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这样教育孩子

2018-05-25 06:07龚玲
教师·中 2018年3期
关键词:包容尊重引导

龚玲

摘要:父母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向,父母的方法与坚持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效果。习主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提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具体希望,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多指导。文章作者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尊重;包容;引导;滋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校合力的必要性,让更多的家长增强了教育意识,只是很多家长在具体实施时存在很多问题。悟道才能谋术,想要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首先得从改变自己着手。我认为父母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践行家庭教育:

一、平等的交流,尊重孩子

对于中学孩子的父母来说,普遍存在难以与孩子沟通的现象。一方面,孩子处于“大小孩”的年龄阶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既要独立又管理不好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因为自身工作与家庭的壓力,在教育孩子时简单粗暴、高压强权,极易引起亲子关系的紧张,甚至有些家庭亲子关系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程度。父母在平等的亲子关系下学会倾听与沟通,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合理化、可行性的建议才是有效的教育。

二、适度的呵护,包容孩子

家长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大,甚至有“教育焦虑征”。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一次考得不好就闹得天昏地暗,孩子甚至得“挨家伙”;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一犯错,就急得不知所措,气得不想管,而孩子可能因为某次父母的过激行为而忽略父母平时对自己的爱。其实大部分孩子很多时候只是自制力不够,也清楚道理,也会因自己的不足而难过。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家的状态,要是父母都不能对孩子宽容,不给予孩子安全感,谁又能给他们爱与呵护呢?要是孩子连爱都体会不到,他们会健康成长吗?孩子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成熟的,当孩子错了或失败了,父母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爱的关怀与鼓励呢?父母应让孩子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重新起航!

三、有规划的教育,引导孩子

没有谁天生就会当父母,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如何当好父母才能更好地教孩子,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智慧、视野更高、格局更大时,教育孩子的视野与格局才会不一样,孩子的视野与格局才会不同。现在生涯规划教育特别热门,就连有些幼儿园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与引导,培育孩子的目标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的学生,而是用正确的理念去培育孩子。我认为首要是身心健康,没了生命其他都是白谈,让孩子从小对生命有敬畏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拿自己或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其次是品格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个善良、真诚、勇敢、向上的人,品格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知识无法填补品格的空白;再次是生存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在社会中生存,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可按年龄层次习得;最后才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范围很广,可惜现在普遍都盯着文化学习能力。

在很多父母心里,孩子会做作业、上对升学有用的培训班,就是好的教育,而参加社会活动等就是不务正业、虚度光阴。这样的教育认知就是短视的教育,孩子的学习兴趣、理想、独立自主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培养目标难度大或者彼此有冲突时,就要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分。

四、言传身教,滋养孩子

很多成年人都有自己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影子,更何况是现在天天和自己在一起的孩子。好习惯、好品格的培养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化进孩子的血肉里。要想孩子有好习惯、好品格,父母先得做好自己,相信孩子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有收获。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与品格,父母除了做好的表率,还可以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五、家校合力,助力孩子

很多父母都自恃有文化、有修养、有本事,很懂教育。但孩子毕竟一半时间在家里,另一半时间在社会与学校,无论哪里的教育都不容忽视,要互通有无、沟通无限。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了解得更全面,家校互通,建立孩子、父母、教师及学校等的亲密关系,让彼此都有归属感和亲近感,那么教育会更有针对性。彼此拧成一股绳,处于一个大大的正能量场,助力孩子的成长,岂不更好?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做起。以身示范,给予孩子优质的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包容尊重引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