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杨尚昆三忆张闻天

2018-05-21 11:30程中原严青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4期
关键词:杨尚昆张闻天稿子

程中原 严青

1985年8月30日是张闻天85周年诞辰。前一年,就预定届时出版《张闻天选集》,同时出版一本张闻天生前战友、学生、部下和亲属写的回忆文集《回忆张闻天》。为此,1984年8月间,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在北戴河海滨就向尚昆同志约稿。可是,到1985年文集要出版时,尚昆同志的回忆文章还没有着落。当时杨主席正忙于处理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军一百万的大事,他的夫人李伯钊又在病危之中。怎么办呢?

军委办公厅杨尚昆处给我们张闻天选集传记组打招呼:你们先搞一个初稿吧!这任务就落到了我头上。

我首先同萧扬、张培森、施松寒经过研究,列了一个张闻天和杨尚昆一生交往半个世纪若干节点的提纲。大致有十四个节点:

一、1924至1925年在重庆杨尚昆的四哥、四川党的创建人杨闇公对在重庆从事新文化运动受到军阀压迫的张闻天、萧楚女的支持;张闻天在二女师当语文教员,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当年是张闻天的学生。

二、1927年初至1930年在莫斯科的学习和斗争。

三、1931年冬结伴回国。

四、1932年在上海中宣部时共事。

五、1933年2月瑞金会面。在宣传部杨协助张工作。

六、遵义会议。

七、长征中同张国焘的斗争。

八、到达陕北以后:纠左[肃反,对富农政策],瓦窑堡会议,东征西讨。

九、西安事变前后。

十、延安整风。

十一、农村调查。

十二、庐山会议。

十三、经济研究所。

十四、“文革”后杨读到张的文稿。

按这十四个节点搜集整理现有材料,主要是张闻天1942年整风中写的《反省笔记》和杨尚昆在审看话剧《北上》时的谈话,代拟了一篇以杨尚昆身份写的回忆录稿子,送给杨主席参考。

过了没有几天,军委办公厅来电话了,约我到三座门去谈,叫我把车号报给他们。我说:我没有汽车,我骑自行车来。他们一点不介意,说:来时先打个电话,我们到传达室接你。

我想,听他们谈意见,责任重。我一个人去听,有遗漏,有偏差,都不好。我立即向工作小组组长萧扬报告,建议他一起去。萧扬说好。他当时是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有车,随即报了车号。

军委办公厅的同志很热情地接待我们。他们说:你们代拟的稿子已经向杨主席报告了。杨主席说:对闻天同志的评价还不够,要提高。你们稿子中写到的这些事,从哪里来的,依据是什么,写清楚。军委办公厅的同志说,按首长的要求,你们回去再搞一下报过来。

我们听了很高兴。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尚昆同志这样的权威人物给予张闻天应有的高度评价,现在认为我们评价不够,要提高,真是求之不得。但究应如何评价,这分寸我们还是拿捏不准。回来修改稿子,把文中列举的杨尚昆与张闻天交往的十几件事,一一详细注明材料来源、依据,对张闻天的评价沒敢怎么放开来写。

我们把改写后的稿子报送上去。这时已是7月初了。8月30日是张闻天85周年诞辰,《回忆张闻天》的书要赶在此时出版,杨主席的文章也要在此时发表。我们不便催促,唯一的办法是等,等待尚昆同志改定签发。出版此书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特事特办,把全书其他文章全部排校完毕,前面空出12个页码,只等杨尚昆的文章一到立即插入付印。同人民日报方面也进行了预约。

杨主席这篇缅怀张闻天的文章最终在8月24日定稿,赶上纪念张闻天85周年诞辰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回忆张闻天》一书也赶上同时出版。

