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清代绢本祖先画像》修复小记

2018-05-18 06:56胡泊
云南档案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色化纤祖先

■胡泊

2017年6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接受了一批来自于私人的捐赠。这批捐赠包括十三件祖先像以及数本家谱、老照片。这些珍贵的文物是中国古代祖先崇拜行为的特殊产物,也是儒家“敬天法祖”思想观念的体现,其研究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性、也在于其社会性、民俗性和艺术性。

这批捐赠物中的十三件祖先像的绘制时代从清代初期延续到民国时期。画像的表现技法多样,画功细致,写实性很高,反映出清代不同时期肖像画的典型风格。此幅经过修复的祖先像是十三件祖先像中尺幅最大的一件,画心高165.5cm,宽92cm,装裱后尺寸为255cm高,103.5cm宽。这样大尺幅的祖先像,很可能原本用于悬挂在家族祠堂之中,作为子孙祭拜或举行祭祀仪式之用。在明清时期,从皇家到世家大族,都有专门供奉祖先像的祠堂,每逢祭祀之时,就需要悬挂祖先像,进行祭祀活动。从画面巨大的尺幅和精巧的画技来看,拥有画像的家族应该是地位显赫、财力富足的世家大族。

这幅祖先像以工笔画法完成。我们在修复过程中发现,画家在绢的背面以白粉涂染面部,作为脸部的底色,然后再在正面略施薄彩,晕染出面部五官的凹凸感。画面中的衣饰、冠帽描绘得极为精细,局部施以金粉,更见富贵典雅之气。画面中最下方的男子身着满清对襟方服,前胸所绣补子图案为白鹇。从补子的图案判断,此男子应为清代早期五等文官[1]。他的身边是一老一少两位夫人,身穿命服。他的父亲和祖父在画面的中上位置,身边端坐着他的母亲和祖母。其父亲、祖父身着大红色明代“团领衫”官服,头戴官帽,可见二人均为前明文官[2]。此幅祖先像人数众多,共有七人。很可能是清代前期画工根据遗留的祖先像重新经营绘制,将三代祖先,七位逝者同时置入一幅画中,以供后人瞻仰祭拜。

1.藏品保存状况

此画原本的装裱形式是传统的挂轴式装裱。画绢脆硬,绢丝较为细密。镶料为深黄色云龙纹绫子。由于保存不当,这件尺幅巨大的祖先像破损比较严重,裱边均已开裂,有的裱边已经残缺不全。木质轴杆有裂纹,轴头磨损严重。画心处生有排列均匀的数条带状白色霉菌,局部有污渍和虫蝇粪,严重影响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画心数处横向开裂,所幸裂纹未及人物面部区域,但在外力或内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很可能进一步延伸,甚至可能造成贯穿裂隙。画面边缘处绢丝多有脱落。画面所施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多有剥落。

图1 画像修复前状况

2.修复过程

2.1 备修补材料

①备命纸

命纸是托覆在画心背面的第一层纸张,对画心起到增厚和保护作用。揭掉画心的老旧命纸,为其换上一层健康的新命纸,能够有效增强画像的物理强度。选择新的命纸时,薄厚问题尤为重要,应做到加托命纸后的画心与装裱材料的薄厚相当,这样裱出来的画件才能长久保持平整。在对画绢和镶料的厚度进行测量后,我们选择以净皮单宣作为命纸。

由于绢丝纹理疏松,容易显现出命纸的颜色。为避免画像原有色彩基调发生明显变化,选用的命纸需要对照画心进行染色。因为画心在潮湿状态下不好比对颜色,故要在画心遇水之前染命纸。在染色时,命纸要比画心最浅的地方浅一色。

②备补绢

补绢材料的选择是决定画像修复效果的关键前提。所选用的补绢应做到在织造加工方式、经纬纹理、疏密程度、绢丝粗细和绢丝强度上与画心绢地尽量相同。在此基础上,加之后续正确操作,补绢部位可以达到与原件浑然一体的效果。否则,无论后续如何全色,都会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选用一种经线0.08mm,纬线0.04mm的圆丝双经单纬画绢作为补绢,并且根据画心的气色将补绢染色。补绢应染制成比画心缺损部位周边略浅的几色,并吸在画案上挣平。

