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印象”大语文校本课程的构建

2018-05-14 06:44姜洋
知识文库 2018年14期
关键词:盛京课程内容沈阳

姜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力补充,它对提升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了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南京一校挖掘沈阳地方历史文化,开设了盛京印象大语文校本课程,本文通过对课程的设置的主题、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及课程评价进行论述,简要的介绍了南京一校盛京印象大语文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早出现在欧洲发达国家。他们结合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补充国家课程在编排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而开发了校本课程。它注重操作性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更符合社会的现实需求,便于学生具备一技之长走向社会。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城市地区纷纷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尝试,教育管理部门也鼓励学校在自己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发和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最初是学校单纯的开发一门门的校本课程,它们是零散的,之间没有多大的联系。之后,很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课程归属于同一个范畴,把有着一定联系的课程归并为一类,并组织相应的艺术、体育等社团。虽然拥有一定的领域空间,但是缺少学校的办学理念所指导,略显碎片形式。目前,很多学校正在不断开发、完善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支撑,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网状体系,更立体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的课程更科学便于实施,也使学生受益,以此提升核心素养。

进入 “十三五”以来,学校就如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打造学校课程特色呢?我们将结合沈阳地域特色,开发并建设了“盛京印象”大语文主题实践校本课程。

1 课程主题

1. 1“盛京印象”大语文实践课程概念

“盛京”是清朝在1625至1644年的都城,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称沈阳为“盛京”。本課题中的“盛京”就是指我们的家乡沈阳市,那么,“盛京印象”大语文实践课程就是结合沈阳地域特色,立足于沈阳的历史、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独特资源,开发的大语文实践活动课程。

1.2“盛京印象”大语文实践课程与“小精灵”校本课程的关系

南京一校通过挖掘一切美好的教育元素,顺应儿童“玩”的天性,精心构建起“小精灵校本课程”模式,架构起七个维度的“七巧板”课程结构。即:玩出好习惯 (“小使者”系列课程)、玩出好教养 (“小绅士”系列课程)、玩出好身体 (“小健将”系列课程)、玩出好品味(“小儒生”系列课程)、玩出好头脑 (“小博士”系列课程)、玩出好口才(“小学者”系列课程)、玩出好才艺 (“小达人”系列课程)。

我们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根据课程带给学生的变化,将“大语文经典诵读”作为龙头校本课程,建立了“大语文课程群”,开展了经典诵读课程、盛京印象课程、星主播课程、雅兴礼仪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好口才、好品味、好教养、好习惯”。

2 课程目标

2.1工作目标

通过“盛京印象”大语文主题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出基于国家课程,具备地方特色,实施“吟诵、表达、辩论和创作”四种课程,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

2.2育人目标

通过了解有关沈阳的历史变迁,实地参观考察沈阳的公园、广场、街道、历史建筑等,把看、听、说、写等训练形式进行恰当融合,激发孩子们对家乡沈阳的热爱之情。

3 课程内容

3.1课程内容设置特点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建设大语文主题实践课程“盛京印象”,我们将采取“点状”“线性”“网状”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设计,力争以多维联动的课程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课程发展与地方文化不断融合创生的最高境界。

3.2课程内容设置细化

①“网状”课程内容是指将基于国家课程,结合沈阳地方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大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行“网状”学校课程深度开发。即通过“盛京印象”主题课程群,围绕“听、说、读、写”四个触点开展校本课程实践活动,

即:盛京历史——诵文化;盛京故事——说文化;盛京感受——辩文化;盛京创意——续文化。希望“网状”课程内容,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沈阳的名胜古迹,了解沈阳的历史文化,培养孩子们对沈阳城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家乡沈阳的浓烈深情。

②“线状”课程内容是指三年组,围绕“沈阳地域历史文化”特点,确定一条课程线索,贯穿大语文主题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家乡沈阳,提升语文素养。 “线性”课程内容分别为盛京印象——广场课程;盛京印象——公园课程;盛京印象——名街课程;盛京印象——古迹课程。希望“线性”课程内容,寻找到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校本课程之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沈阳,了解沈阳的历史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③“点状”课程内容是指在“线性”课程内容下,开发出更为细致的课程。

4 课程实施

我们将采取“推进常规课程,举行特色活动”实施策略,进行课程的实施。一年级以吟诵诗词为主。内容是《描写沈阳诗词十首》;二年级以民间故事为主。内容是《关于沈阳的八个民间故事》;三年级以了解沈阳的相关知识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2.课程实施的时间和内容。

①诵盛京——每日一早:收集整理关于沈阳各方面的经典文章、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文学作品,利用每天的早自习时间,吟诵交流。

②说盛京——每课一练: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请“小小演说家”介绍自己眼中的沈阳,从孩子的视角讲述沈阳的故事。

③辩盛京——隔周一课: 隔周周二语文课,就是盛京讲堂的时间,师生共同走进沈阳,了解沈阳的历史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④听盛京——每月一讲:开设“盛京大讲堂”,每个月请辽宁省文物保护协会沈阳仿古团的志愿者,到学校来义务讲学。

⑤写盛京——每月一写: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沈阳的大街小巷,实地参观沈阳的名胜古迹、历史建筑、风景风貌,以游记的形式书写实地参观的感受。

5 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尊重发展性、多元化原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持续性、发展学生潜能,以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照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灵性发展,建立与育人目标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学生的知情意得到提升。

“盛京印象”大语文实践课程的构想,做到了学校、社会、家长三面联动,社会专家讲学,学校教师教授,家长学生实地参观。在课堂上,了解沈阳的历史文化;在师生交流中,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实地参观考察中,孩子们走进沈阳的大街小巷,寻找历史遗迹;走进沈阳的古代建筑,探寻历史故事;走进沈阳的文化景观,感受历史变迁。 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培养和提升,也会更加了解沈阳的历史和现在,内心必然蓄满热爱家乡沈阳的浓浓深情。

(作者单位:南京一校)

猜你喜欢
盛京课程内容沈阳
《黑图档·咸丰朝》所见盛京文书工作探析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最小和最大
清帝东巡盛京之表象、本真与遗留之史迹、诗赋、文著新论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