杨尚昆同志在回忆文章中增写了不少人们不知道的重要情节。如:张闻天被四川军阀驱逐出境,在离开重庆前,曾在重庆二府衙70号杨尚昆家中暂住;杨尚昆赴上海前夕,他的四哥杨闇公要他到上海后去会张闻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得到张闻天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兄长般的照拂;1931年初,杨尚昆同张闻天结伴回到上海,在马路上遇见一位莫斯科的同学,当晚就接上关系;1932年2月,他们在瑞金会面,杨尚昆协助张闻天工作,准备召开中央苏区宣传工作会议,杨尚昆接受张闻天的思想影响,在苏区《斗争》上发表了批评“党八股”的文章;特别是第一次指明:“我清楚地记得,遵义会议上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通称‘反报告)是闻天同志作的。他作报告时手里有一个提纲,基本上是照着提纲讲的。这个提纲实际上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三位同志的集体创作而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为主导的。”“遵义会议决议是闻天同志受与会同志委托起草的。”

更为重要的是,杨尚昆的文章对张闻天做出了应有的高度历史评价。他写道:“闻天同志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光辉的革命业绩、卓越的理论贡献、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党、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他评论张闻天从“左”倾向反对“左”倾的转变,说:“闻天同志已经显露了他一生中最可贵的品质,尊重实践,坚持真理,勇于独立思考,勇于否定一切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他指出:“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闻天同志是我们党的重要领导人。他对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民族是立了大功的。但他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从不计较名利,从不独断专行。他总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以期引起党内同志的警戒。这种虚怀若谷的胸襟,令我非常感动。”还说:“尤其可贵的是,他还在实践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弱点。”他评述了张闻天到陕北、晋西北进行农村调查和到东北建设根据地、探讨经济建设方针的贡献以后说:“这种脚踏实地、追求真知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张闻天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长篇发言,杨尚昆评价说:“是那种正道直行、刚正不阿的品格,是那种上下求索、坚持真理的精神”的“最为突出的表现”。杨尚昆回忆,庐山会议后张闻天将研究心得写成的笔记、文稿和调查研究后提出的政策建议,都是由他转送给毛主席的。他说,每当接到他的文稿“都仿佛触摸到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油然生出一种敬意”。认为张闻天的这些思想和主张“都是医治‘左倾病症的良方”。他认为张闻天在肇庆被监护期间,对“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段曲折历史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写下的大批文稿,“充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闻天同志的崇高品格。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而又有远见卓识;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真正是毕生奋斗,坚持真理,竭忠尽智。闻天同志无愧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实际上,杨尚昆同志的回忆文章对张闻天一生的主要关节点都做了评述,并做出了高度的而又是中肯的评价。文章发表以后,提高了党内外对张闻天的认识,也为张闻天研究指出了方向。

过了几年,到1990年8月30日,又逢张闻天九十诞辰纪念。刘英同志和邓力群同志请尚昆同志再写一篇纪念文章,这就使得尚昆同志又一次回忆张闻天。这回仍然让我们先拟稿子。1985年那篇,是通过回忆两人半个世纪的交往,评述张闻天的功绩和品格。再写一篇,怎样才能另辟蹊径呢?经商量,觉得通过为张闻天平反昭雪和1985年的纪念活动,《张闻天选集》《回忆张闻天》的出版,张闻天原来遭冤屈、被掩没的历史功绩已经广为人知。这次尚昆同志再写文章,宜从思想、品格方面做出概括进行扼要评述为好。由杨尚昆出面综合评述,可以起到做一总结的作用。

当年暑假,我们都到北戴河工作。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在曾彦修同志指导下草拟了一篇稿子,把张闻天的思想、品格概括为这样几个特点:朴素,坚定,毕生追求真理、联系群众、联系实际。草稿写出后,我们即到218楼力群住的别墅,送请审阅。力群有个好习惯,当场就看,當即发表意见,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没有想到,力群同志看后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没有个人交往,没有感情。要重写。

第二天,我们就按力群的意思重新写过。在原稿的框架内加上了尚昆亲身与闻天的交往与感受。

第一个印象朴素,写了1927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最初见面的印象。说:我早就听说他是新文学家、留美学生,会几国外语,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又在中山大学当了翻译、助教,认为他一定很不平常。相见之下,他却那样地质朴,没有一点洋场才子一类的气息。接下来又写两人一起回到上海。从上海到瑞金,“我曾当过他的助手”。遵义会议后,他在党中央“负总责”(大家习惯称他“总书记”),无论是长征路上还是到陕北以后,虽然地位很高,但他还是老样子,没有一点架子。说话实实在在。

