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对语篇连贯理解的阐释力

2018-05-14 16:38宋二春马立军
知识文库 2018年20期
关键词:连贯图式语篇

宋二春 马立军

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概念。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是语篇分析的一项重要贡献。但本文认为语篇的连贯除了依靠词汇意义层面还要依赖人脑中已存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即图式知识。本文首先从图式理论和语篇连贯两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然后从图式分类的角度,即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三方面分别探讨了其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

1 引言

语篇的连贯作为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概念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迄今,对连贯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将它看作社会现象,另一种则将它视为心理现象。Halliday & Hasan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符号并把语言使用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他们1976年在他们的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五种衔接纽带:指示(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但这些衔接手段对于那些缺乏明显的衔接手段的语篇似乎不能给与充分的解释。语言学家Givon借助于心理学理论的观点提出语篇的连贯不是外在语篇(external text)的连贯,而是一种心理现象,需要依靠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协调以达到彼此理解的主观行为。一些中国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如张建理在他的论文《连贯研究概览》中指出,所谓理解实际上就意味着人们能将以往的知识同文本中的信息重合,是这些信息符合常理。另外,劳允栋在《英语语言学词典》中给连贯下的定义为:“谈话语段之间或文章句子之间在意义上的顺理成章的关系。有时虽然没有语法或词汇的联系,但一定的共同认识可形成连贯性。”

因此,语篇的连贯还必须依赖读者脑中已存在的知识和经验,即图式来完成。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出发,试图以图式知识来解释那些缺乏明显的衔接手段但意义上仍然连贯的语篇。

2 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是这一认知心理学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认知图式的概念,他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概念并非孤立地储存在人的大脑之中,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的,这种联系又反应在人的认知图式上.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家Bartlet和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又在各自的领域对图式理论做了定义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总的来说,所谓图式就是指个体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积极反应和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中的过程。

3 图式分类及相应语篇连贯解释力

图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形式图式(formal s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以及语言图式(language shema)。形式图式之文章行文及谋篇、结构等知识;内容图式指文章的主题文化背景、语言知识;语言图式指单词、语法、习惯用语等语言知识。

3.1 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也被称为文体图式,是指储存在人的头脑中的有关不同类型语篇的形式、修辞的组织和结构方面的知识。Carrelletal(1983)就曾指出“……那些修辞结构熟悉的语篇对于读者来讲应该比修辞结构不熟悉的语篇更容易理解。”Nuttal(1982)也提出“了解整个语篇的结构有助于理解其中的每个部分,就像理解了一个段落之后有助于理解其中的句子一样。”由此可知,形式图式的建立对于整个語篇的连贯性以及读者对语篇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本文将对四种基本文体的图式加以归纳。

1)记叙图式:该图式一般为讲述一个故事或记述一件事情,其重要特征是按时间顺序阻止材料。该语篇充分利用和时间相关的语法手段(动词时态、时间副词,情态动词、特殊结构等)来保持语篇的连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依据这些记叙语篇的典型特征来分析时间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的理解语篇。记叙图式一般包括故事的开头段落,故事的正文和故事的结尾。

2)描写图式: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描写类文体来描述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这类文体通过语言向读者或听众展示自己的感官经历。描写文体通常按空间顺序(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至里、由远及近等)组织材料。

记叙文体和描写文体都是线性结构的文体,一个以时间为线索,一个以空间为线索。张韧弦(2002)将以上两种文体用图式表示出来:

①——②——③ ……

如果将上图中的①、②、③称为节点的话,每个节点不一定代表语篇中的一个句子,它可以代表句子或相邻的句子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找言语真个语篇的大致的线性图式。从而我们在整体上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按情节和时间发展顺序组织的语篇信息以线性结构存于读者的认知结构中。

3)说明图式:主要用于解释和索命事物是什么或如何运作。说明图式通常有一个需要通过修辞手段解释和阐明的“话题”。它包括解说图式、分类图式、比较对照图式和因果关系图式等。

4)论辩图式:主要借助数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某个现象或事实的真实性,并使他人相信这种真实性。

说明图式和论辩图式共同属于层级结构。按照张韧弦的图式可表示为:

这是一个只绘出8个节点的树形机构,反映的是语篇连贯在读者认知结构中的组织方式,即篇章信息以树状形式存于读者的头脑当中。连线表示句子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个图式的认知层级有三层,则说明该语篇的“深度”为3。

3.2 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指读者所具有的有关语篇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读者需要根据语篇中已有信息进行推理,推断出语篇的连贯性。而这种推理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语篇中已知信息为推理提供的基础;(2)读者对所涉及的话题和事件的社会背景知识的多少。其中第二点指的就是内容图式。我们可以从典型的生活常识、现场情景、社会文化等方面来阐释内容图式对语篇连贯的重要作用。

3.2.1 生活常识

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常常依据经济原则省略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不需要说话者另加说明就能被听话者所理解。因为这些信息属于处于同一语言社团的人的共同生活习惯和生活常识,在生活当中共同建立的内容图式能够帮助人们把省略的信息挖掘出来,从而实现对语篇连贯的理解。看下面的例子:

(3)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载粉板上,但不出一个月,定能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鲁迅《孔乙己》)

例子中虽然没有提到是把什么记在了粉板上,但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就可推知是将“赊账的钱数”记在了粉板上,虽然赊账的内容被省略掉了,但人们的生活常识所建立起来的图式仍可保持语篇的连贯。

3.2.2 现场情景

现场情景是指单单有语篇中的一些词汇信息无法清晰地表明语篇的内容,需要读者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图式知识参考使用语言时所发生的事件、参与者和时空方式等因素才能贯通起来。

(4)“殴——”“压死人啦!”“不得了哇……”“瞎叫唤啥?没压着嘛!”“这地方每年最少死两个人!”“嘀嘀——”“喂,车,车!停下来!”“你,过来帮帮忙。”“不要走进现场!”“嚷嚷个屁!中国人多啦,不就撞死一个人嘛,有什么可稀罕的?害”“嘿嘿,对不起,让我过去,让我过去。”“你的车没长眼睛吗?”“废话!”“啧,则啧啧……”“姑娘,你也敢抬死人哟!”“那有什么,我看他不会死。又没压着。”“是小伙子寻短见吧?”“天晓得。”“……”被车撞的人叫赵跃进。

(简明《车祸·痴情》)

例(4)整个语篇都是由一些简短的话语句子组成,表面上看起来十分零散,不具连贯性。但读者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提取大脑中的内容图式,便可得推测出这是一个车祸现场,描述的是群众正在对这起车祸议论纷纷的情景。作者有意地把各种七嘴八舌的议论拼凑在一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嘈杂混乱之感。这些看似零碎的句子之间奇特的组合恰好生动再现了车祸现场的混乱场面,使语篇达到了语义上的连贯。

3.2.3 社会文化背景

由于世界上的语言各不相同,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分属于各自的言语社团。这些言语社团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和习语。在接触某些语篇时,需要读者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否则,语篇的连贯性就无法得到解释。

3.3 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有关语言能力的背景知识,语言图式是读者在阅读语篇过程中获得连贯的基础,没有基本的语言图式,读者便不能理解语篇所讲述的内容,语篇的连贯也就无法实现。下面从词汇、语法和修辞三个方面来阐释语言图式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

3.3.1 词汇层面

在语言当中,一个词汇时常会有多种意思,特别是放在不同的语境下,词汇的意思需要根据需要做出选择。一些普通名词在专业背景中往往被赋予新的意义,读者在阅读语篇过程中,需要根据语篇建立起来的特定图式来解释特定词汇,是语篇整体上达到连贯。下面是一个例子:

(6)A:“Do you accept the American legal doctrine that a man is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B: “If the man IS innocent, then there is no need for a trial.”

例(6)的對话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废话,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对话中的两个“innocent”应当放在部同的语境中来分析。第一个“innocent”指的是法律条文中的某种情况,即在有证据证明某人是罪犯之前,法律原则上视此人为无罪;但第二个“innocent”指的是该词汇的一般意义,即某人为无辜的。如果读者头脑中具备相关的法律图式,那么就不难理解这段对话是一个懂法律的人(A)和一个不懂法律的人(B)之间的对话,而B在“innocent”一词上对A的意思产生了误解。由此可知,基本的词汇图式知识对构建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3.3.2 语法层面

语法意义不能同词汇意义一样单独存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而语法形式往往需要依靠语境才能确定其真正意义。语言图式就能帮助我们对语篇中不符合常规的现象加以理解,保持语篇的连贯性。

(7)I ran up the door

Open the stairs,

Said my pajamas

And put on my prayers,

Turn off my bed

Tumble into the light

And all because

You kissed my good night.

这首小诗初一看其中的动词和名词的搭配让人非常的迷惑,按照常理应当是“open the door”、“ran up the stairs”、“turn off the light”、“tumble into the bed”等,而诗中的搭配完全颠倒了。此时读者就会带着疑惑去寻找这些不寻常的句子产生的原因,直到看到最后一句话:“All because you kissed me goodnight.”,于是一切就都明白了。尽管全诗语法结构混乱,读者还是可以通过头脑中对恋爱中的人神魂颠倒,欣喜若狂,说话颠三倒四的状态的图式知识实现对整首诗连贯的理解。

3.3.3 修辞层面

语篇,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字的引导激活头脑中修辞部分的相关图式,进而理解修辞部分的意义并最终理解整个语篇。下面以杜牧的《泊秦淮》为例:

(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一天到晚与狎客、嫔妃们饮酒作乐,不利政事,终于亡国。所以“后庭花”在这里指的是亡国之音,采用的是借代的手法。如果读者原本就知道这个典故,头脑中已经具有相关的语言图式,那么对于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4 结语

综上所述,语篇连贯的实现不仅要依靠有形的语言衔接手段,而且还有赖于语篇使用者的各种知识图式这个无形的工具。图式知识与语篇连贯密切相关,拥有足够的图式知识才能更好地连贯地理解语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化形成的图式各不相同,因此,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图式知识。这对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的提高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陆军装甲兵学院)

猜你喜欢
连贯图式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第七只鸟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填空训练题
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