2.2 正面拼对

将画件移至大案,揭除原有镶料。略潮水,使画心湿润舒展。以稀浆刷棉纸条,对碎片及破损部位进行初步固定。

2.3 清除附着物

用干软毛刷轻扫除去画件表面附着的干霉及灰尘,之后将毛刷蘸水,并反复轻刷霉斑,以进一步洗除浸入绢丝网眼内的干霉。最后以马蹄刀轻轻剔除表面附着的虫蝇屎。

2.4 固色

以湿纸条用适当力度按压有色部位,检测画面色彩是否脱色,跑色。经测试,绘制衣着的重彩大红色部位,绿色部位及花青色部位有脱色潜在可能,故以稀明胶对以上部位进行固色。

2.5 清洗画心

案面喷水刷吸塑料布,并将画心正面向上移至其上。潮水,使画心略涨,之后以排笔蘸清水刷湿画心,使其吸附在塑料布上并顺势拼对就位。由于画心较大且碎片较多,此步需从右至左逐步推进,以免堆积褶皱。用60℃左右的清水对整幅画心进行淋洗,并用排笔轻轻擀压,将污水挤出。重复冲洗2~3遍,至挤出的黄褐色污水变浅,画面内容墨色清晰即可。

再次对错位移动的画面进行调整拼对并扯线找齐找正四边。而后,以毛巾卷卷,吸取画心多余水分,将画心固定在塑料布上。

2.6 封固画心

为避免揭裱过程中绢丝扭曲变形破坏画意,须从正面对画心进行封固。将薄化纤纸裁成边长约一尺的正方形。从右侧开始,以软毛刷在裁好的化纤纸表面打稀稠浆,使化纤纸吸附在画心正面。继续吸附化纤纸,直至整个画心正面被化纤纸全部覆盖。化纤纸之间需搭接,不能漏缝。化纤纸的边缘需多出画心边缘一寸以充当废边。化纤纸全部吸附好后,需在其上再加托一层宣纸或吸水纸作为加固层。

2.7 揭背

画心封固好后,随即翻身刷平贴在案子上。之后,开始揭背。依次揭去原有背纸和托纸。覆背纸相对易揭,命纸则粘接牢固,需要以手指一点点搓除干净,工序较为缓慢,需要耐心完成。此处有一点特别加以介绍,画者在绘制人像面部时,为达到提亮的效果,从画绢背面以铅白或蛤粉等白色颜料对面部等部位进行了打底。在揭除这些部位的命纸时要格外小心,既要把命纸解除干净,又要防止这些白色图层被顺势带落,造成画面变暗。

2.8 修补

修补分为补缺和补裂。对于画面缺损部位的修补,需选用比缺损处画心略浅两色的补绢作为补料,先将补绢对准画心经纬,而后依照缺损边缘用铅笔画出比缺损略大的轮廓,再用剪刀剪下。之后,用毛笔在缺损边缘及缺损处露出的化纤纸上涂浆,并随即粘贴补料。贴好后的补料需用毛笔补涂稀浆予以固定。

修补裂缝时,同样需选用比裂缝处画心略浅两色的染色绢作为补绢。将补绢沿着经线或纬线裁成约7毫米宽的绢条,并用剪刀剪成长度不等的若干小段儿备用。用毛笔在裂缝处涂浆,随后捡取长度适宜的绢条补在裂缝处。

2.9 托画心

托画心用浆比托绫绢料略稀。用排笔在画心上涂浆,共间隔刷浆三遍,刷浆时运笔要轻,以防补绢被带动移位。要注意浆糊的厚薄程度。厚了画心易发硬,薄了则粘连不结实。

托纸尺幅需比画心四边各多出1.5寸作为废边,先将托纸闷潮,使其充分伸张,待画心上浆糊的水分略减,上纸排实。而后,用排笔在四边刷稀浆加托隐局条。

画心翻身,揭去封固的宣纸和化纤纸。待画心半干,以手指轻搓画心表面,除去画心正面吸附的余浆。

之后,将画心翻身,正面向上。褪去正面粘贴的护纸和化纤纸,待其自然晾干。

2.10 帖折条

为了防止画件收卷时折口处再次发生折断,画心托完后还需在托纸上加贴折条对折口进行加固。

此处,选用棉帘纸裁条,宽度0.3cm。如断裂走势与画轴方向平行,则必须添加折条;如果垂直,则折条可加可不加,加则更好。折条必须粘贴牢固,不可空壳,亦不可重叠。

2.11 打胶矾

打胶矾即在画心背面的托纸上涂刷调配好的胶矾水,以使托纸由生纸变为熟纸。这样做,一方面可防止全色时颜色洇晕渗漏,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画心吸水后的伸涨,便于之后的镶料和覆背工序。

