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与“双元制”背景下之毕业设计对比研究

2018-05-14 09:42刘富海姚舜刚张海燕
科技风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双元制毕业设计现代学徒制

刘富海 姚舜刚 张海燕

摘 要:本文对中国“现代学徒制”和德国“双元制”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的毕业设计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毕业论文来源、毕业设计流程以及毕业设计中常见这三大方面进行,从中发现我国应用型大学的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德国“应用为本”的质量标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体系,探讨中国“现代学徒制”下的毕业设计完善体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元制;毕业设计;应用为本

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German "dual apprenticeship system",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graduated design of applied universities.It mainly includes three major aspect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source,graduation design process and common problems in graduation design.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China's applied universities was discovered.Through learning from Germany's "application-oriented" quality standards,internship,graduation design,employment integration system,to explore China's "modern apprenticeship" under the graduation design and improve the system.By learning from the German "application-oriented" quality standards,practice,graduation design,employment integration system,the graduation design system under China's "modern apprenticeship" was explored and perfected.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 Dual apprenticeship; Graduation design; Application-oriented

1 绪论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它是将传统的学徒制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结合起来,以政府作为办学主体,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1]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全世界应用型大学的学习典范,也是“双元制”教育体系的践行者。学校“应用为本”的教育理念、严密的质量标准,为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型大学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之一,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教育提供了诸多借鉴。[2]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发布,“现代学徒制”被国内职业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本文将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与德国的“双元制”—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巴伐利亚州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比较,从课题来源、毕业设计流程和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对比研究。

2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2.1 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THD)毕业论文题目的来源

这里的来源主要涉及二大问题,一是人员的关系;二是题目的关系。

2.1.1 人员的关系

在学校,人员关系主要分三方面,教授、学生和企业。第一是教授,教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将相关的论文题目交给学生,学生开始撰写学士论文。这里的相关题目其实就是教授平时所做的课题,大部分源于企业实际项目,理论研究部分较少;第二是学生,当学生对一个题目很感兴趣时,可以找教授进行商量探讨,根据教授的意见,最终确定毕业课题。第三就是企业,比如企业老板或者经理来学校提出题目和要求。例如“中国的项目管理”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这样的操作流程:首先找到学项目管理的学生,以中国的项目经验作为毕业题目,凡是在中国呆过或者有过项目经验的非中国学生都可以来做此论题。若是德国的学生对此课题感兴趣,也可以主动的去找中国人。如果有在中国的亲戚也可以去询问怎么做。如果公司没有时间去找该专业学生,也可以找曾在自己公司工作过的教授提出一些相关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

2.1.2 题目的关系

第一就是目前的研究项目。举个例子,最近的诺贝尔奖的获奖奖项之一是人的本能反应。这个论题没有任何背景与资料,学生需要通过研究本能反应找到学生在不被约束的条件下怎样才能准时的来上课。学生只有很少的资料能够查询到。虽然难度高,但是相对其他论题,这类论题学生更有兴趣去研究。就像阿姆斯特丹机场小便池里面的苍蝇,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尿渍四溅的不卫生状况得到改善。第二就是公司或者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某些问题就会想联合大学,解决问题。比如(地名)的一个生产暖气片的公司,该公司发展前景不错,想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当伊朗外贸门槛降低时,公司就找到曾经为公司服务过的教授,表明自己想在伊朗做市场。于是在伊朗怎么进行暖气片的市场推广就成为了研究课题。应用技术大学以公司企业的题目为研究课题很普遍,但是综合性大学就相对缺少企业与学习合作的论题。[4]第三即是大学生自己发现课题。学生在听教授的课时可以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为论题。比如教授在课堂上简单地介绍了项目自由化这个内容,于是就有在计算机公司实习的学生提出来在IT公司怎么应用项目的自由管理。还有的课题就是最新的时事。比如德国第二大公司白林破产了,一部分被汉莎公司买去,导致很多人失业。这个事件就可以产生很多的论题,比如白林公司為什么会破产?在大规模的员工失业下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5]

