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18-05-18 11:39高绪春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小学方法数学

高绪春

摘 要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够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分析,以《分数的意义》为例,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分数的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071-01

《分数的意义》属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最为抵触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难以理解,较为枯燥无味,缺乏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讲究方式与方法,结合小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来设定教学方案,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需要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复习旧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比较差,如果直接灌输新的数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与接受,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的数学知识过程中,引出新的数学知识。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之前,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去回顾一下三年级学习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去思考1/2是如何得到的?学生就会回答:如果把蛋糕分为两部分,那么每一份就是一个蛋糕中的1/2,教师再次提问:蛋糕是如何分的?学生就会回答:平均分。在师生互问、互答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白平均分的主要对象是1,1属于一个计量单位,并且引出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称之为分数。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复习旧的数学知识过程中,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拥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数学知识,为日后难度更大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会还原于实际生活中去,而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数学问题:班级中会打乒乓球的学生人数占据了5/9,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道数学问题中分数的含义。部分学生会回答:把班级中的人数需要平均分为9份,那么会打乒乓球的人数有5份。教师可以接着提问:那么你理解的会打乒乓球的学生人数占据了什么人数的5/9?学生就会回答:全班人数。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把全班人数看作为单位“1”,这样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讲解数学问题,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无形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

三、主动提出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拥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小学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概念非常多,如果把文本表述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能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理解与记忆,无法理解数学概念中的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个物体你可以找出其3/4的部分吗?这样学生的解决方法各式各样,可以给学生制造较多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辨中对单位“1”有正确的理解。

四、注重比较归纳,构建完整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量比较多,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基础性,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比较、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本堂課结束之后,为学生例举两道数学题,让学生去求得问题的结果,比如:如图1,一份一份地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里面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如图2,也是一份一份地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里面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通过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学问题,发现图1的分数单位是1/4,而图2的分数单位是1/8,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之前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加上:一份为分数单位。这样比较归纳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来设定教学方案,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以此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李健,康癑媛.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意义的呈现:历史顺序与“超回归”倒序的统一[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5):34-39.

猜你喜欢
小学方法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