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CS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18-05-14 00:17王维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疗效

王维

【摘 要】 目的:不同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CS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实行小剂量的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观察组实施实行中剂量的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24h尿蛋白量以及血清白蛋白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采用到中剂量的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有着更佳的疗效。

【关键词】 不同剂量激素;环孢素(CSA);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疗效;不良反应

临床上,成人肾病综合征之一即特发性膜性肾病[1],患病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所以十分有必要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作相关的研究[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为(42.11±15.67)歲。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为(43.38±14.98)岁。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确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且对周期那个同意书进行了签署。

1.2 方法

常规组实行小剂量的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即0.15mg·kg-1·d-1泼尼松加2.5mg·kg-1·d-1环孢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实行中剂量的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即0.4~0.5mg·kg-1·d-1泼尼松加2.5mg·kg-1·d-1环孢素治疗,若患者1个月之后没有明显减少尿蛋白,那么需逐步增加到3.0~5.0 mg·kg-1·d-1的剂量[3]。用法:每天让患者晨起顿服泼尼松[4],早上十点和晚上十点服用环孢素。当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之后,可隔4周,要让患者减少5mg的剂量,直到完全停用。当患者病情改善显著之后,每3个月或者半年,减少20%~25%的环孢素剂量[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没有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大于30g/L,24h尿蛋白量维持在0.3~3.5g范围内。肾功能趋于稳定。显效: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大于35g/L,24h尿蛋白量小于0.3g。肾功能保持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把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以(±s)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之后,常规组有18例患者治疗无效,30例患者治疗有效,12例患者治疗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36例患者治疗有效,20例患者治疗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常规组高,比较两组,有一定的差异性,χ2=0.0009,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

常规组患者24h尿蛋白量为(3.88±2.98)g、血清白蛋白为(32.78±7.44)g/L。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量为(2.19±2.03)g、血清白蛋白为(36.82±7.57)g/L。观察组的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等指标要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t24h尿蛋白量=2.0662,t血清白蛋白=2.334,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规组有2例患者出现牙龈增生,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5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3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牙龈增生,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例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4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8221,P>0.05。

3 讨论

作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一种,环孢素可在T细胞抑制免疫反应作用[6],将抗蛋白尿的效应发挥出来,而且可直接地在足细胞上作用,使尿蛋白的排泄得以减少。但是环孢素的长时间使用,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需引起重视[7]。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选取12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实行小剂量的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观察组实施实行中剂量的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从最终的研究结果来看,治疗之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常规组高,比较两组,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的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等指标要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然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这代表,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治疗方法的应用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24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等指标[8]。

总而言之,相比于小剂量泼尼松和环孢素的联合治疗,中剂量泼尼员松联合环孢素应用到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有着更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泉琨,党勇.火把花根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度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12):1070-1071.

[2] 陈以平,邓跃毅,倪兆慧,等.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06):471-474.

[3] 左科,李世军,吴燕,等.雷公藤多苷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23(06):507-511,545.

[4] 刘威,刘昊虹,周兵,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与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18(04):338-339.

[5] 潘红梅,孙彦荣,胡志娟,等.黄葵胶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低危患者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21):3271-3273.

[6] 李舒,王玲,张敏芳,等.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和预测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11):801-810.

[7] 阿尔帕提·阿不力提步,李素华,米娜瓦尔·玉努斯,等.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12):1518-1522.

[8] 郭艳红,郑丹侠,王悦,等.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抗原M型磷脂酶A2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17,33(03):280-285.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