关系,引导执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成员将过去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转变为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引领下,通过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科学决策机制的构建,政策利益均衡功能的充分发挥,协调处理好各治理主体、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情感,从而实现执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各负其责的社会主义民主治理模式,最终达到一种善治的理想状态。

执政党社会整合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之间是一体化双向互动关系。执政党欲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进行社会整合,而执政党则通过价值整合、利益整合、制度整合、组织整合等功能的调适,提升自身的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党的价值整合能力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进行价值整合,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热情。当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的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引领着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引是有效率的,执政党的价值整合是富有成效的。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社会利益日益分化,社会阶层不断形成,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社会局面。“社会成员是否具有共享价值是一个社会是否实现有效整合的标志”,[2]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否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的聚合,是判断执政党价值整合能力大小的关键指标。

价值整合的实质其实就是意识形态的整合,其目标就是确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使之成为“共同意识”。涂尔干认为:社会的有机团结需要依靠集体意识才能达成,这种获得認同的集体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3]因此,实现执政党价值整合的关键在于意识形态的整合,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社会整合的灵魂,也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内在驱动。

“任何社会整合最有效也是最为根本的方式和途径就是使某种意识形态社会化”。[4]217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整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多种方式形成价值观认同和政治共识,从而实现有效整合。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公共生活与私生活“两无”格局的文化价值传统。[5]因此,提高价值整合能力的着力点在于:凝聚合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实施持之有效、深入人心、喜闻乐见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手段。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创新,建设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是价值整合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稳步向前,不断取得新的发展。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时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它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党的价值整合更具生命力和牵引作用,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这一条成功的理论创新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不断开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其次,要在发展中完善主流意识形态,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伴随而来的是利益分化日益严重,利益主体趋向多元,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加之,西方各种意识形态的涌入,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受到侵袭。对于此种情况,必须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主导并不是否定所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是愿意吸收并合理利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有益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完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最大限度地包容和整合其它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有益成分来发展壮大自身,这样才能被更多的社会成员所接受,才能成为社会整合的精神支柱。因此,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开放包容性,是确保主流意识形态主体地位关键举措。

最后,在继承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中国作为世界唯一没有文明中断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还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8]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各种文化的冲击,我们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整合,不断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才能获得更多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另一方面,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促进政治认同和共识。“意识形态要实现其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就必须塑造出千千万万的被意识形态化了的政治人”。[4]222因此,进行价值整合的过程就是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

首先,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做支撑。”[9]并进一步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10]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一直是支撑共产党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动力源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巩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的应有之义。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代表无产阶级的最高利益,时刻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目前,中国共产党拥有8900多万党员,他们是党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党进行思想改造的主要对象,更是党进行价值整合、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著名学者王邦佐指出:“一个政党整合功能危机的起点是意识形态对党员和普通民众的影响力下降”。[4]219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共产党员的党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的价值整合功能。

其次,加强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诸多途径,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培育学生对党的忠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从而自觉地维护党的领导。“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价值整合工作成功与否,需要学校、社会、国家共同关注,努力奋斗,久久为功。

最后,加强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其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意识形态媒介载体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但同时,也面临着监管难、侵蚀性强等诸多挑战。因此,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强化价值整合能力要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不断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价值整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促进社会利益协调,提高党的利益整合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11]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12]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必须实现对社会的利益整合,这个整合必须是全方位的。“多元利益的冲突与整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社会特征,如果没有一种开放、畅通的熔炉式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就会加剧多元利益的摩擦、冲突,妨碍社会稳定。”[13]39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核心指向是实现全面的利益整合,这不仅是利益分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执政党履行政治职能的现实依托。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利益整合的主体,它在利益分化不断加深,利益矛盾日益加剧的时候,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或方法,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缓解利益矛盾,消解利益冲突,维护执政地位,最终完成整个社会的整合。执政党在整个利益整合的过程中,其关键地位的显现就在于“消除利益分化带来的潜在混乱”。[4]12-13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履行利益整合的政治职能实现整体的利益整合,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在社会呈现出既“破碎化”又“一体化”的复杂样态下,社会利益、社会权利和社会问题都异常分化多变、复杂交织。[13]74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以科学考察现实利益分化为出发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落脚点,从利益指引、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利益矛盾处理等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首先,构建科学的利益指引机制。观念决定行为。不同的利益观念决定其对利益的取舍程度。在当前利益分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必须强化“共赢”的利益观念和追求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对社会成员的利益追求行为进行正确地引导,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有机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逐步形成约束力和规范作用。

其次,构建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注重“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此后的二十多年,这一条原则一直成为了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反复强调公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三大公平”概念,强调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与统一,两者的地位并重,并摈弃了效率排先,公平排后的原则。因此,要实现公平的利益分配,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统一”的原则,构建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完善分配制度,通过立法、财政转移支付、构建公平公正的利益保障体系等方式和措施,在各个领域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竞争环境,执政党要主动融入社会,吸纳社会能量,通过良性互动,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法律法規,使得不同的社会成员在利益获得机会上形成事实上的平等,从而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构建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是指社会成员等利益主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向执政党等利益客体表达利益诉求和期盼,进而获取利益的一种方式。只有利益表达的途径和渠道畅通,执政党才能收集到不同利益阶层和群体的诉求进行利益整合,因此,利益表达是否通畅是利益整合成败的关键所在。要彻底改变目前存在的利益表达失衡的状态,必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社会团体等的利益表达功能,不断推动舆论特别是新媒体的信息表达,大力保障基层民主健康发展,完善执政党的利益表达结构,构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通畅的利益表达体制机制。