2.2 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

根据对杭职院部分专业进行调查分类,发现杭职院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向学生提供题目,这些题目大部分是教师的一些课题设想。由于高职教师实际接触的项目很少,而且缺少横向课题思维,甚至有些在做课题时缺少调查分析结果支撑。因此,教师将留给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作为一项任务任务,而非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许多论文题目雷同,甚至重复几年前的话题。高职院校也有一些参与实际项目的老师,他们给学生一些真实的项目,但是存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的能力有限,导致最后回馈给老师们的论文也只能达到学生毕业的程度。所以本文觉得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的能力尤为关键。这种能力的培养要靠平时积累,单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不能一蹴而就,提高学生对于调查分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也不能立竿见影。这一点学校的各个专业也要有所反思,人才培养贵在平时,每个时段都需要让学生动脑思考,活跃思维,而不是放空。杭职院的机电专业在这方面的完成得较好,每学期都有项目课程,但若就此进行毕业设计可能过于形式了,仍要有所改进。

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找企业师傅进行题目咨询的时候,每届的领头学生都会听其他学生抱怨,说企业师傅不懂怎样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最终还要由学校教师确定。学生想要在企业实践的工作内容和企业师傅让学生完成哪些工作这两点在最终和企业师傅共同确定题目时分歧较大。因为企业师傅在辅导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是无偿的,很多时候都是企业师傅全程代劳而学生只在一旁无所事事。如此企业师傅开始逐渐降低投入学生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精力,大部分细节需要学生自己与学校老师交流确定。在德国,德国企业有工商行会管理企业琐碎事务。行会每年交纳一定数额的行会费,行会又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时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德国企业的师傅更愿意给学生做辅导的,如果企业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来辅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那么学生们可以去工商行会投诉。正是有了这个行会的存在,德国学生的毕业设计的高质完成才得以保障。如果中国的有这样的行会,那么中国的高职教育将会更上一层楼。[5]

3 毕业设计流程

毕业设计的流程分三步:第一步是确定论文来源,提出论文题目;第二步是教授、企业、学生进行第一次见面。会面涉及很多有关毕业设计的要素。首先是互相认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要。论文的优劣对学生毕业及工作影响很大,企业会根据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人才进行评估。第二点是论文目标,明确写作内容对于写好一篇论文至关重要。企业、教授和学生的目标也许不一致,如教授认为发表一篇论文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帮助,而企业则是想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对论文的要求则是省事最好。所以第一次见面三方需要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第三点是讨论论文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大学教授理论课程的自由度比较大,除德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德国尚无一个规定的比例关系,作者认为,一个纯实践的论文也可。完全没有理论的论文很少但也有先例,比如一名在慕尼黑机场实习的学生,他主修经济工程,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机场需要这名实习生设计一款手机APP作为他的毕业设计。这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理论支撑,只要这名实习生做出一个完整可以运行的软件,他的这份毕业设计就是优秀。这些是第一见面需要解决的3个内容,需要1-3个小时。[6]第三步签合同。合同涉及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这里强调合同的规范性,没有漏洞。合同包括如下内容:(1)薪酬。企业给付出多少薪资,由企业规定。金钱或者其他奖励如电脑、旅行等。很多情况是企业定下咨询题目,如果企业直接去做市场调研获得想要的答案,就会花费较多的钱财。在德国,1天需1000欧元。所以企业一般会找即将毕业的学生将市场调研作为毕业论文分配给学生。企业通过设置奖励激励学生做出有实际依据的毕业设计。奖励形式多样,金钱,一定时间的房屋使用权,或一辆汽车等。(2)保密协议。在德国学生为企业做硕士论文企业获得报酬的同时,也要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对涉及企业机密的技术、市场调研数据等不得转作他用、提供给其他企业或公开发表。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大学网均有范本,各校学生可作参考,德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学生和企业在此过程中各自的权益。[7]杭职院毕业设计的流程和德国是大同小异的,上文都有提到,但德国的毕业设计更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中国的实习则随意散漫,流动性很大。于是,本文设想,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签订的合同细化,为学生毕业设计定下框架,约束自己。中国学生的实习流失率很高,有些学生甚至瞒着老师,以实习为名,天天在寝室打游戏。这种行为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失,反而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学生们则宁愿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也不愿意出去实习调查。可以说,细化合同迫在眉睫。

4 毕业设计中常见问题

问题1:毕业课题的难度怎么把握?

毕业课题的难度确定于第一次会面。在德国,见面的时候,教授都是陪在学生身边。一是确定毕业课题的难易程度,以确保课题难易适中。既不会让学生无法完成,又可以让企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教授的作用非常关键,了解企业同时也了解学生,协调企业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纽带。[8]杭职院毕业设计的难易度也由教师把握。由于教育機制不同,中国的老师很少会去和企业进行沟通,目前一般毕业设计的完成还是和实习脱节。企业实习的内容和毕业设计没有相同点。企业和老师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毕业设计的好坏全部取决于网络上有关自己论题的文章的好坏。据统计,高职每年做出实物的学生,一大半都是依据网上资料,缺少直接的调查分析,直接将其进行整合做出实物。

问题2:如果是教授自己的课题学生是在学校完成还是在企业完成?

