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维转折点 走向深度思维

2018-05-18 10:39朱丽丽
考试周刊 2018年41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

摘 要:我国对于学习有这样一种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者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其中提到了“经验”二字。经验,常常会导致思维定势,在知识、行为的转折点处出现阻碍。本文尝试从学生、知识角度分析学生思维,提出顺应、操作等指导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转折点;顺应;深度思维

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思维的转折点都是难点,因为人们习惯性的根据经验理所当然的前行,若没有提示或前车之鉴是不会去转弯的。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前车之鉴”、知识积淀都极少,所以思维灵活性大部分较差。对于这种现状,教师的处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提前预警”,也就是提前告诉学生思考方向。二、“认知冲突,水到渠成”,就是顺应学生思维,让思维后继,形成认知冲突,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之法。

一、 研究思维转折点的目的——走向深度思维

前面我提到过,对于思维转折点的处理,大概有两种:一、“提前预警”,也就是教在前,学在后。二、“认知冲突,水到渠成”,就是顺应学生思维,形成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之法。后一种教学,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印象深刻。但是很明显,后一种所需时间一般要远多于前一种。这就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可能导致学习范围减小。那教学的深度与宽度该如何把握呢?当下有这样一种观点,“教得越少,学得越多”,学生获得的东西,是他学会了多少,不是教授了多少。教的多不代表学的多。应当走向学生思维深处。具体我提出几点意见:(1)精选教学内容,教材的二度开发,既要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即在课堂上把同类问题高度合并。也就是以质量代替数量。(2)深度挖掘例题,教会学生思考方式。在这两课时可以体现为,学生学习完20后,追问:

师:20的组成是?;生:2个十合起来是20;师:那3个十呢?生:30

师:那40的组成呢?结合学生思维增长点,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深度思维。(3)对于理解知识比较缓慢的这种课堂生成,要放低要求,提问要有层次有技巧。注重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4)引导学生反思数学学习的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学习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这样可以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而且还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

二、 处理思维转折点“滑行”的办法

(一) 教师引导上“顺应”

这里所说的顺应,就是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往下走。例1:《数数、读数》这一课时。一种设计方法是:1.通过数小棒,绑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认识10个一是1个十。2.再添加几根小棒,让学生认识十几,顺便渗透十几的组成。3.19-20是一个转折。

师:19再加1就是?生:20。

师:这是1个十和10个一,合起来是20。还能想到什么更简单的方式表示20呢?

从而引出2个十是20。此处教师教在前,学生一般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以及1个十是10个一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的经验得出教师想要的结果,是正迁移。但这样的教授方法,学生思维训练很小,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及思想方法的迁移可能性都较小。

设计二:

师:19再加1根就是?生:20。师:那21怎么表示呢?生:再摆一根。

师:22呢?29呢?30呢?哎呀!黑板上好乱呀!这是29根吗?都看不清。

很多孩子便会恍然大悟,10根再捆一捆,渗透满十进一的思想。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学的主要方法方法就是数。后一种设计没有掐断学生的数,满20之后让学生继续数即数的后继,渐渐地认识到一直这样摆不是办法,进而想到再捆的过程。后者的设计则是学生的学在前。

(二) 学生手段上“操作”

低年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直观的。还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发现、来理解、来验证。例如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经历捆小棒,摆小棒的过程。19-20的过渡,要让学生在课桌上去摆,发现空间不太够或者看着不清晰,进而想到把10根再捆成一捆。同样,计数器教学数的组成,让学生自己去拨一拨,感受数的顺序,感受满十进一,把个位上的10个数珠用十位上的一个数珠表示。但教师要明确,操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操作应该有层次。

层次一:手上操作

即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引导动手操作。放在这两个课时中来看,就是学生摆小棒、捆小棒、拨数珠的过程。此过程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渐渐形成表象。

层次二:脑中操作

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当没有学具的时候也能回忆起操作过程并在脑中操作。在这两个课时中可以体现为教师要求:想一想15,个位上应该拨几个数珠,十位上呢?19怎么拨呢?20呢?

层次三:语言表达操作

即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渐渐做到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比如让学生完整的说出数的组成并正反说。

师:根据计数器上拨出的数珠,你能说一说19的组成吗?

生: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19。师:那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呢?

生:1个十9个一。师:说完整。

生:19里面有1个十9个一。师: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次吗?

生: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19,19里面有1个十9个一。

师:那谁来说说20的组成呢?

根据学生的表达,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引导他们说长句子,并说完整。学生可以通过表达整理思路,建立模型,加强记忆。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你讲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思考的量,学生思考的量的多少,往往依托于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思维转折點的“滑行”,应在学生思维的基础顺应引导,让“学”在“教”的前面。

参考文献:

[1]李梅.教育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12:61.139.

[2]潘赛男.小学起始年级学习数学的现状及教学对策[J].教法研究,2012.

[3]胡松林.课堂需要“从长计议”[J].人民教育,2016,6.

作者简介:

朱丽丽,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
锤炼思维最富潜能的力量
巧用图示建构网络,发展学生深度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联网思维研究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以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深度思维
例谈学生高考物理思维障碍及对策
论河北民间音乐研究的广域视角和深度思维
指向深度思维的有效练习设计
探析场馆学习深度思维的培养策略
激活思维引擎,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