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文本,让语文景致绝妙

2018-05-14 08:20罗春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言文字人文

罗春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活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

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要防止以工具性取代学科性质,仍然只关注知识与能力,穿新鞋走老路;也要防止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只关注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割裂或对其中任何一方的偏重,都会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不良。为了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我认为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精研文本,让语文景致绝妙:

一、精研文本,语文的人文性不能脱离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的人文性不能脱离语文的工具性,不能脱离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单独进行,应该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文的工具性为载体的。这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1.人文性必须紧扣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必须紧扣文本,文本是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而形成的,因此我们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直接讨论作品的思想内涵。如果脱离文本讨论作品的思想内涵,那么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就如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家庭环境、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地会对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走进文本的深处,品味文章中精妙的语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使情感得到陶冶。例如,围绕“什么是快乐?”安排课文,《雨后》让学生体会自由自在,雨后在广场踩水的快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让学生体会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等。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不能空洞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快乐,而是通过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品味文章中精妙的语言,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情感自然升华。

2.人文性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应该认识到人文性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每套教材每篇课文所包含的人文性内容都不是一模一样、一成不变的。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所包含的人文性内容不是自成体系的,要与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相结合,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人文性的教育是一个过程

教学方式看,人文性的教育不是以简单的说教、抽象的说理和机械的灌输方式进行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和写作逐渐领悟理解体会的。而且“任何活动都有过程”,语文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相连的,是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例如,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时,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通过学生自己想,自己动笔写作,使他们更深刻领悟到帮助别人后是件快乐的事。在這一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得到了统一。

此外,任何一种活动的展开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了部首查字法后,我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作品,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认识字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碰到不认识的字,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又如学习了课文后,总找出好词佳句再品读、背诵,并抄在好词佳句本上。在这种养成习惯中,使学生懂得了勤奋、积累的好处。

二、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景致绝妙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在一起的。语文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犹如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人文性,一面是工具性,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之所在。离开工具性来谈人文性,有舟无水,寸步难行;同样只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有水无舟,也欣赏不到“小小竹排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走”的绝妙景致。那么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建立支点,使其保持平衡呢?例如,教《坐井观天》时,为了弄清小鸟是否说大话,我让学生观看小鸟飞过高山、田野、大海、城市等的动画和通过做练习让学生弄清“无边无际”。由此知道小鸟没说“大话”,顺势让学生说说“大话”的意思,并让说个大话给大家听,话锋一转:“说大话好吗?”学生顿时明白说大话是说谎、不好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注重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明白在关于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不是单纯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教学。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态度等人文性的内涵。如《春天在哪里》这篇课文,每节诗歌都以“春天在哪里?”激起学生思考,并以优美活泼的语言“春天在枝头上: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薄薄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 来理解体味作者对春天的由衷的喜爱。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如何能够准确地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语言的训练,把对语言的感知、揣摩、品味放在首位,通过语言去实现思想的升华,达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知情权,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世界,实实在在地经历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融;语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因文悟道,因道解文,进入文本作者的情感世界,真正走近作者,从而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熠熠生辉。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精研文本,语文才能展现绝妙景致!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言文字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人文社科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