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阐释

2018-05-14 13:28吴传毅
湖湘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

摘要: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课题,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轴主线;全面从严治党铸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抵制错误思潮,坚持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架构支撑;当代中国最生动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方向指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中国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考量。

关键词: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复兴;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智慧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8)02-0012-13

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课题,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生动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方向指引,它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主轴主线

(一)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坚持和发展好这一伟大事业意义非凡,但同时会面临许多挑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事业,它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遇到许多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出现波折,需要我们去坚守。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1]。“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逻辑与中国现实逻辑的统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强国。一百年前的民族精英没敢预见今天的中国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遇到一些坎坷,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矛盾,一些人缺失辩证思维,分不清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十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据此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也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任何社会都存在矛盾问题,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就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行的。对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应该怎么看?一是中国当今存在的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所有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就阐释了这个问题;二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比我们今天严重深刻得多。为了转移国内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搞殖民统治、掠夺殖民地资源;屠杀土著居民、侵占他们的土地;贩卖非洲黑奴、赚取高额利润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几百年发展和调整后才有了今天表面上的“光鲜”;三是当代中国存在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发展只是温饱问题,发展之后人们需求更多、矛盾更多。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不能因为发展中存在矛盾问题就中止发展;四是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事情看得很清,问题想得很透,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对群众诉求的积极回应,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时代的诉求。

(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和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决胜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因为即便是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问题也没有真正解决好,更何况有着十三亿多人口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首先需要解决极端贫困人口问题。2011年中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根据物价指数、生活指数等动态指标的调整,2016年国家贫困标准确定为3,200元。按照这个速度,在2020年,这个贫困线将完全消除,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其次需要建立脱贫人口重返贫穷的有效机制。因为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使得已经脱贫阶层重新沦落为贫穷阶层。为此,需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服务保障机制、教育保障机制、公共住房保障机制,确保脱贫阶层不至于重返贫穷,确保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今天的中国遇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机遇。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都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把握好了重大机遇,应对好了重大挑战,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就可能获得生机,错过了这个机遇,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就会走向衰落,甚至会毁灭。我们不能错失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辉煌过,但由于近代中国错失了重大发展机遇,从而落后于世界、滞后于世界,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才重新站立起来,中华民族才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现在的中国最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实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是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这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选择。

(三)中心: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底色。当代中国正处在变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坚持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法理逻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5]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其他道路。因为其他道路都有悖于人民利益。比如,“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斯大林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资本以政治权力为依托进入到市场与其他资本开展竞争。我们不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它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会压制市场活力,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为它符合人民利益。权贵资本主义也叫裙带资本主义。马科斯时期的菲律宾、苏哈托时期的印尼都是典型的权贵资本主义。最后,马科斯总统仓惶出逃、客死他乡;苏哈托黯然下台,其亲友相继入狱,宣告了权贵资本主义末路。权贵资本主义没有人民的利益。斯大林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严重变形和扭曲。苏联学者布坚科认为,“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的改革就是要抛弃斯大林主义,就是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民粹主义就是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甚至主张进行社会革命。民粹主义的实质就是古代的暴民政体。古代政治家揭示的三种坏政体就包括暴民政体在内。暴民政体就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就是群体性暴力,就是以革命和人民的名義实行的恐怖统治,暴民政体最后损害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经济上完全的自由化、私有化,反对国家对国内经济的干预,其实质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人民利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因为这五大发展理念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发展问题事关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发展的好与坏、得与失、利与弊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理论创新让理论有效引领社会实践,制度创新让制度释放活力,科技创新让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文化创新让社会增强凝聚力。协调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以,需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大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过去的发展更多地偏重于GDP的增长,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绿色发展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是自然中的一份子,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生态安全敲响了警钟,人与自然出现了不和谐。为此,要求我们在推动科技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充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安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内外联动发展问题。只有开放型经济才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动力。开放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而竞争才能促进发展,才能给发展注入活力,闭关锁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共享发展既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是解决社会发展活力问题。如果发展不能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没有获得感,社会不是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彰显不出来,更谈不上发展活力问题。当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上时,社会就会发生自下而上的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极少数群众生活水平没有与时俱进地得到改善。为此,要求我们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

