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2018-05-23 11:51李秋华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诗典故变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必考内容,分值在10到12分之间,占高考内容九分之一强。因此,强化对诗歌鉴赏题的复习,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点,而诗歌赏析作用题又是重中之重。熟悉作用题的类型和解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析“诗眼”型

1.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设问变式:

(1)诗中某句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词)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答提示: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就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这样的字(词)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诗眼”、“词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过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词)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结构和主旨来分析。

4.答题模式:

(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的景象。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分析句意型

1.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设问变式:

(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

(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三、分析主旨型

1.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设问变式:

(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致意思和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四、分析语言风格型

1.设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设问变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3.解答提示:语言风格型,即评析诗词的语言风格或艺术风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前,要了解有关语言风格的相关术语,比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炼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这类题要求我们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其语言风格不一样,例如陶渊明的平淡自然,李白的飘逸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冲淡清幽,李商隐的典丽精工,杜牧的俊爽洒脱,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的婉约细腻等。

有时根据诗歌的类别也可以明确风格,如山水诗语言风格上多是清新幽美,田园诗则多表现为恬淡质朴,边塞诗一般语言悲凉慷慨,咏史诗则多半雄浑壮阔,讽喻诗钟情于沉郁激愤,宫廷诗十有八九缠绵婉转等。

4.答题模式:(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意境型

1.设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设问变式:

(1)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3)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物象、意象、生活图景)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诗词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同学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并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六、分析技巧型

1.设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设问变式: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解答提示:“技巧”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1)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构思型

1.设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设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提示:诗歌有思路,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1)概述诗句的内容。(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八、分析典故运用型

1.设问方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表达作用?

2.设问变式:请谈谈这首诗(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3.解答提示:运用典故型即评析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题型设计上多以考查作用为主。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须博闻强记,了解典故的来源、出处,诗人运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题。

4.答题模式:(1)点明典故出处。(2)简要说明典故的作用。(3)点明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九、赏析续写型

1.设问方法:列出对其中几句诗(联)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空缺句(联)的解说。

2.解答提示:做这样的题目,要分析列出项,再对照它们续写空缺项,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答题。

3.答题模式:(1)概括诗句的内容。(2)说明与上句的关系。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的作用,总之,就是一个“合”。(3)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

十、诗论评析型

1.设问方法:某某(名人)在某某著作中评论这首诗(词)时说道,“……”。请结合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设问变式:

(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什么”,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中的某句,有的版本写作“什么”,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3.解答提示:诗论评析就是结合诗论具体评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或赞,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古评今释方式(即就后人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来命题。做题时先要初步了解诗论评析句本身的含义,这样才便于对症答题。当然,诗论涵义许多时候只须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题时不需在题中答出来。

4.答题模式:(1)明确涵义。(2)表明观点。(3)阐述理由。

(作者:李秋华,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全诗典故变式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劝学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闻鸡起舞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
典故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