最后,构建行之有效的利益矛盾处理机制。利益矛盾是不同的社会成员在追求利益实现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摩擦和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政合一的政治组织化的制度逐渐被消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地削弱了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力和社会矛盾调解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各种利益矛盾频发,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激发社会冲突和对抗,破坏社会整合,危及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利益整合,关键要提高执政党的组织力和处理社会矛盾的本领和水平,构建及时有效的利益矛盾处理机制,实现党的利益整合。

三、强化政治制度建设,提高党的制度整合能力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它包括人类用来决定人们相互关系的任何形式的制约”,它“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14]制度是规则规范体系的总和。罗尔斯曾指出“制度是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这一体系确定职务和地位及他们的权利、义务、权力等等。这些规范指定某些行为类型为能允许的,另一些则为被禁止的,并在违反出现时,给出某些惩罚和保护措施”。[15]在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制度发挥着支撑保障作用,它把所有社会成员都纳入到了规范体系的框架内并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名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都只能按照规则规范的约束行动,这样社会发展就逐步推进,社会秩序就逐渐稳定,社会整合就得以完成,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具备了坚实的保证,而这整个过程就是制度整合的过程。马克思指出,只有民主的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普遍与特殊的真正统一”[16]282,使得国家的制度成为“人民的自我规定”,表现出“人的自由产物”。[16]281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符合社会需求、人民需要、合理可靠的科学制度模式,创新社会风险预防和问题化解机制,完善基层自治、社会动员和社会互信制度,促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才能依靠制度的整合力和约束力,实现对社会的有效制度整合。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整合主要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利益协调过程中,维护各方利益、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而对执政党的社会整合起保障和支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个概念或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制度规范,具有其内在逻辑。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整合要担负起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其内在优势与特点,就必须充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17]378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想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就需要构建一整套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科学有效的具有内在逻辑的政治制度体系,从而保障社会整合的规范、稳定。

首先,完善党内的政治制度,实现党内力量的整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注重全面提升执政党的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因为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制度建设、提升党的组织力才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统帅,才能为推进社会整合提供坚强的核心。但是,在党内政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党内政治制度缺失、执行不力等问题,需要不断深化党的政治制度改革,从保障党员权利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制度、规范党内选举和监督制度等方面着手,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以制度化手段强化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障党的价值整合和利益整合的顺利实现。

其次,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心整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切实履职提出议案,审议表决政府、司法机构等决策和工作部署,保证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得以反映,这就是代表民心民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设计,就是一个社会整合的过程。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和人大代表工作制度的力度,不断完善和健全人大代表职能行使制度;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完善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职能行使的制度。

再次,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党际整合。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法宝的伟大政治创造,是通过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摸索而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型政党制度。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通过制度化、规范化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以协商民主的形式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执政党提供了有力助手和監督者,有效避免了西方多党制恶性竞争的弊端。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充分发挥党际整合功能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运行效率不高、效力不彰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政党协商制度,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其新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

最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族际整合。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在吸取革命根据地经验和充分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用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我国的多民族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民族习惯法与相关国家法律、部门法规存在不适应的状况,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配套的一些法规和制度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因此,需要通过各层面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的建立和修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得更具操作性、更贴近民族的实际,保证党的社会整合的实现。

四、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党的组织整合能力

党的组织整合是价值整合、利益整合、制度整合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党进行社会整合的组织载体和资源集合。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整合就是指执政党通过组织资源、网格、力量、手段和制度等方式来协调和领导组织内外的关系,实现社会高度组织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的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形象和发挥作用,不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党的决定,而且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实现善治和增量民主,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正如托克维尔所指出的,“没有这种组织形式,自由只有依靠革命来实现。他们体会到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产生了遵守秩序的志趣,理解了权力和谐的优点,并对他们的义务性质和权利范围终于形成明确和切合实际的概念。”[18]

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是进行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产生,但其生命之源都在社会;党可以有各种纲领和目标,但其最终的号召力则来自社会的认可与认同。根在社会、心在社会,拥有了社会认同和拥护的党,才是有力量的党。党的强大,不在其自身的组织与规模大小,而在其社会根基的深厚。”[17]132可见,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党的组织整合能力,“最大限度地代表社会、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是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之道”。[17]132

首先,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整合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的基本条件。然而,“一个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19]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先进和纯洁,首先就体现在理论的先进和纯洁。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始终强调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理论创新提高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的高度,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只有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并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才能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和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然,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仅有理论创新还不够,还必须不断加强管党治党的力度和党的作风建设,同时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党真正实现实体的先进和纯洁并成为社会的“人才库”和人才聚集高地,这样才能提高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才能提高党的组织整合力。

其次,提升党的群众凝聚力,增强和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党的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是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领导力。一方面,要以提升组织的有效覆盖率为前提,让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各个层面和每一个角落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认真做好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奠定牢固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最后,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央、地方、基层三级组织构成,其中党的基层组织起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是党联系群众的关键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发展,目的就在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力。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注重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使党组织在社区、农村、学校、科研院所、“两新组织”中有效组织党员、发展党员、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另一方面,要以提升自我革新力为保证,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转变基层工作作风,开展适合基层特点的主题活动和教育,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保证社会整合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2]涂小雨.利益、制度、价值:执政党社会整合机制初探[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3):84-86.

[3][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 东,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223.

[4]王邦佐.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實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63.

[6]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2.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8(1).

[9]习近平.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5-03-01(1).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6-107.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

[12]刘惠.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0.

[13]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4][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3-4.

[1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4.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7]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基础与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

[18][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76.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149.

责任编辑:周育平

猜你喜欢
执政党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政治社会化视阈下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
建构科学合理的政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强大应变能力使党总能踩在“点”上
列宁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