如果题目来自教授,学生两个方面都可以做。有些学生倾向理论研究,就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不去企业。另外一些学生喜欢去企业进行实践研究,那么学生可以自己去找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如果学生找不到,可以由教授推荐。目前杭职院还不存在不去实习的学生,除了专升本考试的学生。学生完成老师自己的课题是无偿的,而企业实习会获得实习工资,因此学生们基本倾向去企业实习来完成毕业论文。但是也有个别案例,有些学生自己家里是开公司的,实习证明只要让父母盖章即可。这让这些学生在实习期无所事事,整天玩乐。由于浙江学生家族企业比较多,这种问题在浙江的学校较为普遍。

问题3:假如学生毕业设计没做完怎么办?后续的工作又该怎么做?

这里所代提的问题就是之前的“目标的明确”。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学生需要跟指导老师说明原因。一般学生无法完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企业,很多时候是由于企业提供的支持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完成目标。但是毕业设计最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如何达成目标。如果企业的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完成目标,那么可以降低目标标准,只要学生清楚理解如何达成目标,那么没有完成目标的学生成绩仍然可以获得高分。学生们应该量化300-350个小时的工作量。如果这个工作量在实习期完成不了,那么该责任要由企业和教授承担。通常硕士论文为5-6个月,大概500-600小时的工作量。这个工作量不是每天计算,而是大致的计算。

目前中国专科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几乎没有毕不了业的,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催促学生去完成毕业论文,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要求太低。当然这里牵涉很多其他问题,学校不会刻意为难学生,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专科大学相比普通大学,毕业率高。虽然数据看上去很完美,学生质量却有待考证。

问题4:有完全由企业工程师管的毕业生吗?教授不参与管理过程的吗?

确实存在这样情况。假如教授非常了解的该企业,同时也熟悉企业工程师,那么教授可全权委托工程师。比如某工程师是教授以前的学生,教授对他非常了解,同时熟悉他的技能水平,这时就可以放手不管。

问题5:教授有没有带学生的数量限制?老师不够怎么办?

法律规定教授每周18节课,指导论文最多3个小时,没有最低要求。按照法律规定每天最多指导学士0.2小时硕士0.4小时,这样算下来每学期最多15个学士论文,7.5个硕士论文,没有最低限制但是有最高限制。

不过专业之间做毕业设计是没有限制,学生可以去找其他专业的教授来指导自己。通常专业学士毕业论文的时间是在第6-7学期,硕士在第3学期。但是一入学教授就给学生上课,学生们可以提前联系教授。大多数学生会提前1年找教授指导,教授也会留些任务给学生。做毕业设计就要尽可能早做计划。一般至少提前两周去找教授,否则很难见到,要么换一名教授,要么就只能苦等半年。杭职院的老师带毕业设计的学生数目是有限制的,前面也提到,由于大学老师很多不具备企业经历,所带的毕业设计也是自己拟定题目,基本和实习企业的内容脱节,最终论文上的文章资料都是网上东拼西凑做出来的。

问题6:假如毕业设计是小组课题,有学生生病退出其他学生不能做下去怎么办?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杭职院由两种打分情况。一种是分组,每组每名学生每个人分时一样。另一种是分环节打分。每个人分数不一样,一人退出则该退出的学生就成绩取消,其他学生成绩依旧。如果因为是一个学生退出导致其他学生都不能往下进行,企业和教授则会进行讨论决定是找其他学生代替还是找公司人员代替。

5 总结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在该职业教育形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所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即可顶岗工作,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这种教育使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毕业设计的对比探讨了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的关系,发现如果要加强现代学徒制下的学徒的职业技能,需要完善合同制度。只有完善了合同制度,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瞿敏.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江苏科技信息,2016,34: 42-43.

[2]周罡.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设计专业学习概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 192-193.

[3]李小琴,陳光绒,曾佳.高职院校工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5): 24-27.

[4]王淼,王俐.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毕业设计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2): 102-103.

[5]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2(2): 41-45.

[6]朱方来,向怀坤.中德高职毕业设计的比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 63-67.

[7]朱方来.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与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1(32): 15-21.

[8]杨飒,王超.中德技术应用性本科毕业设计问题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20(2): 89-92.

猜你喜欢
双元制毕业设计现代学徒制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