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2018-05-18 11:39孙德国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耐心师生关系交流

孙德国

摘 要 教育家Emmerson说,成功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那就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灵品格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表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心去影响和融化学生的心。

关键词 教育;耐心;师生关系;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236-01

教育是以人为本,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数千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改善教育教学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是有效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它的特点是教育民主,教学和学习,尊重教师和爱学生。

我们知道,师生关系的基本情况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老师们愿意并期待与学生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亲密的情感交流。学生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老师敞开大门,他们更加开放。顯然,如果老师不能理解也不能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那就会增加教学难度。优质教育是无形的,现实要求我们成功打开师生间心灵的大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创造适合学生思想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新的师生关系引入课堂,实现生活,与学生建立和保持密切的关系,和谐、协调、互信。每位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今,教育和教学实际上有几个中心。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者。老师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在平台上学习者真正实现教学和学习。因此,教师应调整自己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作用,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如何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首先,课堂上教师要有更多的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害怕问题回答错误并受到老师的批评,并且没有举手或站在那里,他就不能说出来。这往往是由于教师的居高临下和对学生的恐惧造成的,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笑容,更多的鼓励,更多主动与学生沟通,并坚持“无过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就会有积极的手和观点。我告诉自己:我想微笑每节课,不要批评课堂上的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处理坏问题,多一些赞美鼓舞人心的语言。

第二,坚持认真,坚持宽以待人,坚持不批评,不讽刺。老师要贴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在做什么,还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学生的思想工作。当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我们必须坚持平等并对待他人。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必须发扬民主并允许学生说话。当教师处理或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无论学生对老师如何粗鲁,甚至不合理,我们都必须“感性,有意义,引导和坚持”。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信任他的次数越多,他学的越努力,他的信心就越强,学习的动力就越大。

第三,教师应有耐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教师必须耐心等待。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更加突出,那么教师需要耐心并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不会很快。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一个脾气暴躁,非常不守规矩的孩子。在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我得出的结论是,想要像这样对待的学生需要比其他人更耐心。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会尽量使我的讲话语气轻松自由,并将说理转化为聊天式的对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我也赢得了他的信任。他们有什么秘密也想跟我谈谈。可以看出,教师应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儿童可以接受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儿童。只有让孩子对我们的教育感到满意,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第四,用爱来填补师生之间的情感差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开端。教育的成功源于对学生最大的热情。学生们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将爱的甜蜜泉源洒在心上,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亲近,为教育学生创造情感基础,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有些人说:“老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孩子就像是缀满桃花的花枝。他们最需要关心和支持,给他们一些爱,水果会挂满枝头。

第五,教师必须学会“心理转变”,并以同伴的心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家Emmerson说:成功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爱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尊重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善于“心理转变”。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进步,及时引导、表扬和鼓励他们。学生逐渐为教师培养亲密感和安全感。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立,产生强烈的内在动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中国有一种说法,“教学生应该教他们的心。”我认为这句话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层次的教学是教学生的心。那就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灵品格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表现。第二个层面是与学生“沟通”。也就是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心去影响和融化学生的心。

一般来说,师生应建立新的关系。教师应该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为“伴奏者”的角色。从那时起,它不再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和组织。无论如何,应该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对师生关系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2]李英鹏.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科技信息,2009.

猜你喜欢
耐心师生关系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