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调整:直面人工智能

2018-05-14 04:39温昕阳
科技风 2018年36期
关键词:经济政策社会影响人工智能

摘 要:在人工智能已经深入生活的今天,AI技术正越来越迅速地改变人类社会。在社会科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其积极影响也无需加以赘述。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同样应重视这一技术的消极方面,特别是其在短期内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直接影响。放眼将来,由于人类目前尚未对人工智能形成系统的应对方案,今后十年,或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社会风险最大时期。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是当下整个社会的燃眉之急。在AI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真正到来之前,主动探索其解决之道,已然成为势在必行之举。

关键词: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经济政策

一、人工智能的直接影响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最广为人知的一点即是,在未来几十年内,有相当数量的人存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如今,这一设想已得到包括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劳工组织在内的多家权威机构印证。来自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0年,人工智能的進一步普及将导致15个发达国家减少500万个工作岗位。[1]国际劳工组织牵头开展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有多达1.37亿工人的岗位可能被机器人取代。[2]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我国 20-65岁的人口多达8.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六成强。[3]这些研究和数据意味着,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后几十年间,受影响劳动者群体在我国人口中将占有相当大比重。

如此冲击之下,失业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或将卷土重来。今天,在这场由人工智能引发的革命中,新技术普及的速度远超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新。当人工智能开始大批取代劳工时,整个社会或将无法避免随之而来的、以失业为典型特征的诸多社会问题。

可以设想,倘若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社会的各个方面势必将受到剧烈冲击:失业人数增多,导致犯罪率上升,降低社会整体稳定性;收入差距增大,贫富分化加剧,激化社会分配不公平;劳工收入下跌,社会安全感丧失,引起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降低。一言以蔽之,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几乎能影响到社会的任何一面,而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影响恐怕绝非幸事。

言既至此,一些读者或已大惊失色,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必要对人工智能技术过度担忧。因为,在人工智能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可能忽视大批失业者而不采取任何对策。事实上,只要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下文所述措施来应对社会结构调整,完全可以将上述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二、如何缓解新的失业浪潮

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短期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风险,主要在于普遍失业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失业,与传统经济学过去所研究的对象有着根本差别:劳动者赋闲在家,工厂则在AI参与下以更高效率进行生产,社会总体生产力非但没有受到削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形中,引发失业的原因并非劳动力调配不均,而是若干受人工智能影响的领域劳动力资源过剩。由于传统经济学中应对失业的措施所针对的并非此种情况,因而将于很大程度上在新的失业浪潮中失效。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尝试探索新的应对方式。

将AI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充分纳入考虑之后,笔者认为,在人工智能社会图景下,为缓解特定领域劳动力资源过剩引发的失业问题,可行的方式主要有三:

其一,加大精神建设投入,扩充文化就业市场。这一措施的合理性在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人均劳动时间将逐渐缩短,导致民众业余时间普遍增加,从而引发整个社会娱乐需求、文化需求的上升,催生出与该领域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倘若政府足够重视文化建设,持续对其投入资金以创造更多工作机会,那么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对文化就业市场的扩充将成为缓解失业的重要手段,其长远影响不容小觑。

其二,加大社会公益投入,将社会服务工作职业化。目前的人工智能,在情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上还不甚理想,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服务工作,如护理、志愿服务等,正是需要这些给人以关怀的能力。在中国,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不再,老年群体的比例正快速增长。而这一群体所接受的人文关怀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服务人员的数量与工作能力。目前在我国从事该工作的,主要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但在将来,由于社会服务需求与待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政府可以加大对社会服务工作的投入,使其成为正式的职业,从而在劳动力分配与老龄化问题上一举两得。

其三,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对新增失业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些未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所需技能,如艺术创作、软件开发、心理咨询等,帮助他们开启新的职业生涯。在诸多缓解失业问题的方式中,这或许是最为直接的一种,但其回报也最为显而易见。

三、政府或将采取紧急措施

通常情况下,上述应对方式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劳动力问题,但若出于某些潜在原因,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远远超出当前预期,政府部门恐将采取应急措施以缓解劳动力资源过剩问题。观之于当下,政府或将紧急增加对社会福利项目的投入,使待业者在找到新工作之前维持基本生活,以免引发潜在社会问题;视之于长远,政府或将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出生率,从根本上缓解劳动力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应如何负担这些额外的支出,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可能的设想是,对新兴人工智能企业所征缴的税收,会成为将来这些资金的主要来源。可以推测,未来与人工智能有关行业的税率将普遍高于其他行业,这是因为,高税率一方面能促进该领域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避免人工智能企业过度牟取暴利而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这一款项来弥补财政赤字,为解决人工智能引发的其他问题提供资金保障。

四、结语

在上述若干种方式的协同作用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劳动力问题势必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妥善解决。而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将成为主导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The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Future of Jobs[R].Geneva:The World Economic Forum,2016.

[2]谭利娅.未来20年东南亚数百万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替代[J/OL].环球网,2016-07-08/2018-08-27.

[3]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DB/OL].2011-04-28/2018-08-27.

作者简介:温昕阳(2001-),男,福建上杭人,上杭一中2019届理科实验班学生,曾获2017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提高组一等奖。

猜你喜欢
经济政策社会影响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产业政策的两个重要属性和权贵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政治效果与治理体系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1——1959)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1——1959)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
中国新形势下的经济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