(四)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都需要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具有制约性与联动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意味着要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弊端。只有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弊端,才能取得改革的最大成效,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空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6]。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腾飞,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从现代化中期向现代化高期跨越,期间还有许多坎坷,还有许多障碍。如果不能跨越那些坎坷,不能破除各种障碍,中国经济腾飞就无法完成,中国现代化建设就会成为“烂尾工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

全面深化改革基本任务:经济领域是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释放更多的市场活力,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政治领域是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并推进的伟大事业,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三者的结合,才能让政治逻辑更加自洽;文化领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文化强国。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引领社会风尚,只有文化强国才能提高我们的综合实力,才能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社会领域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彰显不出来;生态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前些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偏离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科学论断,只有科学技术才能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科学技术没有掌控好,也可能成为第一破坏力。所以,需要我们有效掌控科学技术,做到利其所益、避其所害;国防和军队领域是加强国防,提高军队战斗力。大国崛起的逻辑是以经济发展作为先决条件,以强国防和强军队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没有国防和军队强有力的保障,大国崛起梦就会被扼杀;党建领域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当下中国存在的问题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死结”,只有党的坚强领导才能解开这个“死结”。为此,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架构支撑

(一)政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铸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7]。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绝不平坦。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面临的时代重大课题很多。比如,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如何避免“西方分化陷阱”;如何筑牢精神家园;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等,要完成好这些时代重大课题,必须发挥好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为此,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把党组织锻造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全面從严治党有着重大理论与实践意蕴。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先进性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忘记初心、背离宗旨,必然会失去执政资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是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行;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苦苦追求,今天的中国遇到了历史最好机遇。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实现对无产阶级政党前途命运的担当。纵观世界上的老党和大党,特别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都没有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苏东的剧变使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谷当中,科学社会主义黯然失色。但唯独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举起,并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迸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打破了西方学者关于“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已走向终结”的主观论断。中国共产党只有不负使命,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前途命运担当在身,才能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大放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帷幕。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建设概括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并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因为政治腐败意味着党内可能形成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而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必然会使得党组织异化成为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所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决反对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分析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些经济寡头,这些经济寡头还可能向政治寡头转变。所以,反腐败斗争十分必要,如果现在不反,十年后再去反,就反不动了。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傅士卓指出:“习近平一直在努力推动中共恢复他心目中应该有的样子,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纪律严明的政党”。

(二)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所有伟大的社会变革都需要做好“破”与“立”两个方面的工作。“破”与“立”是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破”,全面依法治国是“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法治化。法治过程其实就是“立”的过程。市场经济社会是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只有法治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守住底线,才能为多元化的社会带来有序发展;才能让多元化的社会凝聚价值共识。习近平指出:“法治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力保障”。中国梦内涵了法治梦。纵观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与法治是其发达的两个重要抓手。市场经济释放了民间创造财富的热情,而法治规范了人们追求财富的边界和方式,即市场经济与法治就是“一体两面” [8] 。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法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驾驭自然和驾驭自己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讲,驾驭自然或许相对容易,因为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让人类一定程度上驾驭了自然,但要驾驭自己或许更难。老子《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人要认识了解自己不容易,要战胜超越自己更不容易,而法律让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因为法律是社会共同意志的体现,而共同意志高于个体意志;因为法律是人们事先作出的承诺和选择,人们必须遵循事先作出的承诺和选择,这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汲取了世界法治文明的成果,更有中国自己的探索,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加强宪法实施不仅要求我们要强化部门法的实施,更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宪法实施机制,让宪法更大程度地付诸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正当程序政府和责任政府。所谓有限政府,即政府只应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所谓正当程序政府,即政府行使职权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的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方式和法定关系依法行政。所谓责任政府,即政府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履行职责,并承担因其未能正确履行职责而导致的相应责任;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才能享有公信力,才能让当事人息争息诉,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观念的提高才能为法治社会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法治建设不可能建立在沙滩上;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任何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都需要忠于法治、信仰法治的法治工作队伍,他们是法治的守护神,没有忠于法治、信仰法治的法治工作队伍,再好的法律在执行过程当中也会变形走样;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体现在各个领域,法治建设更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因为法治建设首先要依法治官治权。离开党的坚强领导,依法治官治权就会成为“橡皮泥”。当然,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要改进党的工作机制、改进党的工作程序、改进党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

