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想政治判断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2018-05-14 14:25胡现红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判断题基本要求思想政治

胡现红

摘 要:作为浙江思想政治学考选考试卷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判断题的命制正日益受到关注。就命题而言,判断题可谓是题小乾坤大,有鲜明的特点,也有基本的要求。其中,知识考查的科学性、素材选取的贴切性、语言表述的简洁性、考查内涵的丰富性以及教育目标的导向性,更是判断题命制要求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考选考;判断题;基本要求

2015年以来,浙江的思想政治学考选考试卷中出现了一种久违的题型——判断题。判断题分值小、文字量少,看似简单,但要命制出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高质量试题,却也不容易。通过对考试真题的研析,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积累和感悟,笔者总结了判断题命制中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要求。

一、知识考查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试题命制的最基本要求,是试题的生命线,对试题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科学性是我们在判断题命制中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判斷题命题的科学性方面,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性问题

这里说的知识性问题,既包括所考查的知识本身是否科学,也包括试题所考查的知识是否超出考试“范围”,还包括所考查的知识有没有定论等。

(1)知识错误

【例1】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本题答案是正确。但笔者以为,该题其实犯了知识性的错误。《生活与哲学》教材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不是“根本标准”,根本标准是相对于非根本标准而言的。如果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那就意味着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并不唯一,所以本题在知识考查上的科学性是值得商榷的。

(2)范围不清

【例2】货币被用来支付工资说明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

本题答案是正确,这本身没有问题。支付手段是货币的一个职能,但《考试说明》对货币职能的考查要求是掌握其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显然这道题超出了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或命题依据主要是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命题必须在这些框架下进行。否则就会存在争议,影响试题的信度。

(3)知识有争议

【例3】纸币作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本题答案是正确,这值得商榷。现行教材对纸币的定义是:“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有没有价值,有没有价值尺度职能,教材没有说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颇具争议。命题中使用有争议的知识点,既混淆了考生的视听,又让他们产生不必要的纠结,这种做法也是不科学的。

2.逻辑性问题

判断题命制中的逻辑性问题,指的是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和逻辑规则而产生错误。比较典型的错误是任意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4】“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可见唯心主义者并没有否认运动。

本题答案是正确,也有一定的问题。根据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人们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既可以与辩证法相结合,也可以与形而上学相结合;既可以承认运动,也可以否认运动。本题没有对“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句话进行全面的分析,而简单地认为唯心主义者并没有否认运动,犯了缩小概念外延的逻辑性错误。

【例5】今年下半年新一轮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乡一级实行直接选举。

这是2016年4月浙江卷的一道真题,答案是正确。“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乡一级实行直接选举”,这两句话单独拿来判断都没有逻辑性问题,但是放在一起比较,就不合适了,因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属于两种不同的分类结果,存在交叉现象,正如我们说“A是男人”,那么作为比较对象的“B”应该表述为“是男人或女人”才恰当;如果说“B是老人或小孩”,那在逻辑上就不存在对应比较关系。所以说这道题也就犯了逻辑性错误,有悖于科学性要求。

二、材料选取的贴切性

浙江的学考选考卷,在判断题命制素材的选取上形成了独特风格,那就是切合教材、贴近生活。笔者发现,就判断题取材角度而言,其命制形式主要可以归纳为引文式判断和情境式判断两种,无论是哪种形式,都离不开材料选取的贴切性要求。

1.引文式判断

试题引用教材文字作为素材,要求学生进行判断。根据对教材文字是否进行调整加工,可将其分为两种情况:

(1)素材直接来自教材

【例6】人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2018年4月浙江卷)

【例7】当今世界,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2017年11月浙江卷)

(2)素材重组再现教材

【例8】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以法治为重点。(2018年4月浙江卷)

【例9】国家合理的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2017年11月浙江卷)

判断题素材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选取还是重组再现,都是直接或者间接考查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判断题切合教材的命制要求。