以后又写到张闻天失意时的表现和他们的交往。写了1942年1月26日晨光曦微中,杨尚昆同李富春一起在杨家岭送别张闻天率领农村工作调查团赴陕北、晋西北的情景。又写了1943年高级干部两条路线学习“我同他在一个小组,朝夕相处一年多”的感受。说他“还是那样老老实实,坦率真诚。他对错误、缺点,从不掩饰。他是为我们党和军队立过大功的,但是他从来不谈自己的功劳,也没有牢骚怨言”。评价说:“闻天同志的质朴,这是宽阔胸怀和无私精神的表现。”

另一个特点是坚定。稿子说“这样的事实我亲眼见过很多”。从中选择出四件事实作为佐证:遵义会议上第一个站出来做“反报告”,批评博古、李德错误军事路线;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同张国焘右倾逃跑和反党分裂做坚决斗争,1935年9月就指出张国焘错误的“前途必然是组织第二党”;庐山会议上支持彭德怀的《意见书》,深刻分析“大跃进”以来的“左”的错误,竭力促使毛泽东进一步纠正这些错误;“文化大革命”中对“61人案”独自承担责任。

稿子写了张闻天杰出的理论贡献,更进而指出:“他的理论著作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学习。但是我认为更加需要学习的,是闻天同志毕生追求真理的精神。”由此引出对1943年陕北晋西北调查后写的《出发归来记》、1962年苏浙湘沪三省一市调查后写的“集市贸易意见书”以及“文化大革命”下放肇庆期间写的文稿的评赞。深情地说:“读了闻天同志的遗作,我被他的忠贞和勇气,被他对真理的执着与追求,深深感动。他对于党和人民,真正是竭忠尽智,坚贞不渝。”

稿子最后说:“闻天同志不愧是共产党人的楷模,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我为有闻天同志这样的师长和战友,感到自豪。”

当晚,我们就把稿子送到力群那里。他一边看一边点头,看完说:这下行了,有交往,有感情,有评论,能打动人。我马上送给尚昆同志。

当时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同志也在,他同力群一起去见杨尚昆。

杨主席看了稿子很满意。这任务就算完成了。事后听力群的秘书说,李琦夸这篇文章写得好,对他的外甥(一个中学生)说,文章就要写到这样。还说,尚昆同志这篇回忆文章完全可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我听了很高兴。李琦当过周总理的秘书,做过教育部长,是写文章的高手啊。

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惠同志知道有这样一篇重要的好文章,立即抢过去,在他们的刊物上发表了。

我所接触到的杨尚昆第三次回忆张闻天,是在1997年的3月22日。自张闻天平反昭雪以来十余年间,刘英同志应约在《人民日报》和《瞭望》周刊上发表了《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在大变动的年代里》《身处逆境的岁月》等不少文章,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回忆她和张闻天几十年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历程,得到各方面好评。中共党史出版社决定结集出版。这天,刘英同志到杨尚昆同志家里,请杨尚昆同志为她的这本《我和张闻天命运与共的历程》写序。我和张培森陪同前往。这次我才觌面见到杨主席。

杨尚昆同志和刘英进行了亲切热烈的交谈,回忆了张闻天的许多往事。

杨尚昆简要叙述了张闻天早期在重庆的情况,他同张闻天在在莫斯科的交往。他说:同闻天,我到莫斯科后就比较熟。他在重庆二女师教书的时候,同我的四哥杨闇公是朋友。他那时宣传新文化,提倡自由恋爱,是个才子。杨闇公支持他。四川军阀要把他驱逐出境时,他还在我家里住过十几天。李伯钊比我先到莫斯科。她在重庆二女师时,是张闻天的学生,对张闻天很佩服。由于有这些关系,我一到莫斯科就同闻天同志比较熟。闻天同志是我学俄文的老师。教我们俄文的一个是张闻天,一个是王稼祥。后来闻天同志进了红色教授学院,那是苏共中央办的,与莫斯科中山大学没有关系。