胶矾水的配比一直有1胶3矾15倍水之说[3],老的修复师则常以口尝味道的做法依靠经验判断。同时夏季潮湿应胶多矾少,冬季则矾多胶少。打胶矾时,先将画心背面向上平铺于画案,用排笔蘸胶矾水从右至左均匀涂刷,之后再以棕刷衬水油纸排刷,促使胶矾水渗透进托纸。而后,画心起台,移至干纸上候干。

待画心干透,以毛笔蘸清水在画心背面轻划,如水迹停于表面未向托纸内层渗透,说明胶矾水用量已够;如托纸迅速湿透,则需加刷矾水,直至满意。胶矾亦不可打的过多,否则会有白色的矾粒析出。

2.12 封挣

绢本画心伸缩力大,需在其背面吸附一层护纸再上墙贴平,即封挣。封挣时可以净皮单宣作为吸纸,大小需比画心废边缩进约两厘米。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吸纸刷水,折叠闷湿待用。将画心掸水润湿,卷叠。待画心闷透,打开画心,背面向上刷平在画案上。而后上吸纸,并用鬃刷排实吸牢。如一张吸纸不够,也可用多张吸纸拼接吸附,但搭口处需涂点稀浆粘接。以稠浆在四边打浆口,吸纸及废边都要打到,之后吊线上墙贴平。

2.13 全色

待贴平晾干后,即可“全色”。应采用由浅及深的方式耐心逐步推进。最后达到“远观一致,近视可辨”的效果。画面白色涂染部位出现返铅变乌迹象,可以用3%的双氧水进行涂拭,污迹就会重新变白。

2.14 装活

完成全色并待画心完全干燥后,便可下墙进行装裱。祖先像画心的装裱与普通立轴装裱步骤大致相同,但也有几点较为显著的区别。如画心方面,方裁画心时四边需保留隐局条以备正镶镶料。镶料方面,镶料厚度须与画心厚度尽量相同,且需与画件同时下墙。背纸方面,背纸由三层单宣按长边错口托成,覆背时托纸横向使用,搭口为错口交接。砑活时裱件下需垫厚纸,为使裱件松紧程度一致,需从左右两边各砑三遍。

图2 画像修复后状况

结语

在此次祖先像的修复过程中,我们始终严格遵照文献修复的规范化流程,科学严谨的开展工作。首先,根据画像的破损状况、装帧形式、绘画手法以及今后的展存、保护需求制定了详细的修复方案。之后,在修复中严格按照方案谨慎操作,并通过文字记述、图像拍摄等方式制作了修复档案,对画像修复前状况及修复流程进行详细记录。历经多道工艺环节,最终顺利的完成了画像修复工作并达到了理想的修复效果。

对于修复工作的每一道环节,我们均认真贯彻了文献修复的相关原则,如在对画像进行清洗、全色时,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对修复程度进行把握,使得修复后的画像既再现了其原有的神情风采,又没有失去历史的沧桑感,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画作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信息。此外,修复中遵循了“过程可逆”原则,根据需要可以对修补材料进行去除,使画像还原至修复前的状态,这为画像的修复安全和再次修复提供了保证。

此次画像修复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修复组在修复绢本书画类藏品方面的业务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达到更为理想的修复效果,修复人员努力寻找最佳的修复材料,从而丰富了针对修复绢本书画的材料储备。为探索更为科学高效的修复方法,在确保对画像无害的前提下,尝试了多种新工艺新设备,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这些都为今后修复类似藏品奠定了基础,捋顺了流程,也提供了更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渊.明清文武官补子纹样的辨别[J].丝绸.2013(08)

[2]柳庆龄,许尊庶.《方氏像谱》中明代衣冠服饰考[J].敦煌学辑刊.2013(03)

[3]杨正旗著.中国书画装裱大全[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全色化纤祖先
祖先与吹牛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乌龟: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三星“享映时光 投已所好”4K全色激光绚幕品鉴会成功举办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海信发布100英寸影院级全色激光电视
浅谈书画装裱修复中的全色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