(三)思想保障: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抵制错误思潮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无论什么时候,经济建设都应该成为党的中心工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要为人民谋福利,要让13亿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一切都是空谈。但发展经济,绝不能忽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主旋律是社会的精气神,正能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意识形态领域一旦打开缺口,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都是假防线。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开始,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所以,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世间风云如何变幻,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主导权、话语权绝不能旁落。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主导权、话语权,就掌握了国家机器,就掌握了民众,就掌握了制控权。实践证明,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都不能出问题,出了问题都是大问题,都可能丢掉执政权。法国近代学者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告誡世人:一个社会是否发生革命或暴乱,不一定是在它经济最糟糕或社会最压抑的时候。相反,恰恰在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反而容易发生革命,因为社会期望的上升速度超过了实际生活的改善,而人民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行动自由。美国当代学者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也充分阐述了这一思想。一个社会在变革发展初期,恰恰可能是政权最不稳定的时期,因为经济发展滞后于人们预期,人们思想自由的阀门打开了,对社会也可能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埃及在穆巴拉克主政下经济增速达到了7%,实现了埃及经济腾飞,结果穆巴拉克把政权给丢掉了。

当今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无销烟的战场。国与国之争,不仅仅是军事之争,还有意识形态之争。西方势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战、文化战、民意战、军事战、反恐战、情报战、数据战、媒体战、金融战、争霸战、公关战等一直在激烈且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意识形态领域乱象丛生、硝烟四起。新中国成立之始,西方国家就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原因是中国不愿意在西方构建的经济文化体系框架内亦步亦趋,不愿意接受西方资本的掠夺。还在1949年8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在《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中最早提出从内部瓦解、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张。美国对中国和平演变的图谋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今天中国强大起来了,美国更是极力遏制中国的发展。

当代中国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党的意识形态之外,还有民粹主义思潮、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我们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因为这是我们的初心,这是我们梦想出发的地方,更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但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并不意味我们要建构一种封闭僵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只有建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意识形态体系,才能保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只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才能建立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才能释放社会活力,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当家作主,才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我们需要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干与支的关系,把其他社会思潮好的东西吸纳过来,不断完善自己、壮大自己。事实上,汲取其他社会思潮的优点更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思潮多样化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有一个主流声音,对其他声音要进行引导,对其他合理元素要善于借鉴使用,从而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品质,以此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9]但是,对错误思潮,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对极端错误思潮,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反面镜子。

(四)环境保障:坚持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当今世界发展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联合国把它写进了决议当中,这一重大理论贡献将改写大国崛起的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不称霸、不扩张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实践证明,靠殖民统治,靠资本掠夺,或许能够解决国内一时的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10]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绝不是不要军队和国防。习近平多次视察军队,强调“着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中国的大国崛起说到底是文化的崛起。人类在最近几百年的发展之后,面临了许多困境,如何解决人类问题?如何解决发展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给出了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强调共建共享,反对独享独占。中国传统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与脉,农耕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加之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是儒释道三家,无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它强调的是人内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間关系的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是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的过程,是世界人民分享成功分享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派出了新闻媒体参与报道,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贡献超过百分之三十,还因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九大刚结束,中国派出宣讲团到国外宣介党的十九大,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与世界政党进行高层对话,让世界政党共同担负起人类的责任,提高政党执政或参政能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发展难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中国的大国崛起创造了人类发展的新范式。中国大国崛起过程是共建共享的过程,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过程是征服与掠夺的过程,历史上的大国崛起玩的是“零和游戏”。习近平指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推行“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等,为世界和平合作共赢发展构建平台,让世界人民共同参与世界经济建设,让世界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和平合作共赢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和赞赏,世界上许多国家与中国开展了深度合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合作。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考量