2.情境式判断

创设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在情境材料中去理解观点、判断对错。根据情境素材的来源,可将其分为两种情况:

(1)情境素材来自教材

【例10】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2018年4月浙江卷)

【例11】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2017年11月浙江卷)

(2)情境素材来自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

【例12】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内涵之一,它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018年4月浙江卷)

【例13】小明上書店购书,这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换环节。(2017年11月浙江卷)

这类情境式判断,根据教材内容,其素材有些来自时政热点,有些来自社会生活,既落实了判断题切合教材的要求,同时还接地气,还原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从而体现了试题命制的生活化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生活。

三、语言表述的简洁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思想的载体。试题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来表达,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准确的思想应该成为命题者的追求。在语言的简洁性方面,学考选考真题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例14】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2018年4月浙江卷)

【例15】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017年11月浙江卷)

这两道学考选考真题表述不拖泥带水,考查的知识点清晰明确,都体现了判断题语言简洁干练的要求。可是,我们也发现有些判断题的表述背离了语言表述的简洁性要求。

【例16】2018年1月1日起,我国征收环境保护税。该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是区别于之前收取排污费的主要标志。

本题答案是正确。这是笔者参与审题时遇到的一道题,该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税”区别于“费”的主要标志就是固定性,而不包括其他两个方面;二是语言不够简练。后修改为:“2018年起,取代我国现行排污费的环境税开征,这一变化主要基于税收的固定性特征。”这样,语言表达就简洁流畅多了。

【例17】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这表明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这是2016年3月版《考试说明》第50页上的一道示例题,给定的答案是正确。该题的科学性没有问题,但同样存在过于繁复的问题,包括标点符号,共有79个字,不适宜作为判断题呈现。笔者很高兴地看到,2018年1月版《考试说明》已将其删去。

四、考查内涵的丰富性

判断题的命制,在形式上追求简洁,但在内涵上必须厚实、丰富。为此,试题的设计既要有一定思维含量,又要防止对教材形而上学的理解。

【例18】小明爸爸的公司采用“机器换人”后,生产效率提高,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2017年4月浙江卷)

考查学生对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二者关系的掌握,检测学生对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区别,应该是这道学考选考题的命题意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该题以干净利落的语言展现了教材的易混易错知识,很好地体现了判断题内涵丰富性的要求。而违反这一命题要求的试题时有出现。

【例19】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文化多样性必然消失。

本题答案是错误,答案没有问题。但是“必然”的表述过于绝对,观点错误过于明显。对考生而言,该题太简单了。这类试题思维含量低,不能很好地体现考试的区分度,应尽可能地避免。

【例20】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一直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本题答案是错误,属于引文式判断,教材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也许命题者想要引导考生掌握“汉字过去不为各民族通用,今天才为各民族通用”吧!但笔者认为,本题在非核心知识点上考得太细,过于抠教材,这样的命题既把学生导向到了简单的死记硬背,也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与当前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

五、教育目标的导向性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政治命题必须追求真善美,将“立德树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试题的育人功能最大化。

【例21】“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的特点。

本题答案是正确。本题从知识层面分析没有错误,但从价值观导向看,明显存在问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一种错误的价值选择,命题者可以把它作为命题素材,但应该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才对。而把这种反面的素材制作成肯定性的答案呈现给考生,对学生“三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反观学考选考真题在这方面就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例22】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2018年4月浙江卷)

【例23】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内涵之一,它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018年4月浙江卷)

这两题的答案分别是错误和正确。命题引进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和“红船精神”这类正能量的素材,使学生在考场就接受了一次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尽管第一题答案是“错误”,但错在政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然,这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的学科素养,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总而言之,在判断题命制过程中,命题者只有把握知识考查的科学性、素材选取的贴切性、语言表述的简洁性、考查内涵的丰富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这五个基本要求,才能保证试题质量,从而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判断题基本要求思想政治
推理判断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题的常见应对方法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克服品牌设计障碍的基本要求及对策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标题判断题解题三要素
中考“阅读理解”热点题型解法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