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膝关节炎的MRI诊断

2018-05-17 07:34罗是是王振平陈峰李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痛风性滑膜痛风

罗是是 王振平 陈峰 李建军

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口 570311)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因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水平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等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特别是在沿海城市。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手足小关节,第1跖趾关节最为多见,大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目前,关于痛风性膝关节炎MRI研究还比较少[2],临床及影像医师对其MRI征象认识不足,对病史不明确患者膝关节MRI误诊及漏诊现象并不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旨在探讨MRI在痛风性膝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间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1例,年龄40~67岁,平均51.1岁;其中左膝关节病变8例,右膝关节病变7例,双膝关节病变8例,共计31个膝关节受累,病程2月~20年。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11例伴皮下结节。16例血尿酸值升高,6例血尿酸值正常。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磁共振检查方法 22例患者31个膝关节均行MRI平扫检查,3个关节行增强扫描。MRI检查采用3.0 T磁共振仪(Siemens,Verior)检查,使用膝关节专用线圈。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矢状位 T1WI:TR/TE 680 ms/8.7 ms;TSE 矢状位PDWI:TR/TE 3 700 ms/43 ms;冠状面压脂 T2WI:TR/TE 3 200 ms/43 ms;TSE 横轴位压脂 T2WI:TR/TE 3 600 ms/48 ms;层厚:3.0 mm;层间距:1 mm。增强扫描,3例经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 0.1 mmol/kg;注射速率2.5 mL/s,行增强脂肪抑制T1WI冠状位、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

1.3 图像分析 MRI图像由2名具有主治以上职称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主要观察痛风结节位置、数目、信号特点;有无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改变等征象。滑膜的厚度按文献的标准[3]进行分级:在MRI上无滑膜增厚为0级;滑膜厚度<2 mm为1级;滑膜厚度在2~4 mm为2级;滑膜厚度>4 mm为3级。意见不一致时由协商后对诊断结果并达成共识。

2 结果

2.1 MRI表现 (1)滑膜增厚:31个膝关节中,均可见关节滑膜增厚,其中2级12例,3级19例,平扫呈弥漫等T1稍长T2信号(图1);10例滑膜呈结节样或团块状增厚表现,3例增强扫描增厚滑膜呈中度至明显强化(图2)。(2)关节腔或滑膜囊积液:26个关节见关节囊积液(图1,3)。(3)痛风结节:29个关节见痛风结节,均为多发结节,总计67个。关节内痛风结节分布于髌上囊、髌下囊、前后交叉韧带周围及髁间窝(图3~6);关节外痛风结节多分布于股四头肌肌腱、髌韧带、内、外侧支持带,腘肌腱周围。痛风结长径1.2~15.2 cm不等,呈结节状或团块状,边界较清楚,T1WI均呈等或低信号,与肌肉信号接近(图4,6);T2WI信号强度不一,7个病灶呈低信号(图5),39个呈低及稍高混杂信号(图3,5),21个呈稍高信号,3例增强患者痛风结节呈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为明显。(4)软骨或骨质吸收破坏:31个膝关节软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侵蚀破坏,痛风结节邻近骨质压迫吸收及破坏,表现为骨边缘非对称穿凿样改变,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图3~6),T1WI均呈低信号(图4、6),T2WI可呈低信号、中等至高混杂信号、高信号(图3,5),邻近骨髓腔内见斑片状水肿信号。(5)韧带及肌腱受累:股四头肌肌腱受累最常见(n=25)其次为髌韧带(n=19)、前交叉(n=19)、腘肌腱(n=10)等;MRI表现为相应韧带或肌腱增粗,T2信号增高,伴附着点炎症(图5)。(6)骨质增生:20个膝关节边缘骨质增生。(7)关节间隙狭窄:17个关节间隙狭窄,伴骨性关节炎(图7,8)。(8)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19个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压脂T2WI见偏侧性斑片状、网格状高信号,以髌骨前方浅筋膜为主;9个关节周围广泛性软组织肿胀,软组织层次结构不清,脂肪抑制T2WI序列呈高信号。

2.2 手术病理检查 31个膝关节均经关节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增厚的滑膜结节,行病理检查证实。术中可见关节腔积液呈乳白色,滑膜增厚充血,滑膜及软骨表面、交叉韧带、半月板周围白色颗粒状尿酸盐结晶沉着;痛风结节呈灰白色,质韧;镜下见结节中心为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物,周围环绕淋巴、单核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等组织中,通过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引起急性无菌异物性炎症反应,长期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结构损伤,功能障碍[4]。痛风性关节炎多有遗传因素[4],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发生于膝关节者较少见,X线检查常表现为阴性,极易误诊及漏诊[5]。本组病例中21例男性,女性仅1例,与文献相似。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靠血尿酸检查,最终确诊依靠关节液和滑膜的病理检查。近年来随着MRI、超声、CT及双能量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提高。2015年ACR及EULAR颁布的痛风分类新标准,将超声和双能量CT等影像学技术加入了分类当中,并考虑了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不高的情况[8]。但由于痛风患者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对于不满足新标准的患者,我们仍需要参考既往的分类标准进行个体化评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MRI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可以直接显示骨质与软组织改变,是骨关节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对痛风结节、骨质侵蚀等改变有较高的敏感度[7,9],但目前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尚未受到临床足够的重视。

