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018-05-14 06:44李春晓
知识文库 2018年14期
关键词:设备信息化信息

李春晓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催生出的各种信息知识和技术,能够有效指导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学科课程设置乃至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武装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知名度,促进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入手,对当前我国高校的大数据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高校大数据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高校运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核心竞争的提升等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建议。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开始成为各行各业津津乐道的关键词。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大数据极大地拓展了政府、企业的信息获取渠道,而且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面洞察力,深入、全面地挖掘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类信息,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而大数据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言,意义同样重大。

1 大数据概述

1.1 大数据的定义

2011年5月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率先给出了大数据的定义: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业务职能领域;海量数据的应用意味着下一波或者新一轮生产率的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而高德纳信息咨询公司(Gartner)则认为,大数据在信息化时代更像是一种信息资产,具有多样化、高增长率等特点,而大数据对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大数据比传统数据拥有更加全面的信息搜集、对比、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更有助于决策分析和流程优化。

1.2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的“大”主要体现在容量大、种类多方面,同时大数据具有信息处理速度快、信息利用价值高等特点。

首先,大数据应用了科技含量较高的存储设备,其可以存储的信息数据是海量、无法估算的。2015年,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曾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全球互联网数据增长速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平均每年的数据增长率约为50%;到2020年,全世界的数据规模将达到440万亿TB。

其次,大数据中包含的信息种类繁多。大数据就像一个容量无穷尽的数据容器,每天通过互联网,将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数据流汇总到大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同时会剔除无效信息,以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再者,大数据的信息处理速度是极快的,每天可以处理百亿条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数量大、复杂程度高的数据处理工作。这是传统数据库或传统数据处理设备和技术无法比拟的。

最后,大数据的利用价值非常高。例如百度、淘宝、京东等大型网络平台,基于大数据数据,能够对全国乃至全球用户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消费趋势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用于决策。

2 高校对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2.1 对大数据认识不足,缺乏大数据思维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大高校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多数高校的做法和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首先,高校把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学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方面,缺乏大数据思维。在平时的管理工作和教师培训当中,几乎没有任何与大数据有关的内容。有不少多高校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认为,大数据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用出比较大,而对于高校并没有什么价值,这种错误认识将大数据认为只是一种商业工具,所以高校也就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将大数据与高校建设联系在一起,影响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特生。

2.2 受传统观念束缚,信息化建设缓慢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是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仍然比较慢,对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也只是集中在基础设施、设备的购买方面,而且在购入新设施、新设备之后,往往要很多年以后才会想到进行升级换代。在一些高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设备、设施、方法和模式,所以信息化教学并不普及,更谈不上用大数据技术了。同时,部分高校配备的公共电脑、智能阅读设备较少,且只在上课期间供师生使用,使得这些设备设施流于形式,极大地浪费了高校教育资源。

2.3 大数据人才匮乏,大数据应用水平低,

一些高校为了追随社会各界对大数据的呼声,购入了一些大数据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校對大数据的应用水平比较低,往往把大数据当做一种普通的智能设备,未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对大数据相关设备设施只注重使用,必要的维护工作也不到位。而高校缺乏对专业教师进行大数据知识、技术的培训工作,且很少高校能够聘请专业的讲师对本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熟练使用大数据设备、技术,致使大数据成为一种摆设,与高校宣传的大数据教学形成强烈反差。

3 大数据时代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上述关于高校大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管理层和教师队伍应该认真思索,如何将大数据与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沟通和交流等进行充分融合,以实现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断强化高校独特的大数据文化氛围,全面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3.1 提高对大数据的认识,强化大数据思维

高校管理层和专业教师首先应强化大数据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和学习与大数据相关的知识、技术,拓宽对大数据的认知范围。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大数据观念指导校园建设,探索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促进高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分析,服务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和目标。有了一定的大数据思维和观念,教师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主动地将大数据知识和技术与本职工作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了教学效率。对于高校而言,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教学质量,因此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高校教师,都必须对大数据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

3.2 加快与大数据相配套的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建设及应用

高校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信息化的设备设施为基础和支撑,只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提高,才能为下一步大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针对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缓慢的问题,高校应该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争取更多的专项发展资金,用于购置信息化系统、智能软件、设备等。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力求获得企业资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只是一味地购置设备设施并不代表着大数据应有水平的提高,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宣传教育,使教师认识到大数据、信息化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价值和作用,使教师能够主动应用大数据技术及设备设施,将更丰富、更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高校应该招聘具有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维护的专业人员,定期对数据库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高校信息数据的安全。

3.3 培养大数据人才,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

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摇篮,对高校自身所需的大数据人才,高校也应立足于本身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大数据应用发展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对此,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更多懂大数据、能够熟练应用大数据的专业教师,以教师带动学生,营造一种教师学生共同推动大数据应用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为了补充高校的大数据人才,高校可以通过与相关院系、学生社团的协调,建立人才定向培养、实践机制,通过举办大数据信息系统或大数据技术开发应用等项目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资金,提高具有专业知识、软件开发经验或对大数据有深入研究成果的学生参与高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大的资源集合体,其价值已经远超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信息,而对于高校而言,对大数据的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教学层次的高低以及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未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带来了教学和管理理念的改变,只有紧随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不断挖掘和培育高校的竞争优势,从而稳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使高校在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猜你喜欢
设备信息化信息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调试新设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