(一)理论价值:当代中国最生动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重大理论。马克思主义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方向和根本力量,以其科学性、真理性、价值性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无论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苏联前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还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奇迹,成功的首要因素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轨迹,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封闭僵化、停止不前的理论模式,而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的开放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世界思想潮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奥妙所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随着时代发展、实践推进而不断发展创新,不断产生马克思主义新的具体的理论形态。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鲜活的表现形式。不能创新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有效指导变化发展了的社会实践,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假马克思主义、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落后于现实、滞后于现实,就不能解释现实,更不能引领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中出现过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等各种假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具体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表明,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走向辉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科学分析和实践总结得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大论断,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的核心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篇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当代中国最生动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二)实践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主题。六十多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极不平凡的五年发展,都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让人民幸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向世人宣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以稳如泰山的政治定力顶住了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压力,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坚定的毅力和韧劲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最重大的时代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具体内涵、基础条件、主要特征、依靠力量、实现路径、根本保障等等,这些重大问题需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回答。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動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阐释。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从行动纲领层面,对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前者为指导思想层面的内容,后者为行动方略层面的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聆听时代声音、砥砺实践探索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宏大进程中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无止境,历尽艰辛、不断探索、科学总结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向世人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树起了新时代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奋勇拼搏、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三)时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方向指引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考察原始资本主义社会之后,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天然存在的弊端缺陷,汲收人类思想家理论成果的优秀精华,从而创造出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阶级学说的创立找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解决了把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不仅给当时的理论界思想界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巨大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政治实践形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形态,是人类思想史、理论史上最为天才的创造。

上个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上的建构层面转化为实践层面,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随之而来的革命运动掀起了世界性的高潮,中国、越南、老挝、古巴等一大批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社会主义陷入最大危机,社会主义发展陷入重重迷雾。在这样的危机风险时期,中国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挑起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奇迹与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实际,坚持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实践创新而形成的科学理论指南,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强烈自信,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位、目标、路径、动力、环境、形势等方面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发出璀璨光芒,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和指导,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提供了方向指引。

(四)文明价值: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尽管和平仍然是主流,但是局部冲突、动荡、战争却不断发生;尽管发展仍然是大潮,但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却是不争事实;尽管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但是逆全球化的趋向却在不断扩大;尽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资源环境问题、贫困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核安全问题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社会生存安全。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问题?过去许多国家局限于把目光放在一国之内,立足于一时一地解决,把解决本国问题建立在对其他国家资源掠夺的基础之上,抑或对他国的依赖之上,不仅无益于本国问题的解决,甚至带来了其他国家的内乱,加剧了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激发民间创造财富热情,并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统揽全局的作用,在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并通过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深度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促使中国与世界高度接轨,促使中国的有效变革,拓展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这些有效措施“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创新,坚持和平和作共享发展,积极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让世界资源得到最为有效的利用,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建共享;通过多边贸易形式,有效地制约了各国之间的战争,有效地发展了各国经济,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一贯作风,贯穿着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时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为大多數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治理国家、解决自身问题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兼容并蓄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实底蕴和世界底蕴,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高超的理论智慧,可以指导人们有效化解各种重大危机和挑战,也将为全球贫困问题、发展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等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于中国实际,放眼全球发展,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与全球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怀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致力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建立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远离脏乱,清洁美丽的世界,必将为世界更加繁荣、更加稳定、更加和谐贡献出更强大的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冷溶.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9-02(07).

[2]王香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的最大国情、最本质特征[J].红旗文稿,2016(23): 12.

[3]曲青山.“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N].人民日报,2015-02-11(0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奋斗——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3-12-03(06).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2014-10-11)[2017-05-14]https://baike.so.com/doc/7511742-7783977.html

[7]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DB/OL].(2015-07-14)[2017-06-23]https://baike.so.com/doc/5512082-5747844.html

[8] 吴传毅.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时代意蕴、基本思路、战略部署[J].行政论坛,2015(02):17.

[9]吴传毅.意识形态工作:本体透视、困境解构及路径探究[J].学习论坛,2016(08):21.

[10]吴传毅.习近平内心格局的基本构架及逻辑必然[J].湖湘论坛,2017(03):13.

责任编辑:秦小珊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
时代特色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