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发展初中生的主体性

2018-05-18 11:22张龙
关键词:主体性初中生阅读教学

张龙

【摘要】 阅读以其内容丰富广泛性、形式新颖多样性,成为学生知识输入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对阅读的思想、内容、哲理的理解能力培养,也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途径之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一是要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尊重学生个体的角色,教师重视发挥引导作用,旨在启发与引发;三是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初中生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081-01

0

一、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与特点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即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往很多教学都是填鸭式教学,极少考虑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及后果,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会考虑到学生的其他素质,考虑到学生是否能真正的成长,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是否能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尊重学生主体性,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再者,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允许学生偏离预设的教学模式进行达到地创新与创造。此外,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有效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途径。

二、发展学生主体性策略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性地探索,化被动为主动性地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创造轻松愉快的民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人会触景生情,突出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心情的影响作用,因此良好的自由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轻松愉快自由的教学与学习氛围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伙伴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思维具有发展性、创造性与发散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学生表现出独特的见解时,及时给予鼓励。在教学遇到困难时,能够灵活地调解,聪颖地进行引导、点拨与启发,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自我表现,对学习产生兴趣。

如实际教学中,笔者在与学生一起学习《伤仲永》这一篇课文后,对于教师设计的辩论的问题:天赋与后天的学习哪个更重要。学生分开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个人要发展成才,要具有先天智力优势并加强后天的努力。但有的学生持的观点是一个人如果天赋平平,进过后天的加倍发奋努力也可以取得异与常人的成绩,并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对此,笔者鼓励学生特别的眼光,并引导学生思考。

以多彩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阅读并不是长篇大论,文字的堆砌,还具有十分灵动的形式,展现独有的语言艺术魅力与情感风格。如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将诗歌谱曲,生活中灵巧的广告语,幽默的戏曲等,学生在阅读中总能够获得快乐感,产生自觉去阅读的行动欲。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现代教育具有使知识生动化、具体化、感情化的特点,能够将图画与语言相结合,仿佛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中,体会阅读中语言的阐述的艺术魅力。

2.优化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主体性为出发点

优化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开发、设计、针对性地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注重以发展学生为出发点,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主角,触发学生内心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引导、启发为主,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模式。在以往以教师授课贯通整个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被动,懒于思考,单纯地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谈不上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而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精加工,可以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是理解性的记忆,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行为达到自动化。

调节教学的节奏,给以学生一定的想象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非以往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效,大多数教师取向于对课堂时间的高度利用,极少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与反思,进而学生对知识遗忘,技能缺少提升。在阅读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思考问题,查漏补缺,能够对知识及时巩固,提升学习的关于总结归纳的技能,突出学生主体性。

给学生选择性。初中生个体具有独立性,也就会有个体的差异性,也会受学习习惯的影响,对知识的探究有独到的思维模式。因此应该给,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提供选择性,使学生发展自学的能力。如对于阅读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可以大声地朗读,可以低声诵读,可以找同学合组相互朗读,一个一自然段交替进行朗读等。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初中生具有实现自我与表现自我的欲望,在表扬与激励下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探究,建立自信,提升勇气。针对阅读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表现活动,让学生尽显聪明才智,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3.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学生主体性

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思维习惯,能够在教师教导的基础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与思考。自主学習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之一。如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生字词的掌握程度,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查漏补缺。如鼓励学生进行对阅读错题的记录与总结,避免再次的错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尤其突出学生主体性,是知识与技能具体化运用,因此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

综上,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优化教学设计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着手,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主动性,丰富知识与提升技能。

[ 参 考 文 献 ]

[1]乔俊锋.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3(10):22-22.

[2]蔡杨辉.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教学策略[J].教育界2011(19).

猜你喜欢
主体性初中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