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连动 有效促进阅读

2018-05-15 01:52何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内小学语文阅读结合

何伟

摘 要: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要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有兴趣地阅读,就要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其自身精神成长。

關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课内 课外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58-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要实现这一理念,就是加强阅读。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怎样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有兴趣地阅读下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课内精心准备,为阅读唱响前奏。

1.1 激发课内阅读的兴趣

(1)组建兴趣小组,让学生愿意阅读。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打破优中差的界限,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合作。学生根据本组的特点命名——快速阅读组、阅读能手组……在教学“部编本”一年级(上)《ie üe er》时,阅读儿歌《月儿弯弯》。可以明显观察到,他们配合相当协调:喜欢朗诵的大声地读、背;喜欢画画地就把儿歌的意境画出来,喜欢音乐的就随着朗诵者表

演……而且相互之间都有交流、配合。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阅读着、快乐着。活动的拓宽在友好的气氛中自然延伸。

(2)选择不同阅读方式,让学生快乐阅读。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表演朗读,表面上看课堂乱糟糟的,但实际这是他们理解文本的体现,每个学生都很投入,课文的背诵也在自然而然中。在教学“部编本”一年级(上)《秋天》时,学生可以在座位上一边朗读一边表演;还可以上讲台听全班齐读,自主表演。最终,都能把描写秋天的特点朗读出来,也可以把秋天里的重点事物“大雁”的特点读出来。而且能达到90%的学生当场背诵课文。

在中段的阅读教学中,侧重段的阅读,经常采取的方式是:互读互听、在段落中捕捉训练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人人参与,各有收获。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四自然段时,我这样设计:

(1)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指出是否读准字音;

(2)再同桌互读互听,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3)老师梳理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段从写法上你知道了什么?因为有同桌的近距离阅读,达到人人参与,老师随机指导,在解读老师梳理的问题时迎刃而解。

在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侧重篇章的阅读,经常采取的方式是:四人小组合作阅读、从整篇课文的谋篇布局进行阅读。从而落实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样,不同的年段,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训练点有所侧重,既能避免低段的“揠苗助长”,又能避免高段的“食不果腹”的现象。

1.2 教给课内阅读的方法

(1)教会质疑。学习贵在生疑。根据不同的年段分别教会从课题质疑、全文质疑、随文质疑。之后,我快速梳理学生的疑问,简单的问题合作解决,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全班探究性学习。学生因为是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效果明显。

(2)教会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从一年级上期入学两个月后,我教会学生画画、写写。因为我非常尊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不同理解,所以我的要求是:一个词、一个问题……都可以写下自己的理解。一节课我会让学生有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初读课文时进行简单批注。第二次是在带着质疑的问题进行默读时,再次批注。两个来回一走,90%的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特点记忆深刻。

(3)教会想象。新课标明确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而落实这个要求的路径就是让学生充分想象。因为想象是阅读的翅膀,学生只有“一边读,一边想”,才能把文字读活,读到心里去,读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我教会学生想课文的标点符号、主人公的心理、故事的后续……坚持下来,他们读书的效果不仅仅是表面描写的静态文字,而是浮现在眼前灵活灵现的画面。

学生对阅读有兴趣了,就有阅读期待。我根据教材的编写指导他们课外阅读,让阅读的有效性源远流长。也真正去验证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的话——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2 课外随机补充,为阅读添砖加瓦

2.1 课课有补充,内容有关联

根据不同年段、不同专题,在学习精读课文时进行课外补充。低段、中段、高段分别补充句子、段落、篇章。如学习“部编本”一年级(下)《吃水不忘挖井人》补充阅读句子:毛主席最红,毛主席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秋天的雨》补充阅读:秋风是一位慈母。她轻轻地吹着,像用梳子梳理着翠绿的秀发。稻子顺着风,娇柔地俯卧下去,风吹过以后,又撒娇似地直立起。那无形的巨大的梳子,轻轻地梳理,那么温柔,那么慈祥,让人觉得是母亲在给即将出嫁的女儿梳妆。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充阅读《无言的父爱》。

2.2 天天有阅读,数量有保障

为了有力地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我从三个时间段让学生阅读。

(1)课前20分钟。根据不同年段、不同专题、不同方式,让学生自主找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分别可以是:讲故事、片段朗读、文章交流……

(2)星期五下午两节课。利用班刊,阅读自己的文字。我根据不同的年段创办班刊,取名分别是“幼苗、大树、雨露”。班刊内容来自于学生的投稿,我给以简单的评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作品展现,相互读着彼此的文字,他们兴奋、激动、动情,久而久之,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阅读效果显而易见。

(3)周末。利用交换书目,阅读整本书。“书非借不读也”,每个学生每年根据我的推荐购买一本书,大家交换阅读,各自摘抄、写读后感。因为是在规定的时间借、还和交流,这就迫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自己有计划地规划时间,做好笔记,有力地提高阅读的数量。

这样,坚持下来,就能充分保证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分别为:不少于5万字、不少于40万字、不少于100万字。

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相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同阅读兴趣的学生扬长避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吸引。坚持下来,积累了,运用了,提高了思想文化修养,促进了自身精神成长,有效地促进阅读。

猜你喜欢
课内小学语文阅读结合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