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博物馆的发展路径

2018-05-14 03:09王倩
知识文库 2018年13期
关键词:讲解员博物馆活动

王倩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一直在探寻如何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观众参观的积极性、互动性,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更好的发挥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中爱国教育、终身教育的功能。

长久以来博物馆处于象牙塔尖,博物馆的参观者存在着明显的学历与职业分层,没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如何让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职业的观众得到良好的社教体验,博物馆不得不进行转型,从“贵族”走向“平民”,探索以更加亲民、通俗、互动的方式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1 社会教育队伍的构建

博物馆的外在建筑、文物藏品、 解说展板都是“物”的存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人员特别是讲解员,担负着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责任,通过对“物”本身以及背后所蕴含的重大事件、文化价值、历史意义解说,使观众走进历史了解展陈现实意义,感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讲解员在发挥博物馆全民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传承作用。现如今很多博物馆都已经组成了专职讲解员、义务讲解员(志愿者)和临时讲解员(如邀请的转接及经过培训的导游等)三个层次的队伍,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参观讲解和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需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关注不够,工资收入低、上升空间有限等原因,致使讲解员缺少社会认同感,人员流动性大;讲解员所学专业与博物馆工作有较大差别,给岗前培训及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带来困难;博物馆旅游的兴起,缺少配套的外语讲解员满足外国参观者的需求。随着公众对博物馆教育关注度的提升,社会教育队伍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社教队伍能力的提升要从讲解员的招聘筛选工作抓起,讲解是一项枯燥且对知识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短时间内记忆数十页的展陈讲解词以及临展讲解词消磨着应聘者的热情。讲解招聘要考虑到所学专业与博物馆工作的契合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所学专业与博物馆工作相差甚远的应聘者,不仅在培训中表现吃力,而且更容易离职,造成人才资源流失和培训资源的浪费。而播音主持、历史学、博物馆学、旅游、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年轻人更容易快速投身工作中,良好的人文历史知识体系、扎实的语音形体基本功、对文博工作的赤忱热爱使他们更容易胜任工作以及发挥自身专长。

外国参观者的讲解需求不断提升,语音导览器虽然可以提供外语讲解,但是缺少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互动性,目前地方博物馆缺少专业的外语的讲解员,为了适应博物馆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博物馆要适时招聘英语、法语、日语、韩语讲解员,同时注重吸收在校大学生、热心文博的爱好者加入宣教队伍,将专业外语讲解和外语志愿者补充进宣教队伍,不断完善宣教队伍的知识层次。

培养合格的讲解员是第一步,留住优秀的讲解员是第二步。在日常工作中强调讲解员工作职责与性质,帮助讲解员树立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的使命意识,给予讲解员社会角色的肯定和认同,让讲解员有“归属感”,摆脱“临时工”的心理暗示。博物馆可根据工作实际制定讲解员奖罚机制和上升机制,给予优秀讲解员适当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提拔优秀者参与讲解员的管理和讲解词编写工作,培养专家型讲解员。

2 创新社会教育活动

博物馆作为优质文化资源的输出地,是广大游客以及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研学基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探索博物馆教育的新模式,教育的方式已开始呈现出以下趋势:教育走向启发式、指导式和探索式,寓教于乐;教育走向临场式和参与式;教育走向生活化。

每个博物馆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事件、名人遗迹,立足于馆藏资源、深挖本馆蕴含的文化特色,探索与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社教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博物馆节日之旅,让游客在不同的博物馆感受不同历史朝代的人文风情,在活动中轻松获取历史文化知识。如今博物馆的社教活动正在不断成熟,逐步形成以春节、清明、518国际博物馆日、中秋等节日为时间轴的社教活动。陕西历史博物馆正月十五举办“博物馆里闹元宵”活动,观看十二生肖文物、学习生肖故事、了解元宵节起源与习俗、学习传统礼仪、巧手制作宫灯,以物带史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博物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魅力。西安事变纪念馆于清明节举办“清明时节缅英烈”活动,播放视屏短片、制作雏菊、敬献花束,以节日为契机弘扬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舍弃自由和生命的爱国热忱。半坡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史前工场”,经典活动钻木取火、陶器钻孔、植物锤染、原始服装秀、原始房屋搭牢牢抓住每一位游客的好奇心。这些品牌鲜明、种类齐全、寓教于乐的社交活动,将博物馆由静态变为动态,以充满朝气的姿态见证着博物馆传承历史、融入现代的改变。

“以人为本”引导着当代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理念,人们更加注重受众在社教活动中的参与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想要社会大众热衷于参与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必须突破以往活动的单一模式,大胆借用文艺表演形式,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观众互动交流。比如针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纪念馆打造了《西安事变》情景剧,讲解员身着民国的旗袍洋装,以五幕短剧为观众讲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经过和结果。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感染在场的所有观众,用场景再现的方式将历史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每年的12月12日,西安高校的大学生也通过排练演绎《西安事变》情景剧的方式,缅怀革命英烈。舞蹈、红歌演唱、诗词朗诵、小品都可以在适当的场合融入社教活动,但是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毕竟博物馆是社会公众学习的场所不是娱乐场所,不必每场活动都带文艺节目,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无限制的降低活动水准,严格把关文艺节目的内容,将正确的价值观、正能量的舆论情怀以适当的方式传播给社会大众。

3 建设智慧博物馆

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类新技术应用的相继问世,给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新媒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智慧博物馆成为当下最新的热潮。智慧博物馆突破传统实体博物馆由于时间、空间、技术能力、观念的限制造成展陈时间、展陈内容、展陈形式、互动交流上的缺陷,运用技术对图像、文字、视频、三维影像进行整合存储处理,构建起“人—物”、“物—物”、“人—人”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真正建立博物館与受众之间的双向联系。智慧博物馆消除了实体博物馆的围墙,让观众不用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足不出户轻松点击网站即可以掌握博物馆的最新活动、学术成果、展陈内容、跟帖交流、文创产品等动态。在储藏保管方面,利用信息编码技术为文物建立数字档案,便于工作人员智能化的保管、调取、维护文物,免去纸质档案的陈旧与不易查找。展陈方面,采用虚拟现实和三维技术,使得因为空气、温度、湿度不宜展出的藏品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大大提升文物资源开放程度和文物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根据受众点击频率和搜索关键词生成个性化的导览攻略,满足不同观众的特殊需求。数字博物馆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是数字博物馆代替不了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应用的虚拟技术都是在实体基础上获得的,两者互为补充,才能让观众得到良好的参观体验。

在博物馆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博物馆在公众教育方面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只有对现有教育传播的模式、性质与内容进行改良,使藏品保护研究与博物馆学术研究更加紧密,全面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才能更好的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博物馆不仅成为文化旅游观光的旅游胜地,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接受终身教育、爱国教育的第二课堂,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中心。将古老文明与现代技术向融合,让博物馆换发出新的生命力,以人性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项目不断满足社会大众对新型教育服务体系的需求。

(作者单位:西安事变纪念馆)

猜你喜欢
讲解员博物馆活动
博物馆当讲解员
“活动随手拍”
博物馆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地质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露天博物馆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博物馆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