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理能力的下降的原因及教育

2018-05-14 00:51唐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体罚孙子挫折

唐霞

通过近几年在学校对学生们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的自理能力呈下降的趋势。也许在知识结构上,他们较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确实要开阔得多,但在独立动手、解决问题方面却是行动的弱者。尤其是心理的承受能力也明显十分脆弱,就像中国的瓷器一样,摔不得、碰不得,好像一不小心就会碎掉一样。这些孩子是怎么了?

观察案例:

一个周四下午放学后,和往常一样,我从A区来到B区学术报告厅开会。由于这时已经放学,来到教学区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在上学术厅的楼梯的转角处,我遇到了一对爷孙俩,爷爷大概70左右,头发已然花白,左肩上挂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右手提着饭盒袋子和一个篮球,颤颤巍巍地走着。而他的孙子正跟在身后蹦蹦跳跳地走着,是一个和他一般高,胖胖的一个小伙子,大概六年级的孩子,手里捧着一个保鲜盒,里面装着满满一盒已经削好皮的苹果,吃得津津有味。忽然,孙子大吼了一声:“等一下,不走了!”爷爷转过身子问:“幺儿,怎么了?”孙子嘴里没有停,只是把一只脚伸了出来。爷爷一看,原来是孙子的鞋带掉了一只。他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又颤颤巍巍地蹲了下来,伸出他那不断发抖的手,去给孩子系鞋带。可是由于他的手脚并不灵便,系了几次都没有系好。孩子站在台阶上方,居高临下地、冷漠地看着爷爷,一脸的不耐烦,不高兴地嚷嚷起来:“你快点撒!”爷爷连忙说:“好,好!”这一次,老爷子索性跪在了台阶上,这样似乎就容易多了。终于,他系好了孙子的鞋带,又一次扶着栏杆,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朝孙子笑了笑,捡起地上的东西,追着孙子远去的背影,慢慢地离开了。

案例分析及反思:

通过我的观察,这样是事情还并不是一个个案。放学之后,学生一旦出了校门,自己背书包的孩子就很少了,什么东西都交给家长,而在这样的家长中,又以老年人居多。孩子们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扫地家长帮、衣服家长穿、被子家长叠、鞋带家长系、饭盒家长洗……他们的角色就是家里的少爷、小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悠闲日子。在这一辈的孩子们看来,长辈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照顾是理所应当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体谅长辈,去主动关心他们,去帮他们分担家务。而反观家长们呢?他们只有这一个小宝贝,帮他们做一切事情都甘之如饴,始终认为孩子小,不能放手,更不能放心。怕他们这样不会做,那样做不好,哪怕是一点点小亏也舍不得让他们吃。这是爱吗?这是害!这样的孩子动手能力差,独立能力更差。如果到了一个没有父母的陌生环境,他们一定适应不了。生活不能自理,遇事不知道該如何处理,没有主见。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不够,还是家长的观念有误呢?我想,两者皆有之。教育是学校的教育,老师只能在学校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加以正确的引导,但却鞭长莫及,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老师是无法监督和约束的。而家长的教育和观念就至关重要了。如果他们的教育能和老师学校保持一致的话,我想教育好学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难就难在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已经养成了孩子骄纵的性格,不是他们想这样去做,而是家长们的爱去推动了他们的不良发展,在心里滋生了好吃懒做的习惯,生活条件的优越,让他们从生下来就没有真正受到过任何打击和挫折教育,他们又怎能不这样呢?

身为一个班主任,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加以教育和纠正。首先,得从家长入手。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针对这一问题和家长交流,建议他们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包办得太多。要正确地培养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其次,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并时常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他们去完成,通过日记的方式汇报完成情况,家长签字。利用班会、晨会课时间,教育学生要关心父母长辈,学会感恩。要求他们如果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好,已经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通过教育,孩子们大多数都能做到,我班的孩子很少会在放学后要家长背书包。但也不知道他们在家里是否也会这样做得好。我还会经常询问家长相关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

我们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很困惑。有时我甚至不知道,所谓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与适当的惩罚有什么区别?孩子们犯了错误,老师是否需要惩罚他们?还是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要轻言细语地去说服教育?现在的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容不得任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那么,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接受的都是一股股和煦的春风似的教育,将来这样的孩子能经得起挫折吗?还能经得起怎样的风吹雨打?君不见多少孩子为了读书难就跳楼自杀?君不见多少孩子和家长一点点小小的口角就去轻生?君不见有多少孩子思想走上了极端?他们还不知道,社会上还会有更多的挫折在等待着他们,这点小问题算得了什么?

我有一种深深的感受,这一代孩子们太可怜了!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中,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却缺少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无从体会那种劳动过后收获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小时候艰苦的日子给我们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种可贵的财富呢?它让我们知道了,面对挫折永不低头,勇往直前;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想要获得收获,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它更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我想,我们那个年代,犯了错误被老师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我个人认为也并没有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理健康,反而更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犯了错就应该承担责任的道理。

教育应该改革了,家长们也应该明白,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会长大,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雄鹰要自己学会飞翔,而不是老是躲在妈妈的羽翼之下。不经历风雨,哪会有彩虹呢?

猜你喜欢
体罚孙子挫折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终身不遇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