杨尚昆指出:写张闻天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所谓“教条宗派”的问题。毛主席在七大做决定时说过,所谓“教条宗派”,在革命过程中已经分化了,现在没有“教条宗派”了,所以决议上也不要写了。还说:你(指程中原)说周恩来同志讲过,党史上形成的“宗派”不是指秘密的反党小组织,而是指在一些思想观点以至策略纲领上意见相投即结合、不投即反对的关系。这些观点、策略、纲领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这些同志在实践中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这种结合也是不稳固、不长久的。恩来同志的这个分析是符合实际的。杨尚昆认为:那一时期周恩来作用较大,地方党、秘密党他都管。向忠发当总书记,实际上是周在管事,周恩来是半边天。

他指出:博古、洛甫、稼祥三个,开头都是所谓“教條宗派”里的人,主张是同样的,都是相信共产国际的,认为共产国际说的都是对的;他们学的是本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国革命他们都没有实践过。这三个人也不一样,有区别。张闻天喜欢学习,喜欢研究问题,平易近人,不大愿意做整人的事。博古很有才气,是个锋芒毕露的人,比较喜欢整人。王稼祥比较灵活,但也没有经验。杨尚昆还分析了在莫斯科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复杂情况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的两派意见,以及共产国际同中共代表团之间的矛盾。说明:“总之,复杂得很。那时整个党处在幼稚阶段。”

杨尚昆相当详细地回忆了一起回国后在上海临时中央和到中央苏区后的情况。他说:在上海临时中央时,许多文章是张闻天写的。他是宣传部长,这是他的任务。所以大家的印象中,博古和洛甫就连在一起了。其实,在上海后来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张闻天写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文章,中间的思想有共产国际的,也有张闻天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来,他反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反对宣传工作中的党八股,同博古的分歧就比较明显了。到中央苏区以后,就有很多的不同意见了。后来博古就想把闻天排挤出领导核心。闻天同志被派到政府去工作,当人民委员会主席。这对闻天同志来说倒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他同毛主席接近起来了。毛主席慢慢地看出张闻天是可以争取的,到长征出发的时候,洛甫和毛主席还有王稼祥就走到一起了。

杨尚昆同志详细讲述了长征和遵义会议前后的情况,着重指出:“看来要给张闻天拨乱反正。”

尚昆同志说:“长征刚出发时,大家茫茫然,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全军都不知道。领导当然是有打算的。我们在《红色中华》上读到张闻天写的那篇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才知道要转移地区了,但到哪里去,不知道。在这篇社论发表之前大约十天,博古和李德到我们三军团驻地来过一次,彭德怀说‘崽卖爷田心不疼,就是在这一次。那时没有说到要长征。后来说,当时应该打到浙江去,可以打到浙江去。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长征中关于到什么地方去,在哪里建立根据地,口号换了好几次,但都不能站住,实现不了。几经周折,最后才在陕北落脚。”

杨尚昆略带神秘地说出张闻天担任总书记的重要史实。他说:“遵义会议以后,不知你们注意没有,有一段时间没有总书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闻天同志谦虚。在遵义会议上,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洛甫代替博古担任总书记。但闻天同志非常谦虚,再三推辞。毛泽东同志也说自己参加军事指挥较好。于是这个问题就搁置起来。拖了二十来天,不能再拖了,中央常委做出决定,闻天同志这才挑起这副担子。张闻天当时当总书记,是得到大家拥护的。”

杨尚昆同志谈到晋西北调查的重要意义,说“真正从哲学思想上解决问题,是这次一年多的调查研究”。

杨尚昆说庐山会议时张闻天的发言是有准备的。受打击后也还是研究问题。他写的东西“都经过我转到毛主席那里”。

杨尚昆同志这次谈话对张闻天一生的主要功绩做了深情的回顾和中肯的评价。按照他的谈话,我们代拟了他为刘英回忆录写的序言。

杨尚昆同志对张闻天的三次回忆,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深情厚谊,丰富了党史上的许多重要内容。我现在把它讲出来,作为对我崇敬的革命前辈张闻天、杨尚昆和刘英永恒的纪念。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杨尚昆张闻天稿子
名人名言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杨尚昆如何评价自己中办主任生涯
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弄染协定”的历史贡献
杨尚昆三次回乡
放胆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