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案研究

2018-05-14 23:39陈璐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课美术

陈璐

小学美术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作品感悟力与理解力。但是传统的重视文化课成绩,轻视美育的学科观念造成了对这门学科的及其不重视。小学美术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让小学生多跟美术经典作品接触,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他们感受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性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感知力,让其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引导学生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

1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1对美术课的重视度不够。对艺术专业缺乏足够的重视成为了大多数学校的办学通病。为了片面追求文化成绩和升学率,很多学校几乎倾尽全力关注语数外三大科,一味的减少美术课等艺术课时,对美术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可有可无。不仅如此,学校教师对美术教学也带有偏见,学生家长更是认为学习美术是不务正业,不如实实在在的文化课成绩靠谱。所以很多所谓的主科教师挤占了原本属于美术课的课堂时间,导致美术教学工作形同鸡肋,无法正常开课。

1.2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小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时太少,很多美术教师只是进行美术理论的教学,或者是鉴赏课的教学,缺少美术技艺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其次,部分家长和教师观点上的认识问题,认为是耽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不去培养小学生的这个爱好,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此不再感兴趣。

1.3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中,美术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少之又少,即使是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学校办学思维的影响,教学观念陈旧,偏重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讲授,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同时,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就自然而然的对学科教师的不重视,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也比较低,参加研讨课和进修的机会也少之甚少,这就使得美术教师与外界的交流机会很少,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导致落伍。

2新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案分析

美育心理研究的创始人是学者刘兆吉,在他的观点中:“美育心理学能够通过音乐、美术等的艺术美与大自然美等作为心理教育的手段,激发人们心中的美感,从而更好的欣赏美和创造美,具备辨别美丑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从这可以看出美术教学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改善,提升教学成效。

2.1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也使得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接受式教学向探究性教学转变。对于美术课程的需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要有能力将美术与其它学科交叉,并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美术教师提出的更高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创新,了解美术技能的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水平和能力。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知识的构建要自成体系,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日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礎。

2.2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参与积极性

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会随着课业的增加而有所调整,而美术课的课时量少,教学内容相对很多,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教师整合多样化教学资源,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体系,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去深入的观察美术作品,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参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中国绘画题材的时候,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名画,人物画,花鸟画以及山水画等,感受不同时期创作的背景,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积极搭建鉴赏平台,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感性认知中理解美术,针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原有思维模式的限制,能够发散、广泛的思考,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开展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一个美术作品,将作品中蕴含的某个信息点作为发散点,这个信息可以是历史文化因素,也可以是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等,根据这些信息找出关键词语,带领学生走进美术世界,提升其参与热情。

2.3注重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教师要对小学生的美术参与表现进行记录,了解每个学生的参与能力,并在适当的时刻进行干预和指导。由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表现能力等都不一样,在美术活动开展中会依照自己的个性来表现自我。因此,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上,正面评价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需要把握的一个前提原则是重视兴趣的培养,不能把精力放在技能的培养方面。因为学生们的作品都没有好坏,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画的好与做的坏,美术本身就是大众文化形式。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评价小学生的作品,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能够互相评价,不要刻意的评价或者打分,评价学生时要做到全面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既对学生整个学期的情况进行评估,又要分阶段的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反馈,并采取自己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策略,要帮助所有的人去理解学生美术创作的心理感受,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中,学生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理解,收获成功与自信,进而提升美术教学成效。

总之,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接着提出了新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案,包括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注重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等。要发挥美术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跟学生一起努力,转变美术教学观念,创新美术教学方案,挖掘学生的潜在创作能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努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课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美术篇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课
找蜡笔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