痛风性膝关节炎MRI表现如下:(1)滑膜增厚及关节积液:早期或急性期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滑膜、关节周围软组织,使滑膜充血、水肿,MRI表现为关节滑膜不均匀增厚,结节状或肿块状改变,本组资料中以2~3级增厚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同时伴有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层次不清。(2)痛风结节:随着病情进展,痛风结节的形成是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征性表现[2,6-7],MRI表现为条状、结节状、团块状异常信号灶,在T1WI上与肌肉相似或稍低,T2WI可表现为等、高、低或混杂信号。本组中痛风结节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39/67)。T2WI上痛风结节信号不同原因可能为:中低信号可能是由纤维化组织、单钠尿酸盐结晶、钙化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引起;高信号则可能是因为痛风石的非结晶形态中央含有蛋白质成分[2]。(3)骨质破坏:痛风结节可见于骨内、骨旁及周围软组织内,可以侵蚀、破坏邻近骨质,呈边缘性、非对称骨质破坏,多位于股骨外侧髁、胫骨髁间隆突、胫骨平台、髁间窝顶部等,本组中31个膝关节均可见痛风结节周围不同程度骨质破坏,MRI表现为穿凿样骨质缺损,边缘可见硬化,邻近的骨髓可见水肿[9]。(4)肌腱及韧带的受累:表现为肌腱、韧带增粗,T2信号增高,附着点炎多见。本组中以股四头肌肌腱受累最为多见,其次为髌韧带和前交叉韧带。(5)关节间隙狭窄:早中期痛风关节炎关节间隙可保持正常,晚期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均匀性狭窄[6,9]。本组中有17个膝关节间隙狭窄。

痛风性膝关节炎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1)骨性关节炎:MRI表现为关节软骨变薄、缺损、骨质边缘增生、软骨下骨囊变[3]。但早期膝关节痛风仅表现为关节积液及滑膜增厚,而无痛风结节及骨质破坏时,鉴别较为困难,需结合尿酸值考虑。(2)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常单膝发病,MRI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厚,伴含铁血黄素沉积,其特征性MRI表现为含铁血黄素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10]。(3)类风湿性膝关节炎:中年女性多见,表现为广泛滑膜增生和血管翳形成,增厚的滑膜血管翳平扫T1WI多呈低信号,T2WI上根据血管翳的组成不同可表现为低、高或高低混杂信号,血管翳侵蚀造成关节边缘及软骨下骨质破坏,一般不形成肿块[11];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4)结核性关节炎:滑膜以弥漫性增厚为主,骨质呈虫蚀样破坏,关节组成骨骨质疏松及骨髓水肿,T2WI像呈斑片状高信号。

综上所述,MRI是诊断痛风性膝关节炎非常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韧带、肌腱的受累情况;对于观察痛风结节的有无,部位、数目、形态和邻近骨质的破坏及骨髓水肿等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以一定程度反映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病理变化。但本研究不足为回顾性分析,且增强扫描病例较少,还需收集更多的病例资料不断总结其MRI特征。

图1 痛风性膝关节炎MRI图像Fig.1 MRI image of gouty arthritis of knee

参考文献

[1]KUO C F,GRAINGE M J,MALLEN C,et al.Rising burden of gout in the UK but continuing suboptimal management:a na⁃tionwide population study[J].Ann Rheum Dis,2015,74(4):661⁃667.

[2]郑晓涛,余煜栋,邓颖诗,等.痛风性膝关节炎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2(03):429⁃432.

[3]杨维珍,文亚名,季冰,等.低场强四肢关节MRI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4):380⁃383

[4]陈景灏.实用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02⁃2610.

[5]漆强,邹玉林,余晖,等.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07):523⁃527.

[6]侯金玲,高立栋.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再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296⁃1298.

[7]陈对梅,汪青山,陈文静,等.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5,30(10):1040⁃1043.

[8]NEOGI T,JANSEN T L,DALBETH N,et al.2015 Gou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J].Ann Rheum Dis,2015,74(10):1789⁃1798.

[9]于建秀,宋修恩,王锡明.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926⁃928.

[10]屈辉.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诊断[J].磁共振成像,20l0,1(1):68⁃72.

[11]姚秋英,刘晓晟,许建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825⁃3827.

猜你喜欢
痛风性滑膜痛风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痛风的治疗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