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持续性大学生支教组织的思考

2018-05-25 02:47吴雨纤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持续性

吴雨纤

摘要:随着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精准扶贫国家战略,教育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部分日益凸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大学生支教作为响应国家教育扶贫工作的一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飞速发展。当前,大学生支教存在对孩子心灵的培养缺失、部分支教老师综合能力不强但支教动机功利性较强、支教结束后孩子后续成长无人问津等问题。制定标准、统一、科学的支教队伍筛选机制,完善志愿者组织内部发展机制,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与道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的支教方式等对策,有助于教育扶贫和大学生支教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短期志愿;持续性

中国要在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与脱贫被确立为2015年至2020年必须完成的国家战略。在精准扶贫的实施战略中,教育被纳入到精准扶贫策略中统筹规划,其目的就是让贫困地区的人们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打好基础教育底子,为学生升学、创业创造条件,以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不同人群走科技致富的脫贫之路。

一、大学生支教的现状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及乡村教育的发展,对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给这些待发展地区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给孩子们带去了活力和快乐。大学生支教活动逐渐成为响应国家教育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同时,一些大学生志愿者也出现了支教动机功利性较强、教学水平有限、缺乏心理学知识等诸多问题。志愿者组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的筛选机制、鼓励机制有待完善、内部分工与使命不明确等。

为了了解大学生支教现状,课题组成员于2017年8月在贵州省毕节市林口镇坪坝中心小学进行支教,同时进行了实地和网络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494份问卷,回收494份,其中有效回答问卷484份,有效回答率为98%。

关于“您是否愿意再次参加支教活动”这个问题,接近76%的学生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只有12.3%的学生选择“一定会继续参加支教”。此中悬殊可以看出大部分志愿者并没有很强烈的想法要长期参与短期支教活动,大学生短期支教工作的持续性难以保证。

对不会再次参加支教的原因,39.5%的学生选择“认为支教活动并无多大意义”,31.6%的学生选择“无法适应被支教地区的生活”,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缺乏面对艰苦生活环境的意愿。

当被问及对现在大学生支教存在的问题的看法.85%的学生对大学生支教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28%的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支教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制定更加统一的志愿者筛选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大学生支教存在的问题

(一)对孩子心灵的培养缺失

当面对支教地区的孩子时,不难发现,他们明显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大部分孩子生活在固定的圈子里,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普遍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有“自己家庭比较困难”这种认知,并且深陷其中,很难克服这种认知偏差。而贫困地区师资力量的缺乏让孩子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流失比例也相对较高,教育资源的匮乏限制了家庭经济困难孩子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者似乎也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对孩子进行心灵的培养。他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感觉到很多孩子很难真正敞开心扉与陌生人交流,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明显较慢。

(二)志愿者老师综合能力不强

课程的管理和教学节奏对志愿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大部分志愿者并不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教学基本技能掌握得并不熟练。即使有一小部分师范专业的学生,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模式和课堂技巧中也不具优势。更大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在课前准备并不充分,往往忽视了教学计划的完整性,不能系统地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这些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持续性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支教活动结束,孩子的后续成长无人问津

许多大学生支教只是抱着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目的,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对后续孩子的生活与心理的发展并不关注。谈到如何联系、多久联系一次,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复。支教过程从某个角度来说,打破了当地孩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当他们对支教老师产生依赖心理后,支教老师又离开了,孩子们不免会失望、难受,这对他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志愿者支教动机带有较强的个人功利化倾向

在很多同龄人眼里,支教等于吃苦,等于对自身的一种磨炼。很多大学生在假期参与支教活动,目的是增加一些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志愿者的支教活动草草了事,结束后对支教的想法和经验不加以总结,支教活动的意义大大缺失。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没有提前接受过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也没有相关的教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他们的支教目的也很不明确,随意性过强,敷衍了事。

三、关于构建持续性大学生支教组织的设想

在精准扶贫的实施战略中,把教育纳入精准扶贫策略中统筹规划,其目的就是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在贫困过程中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短期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

(一)制定标准、统一、科学的筛选机制,使支教队伍专业化

随着大学生支教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教育部门也有必要为短期大学生支教组织设定相应的门槛,制定标准、统一、科学的筛选机制,搭建专业化平台,制定标准化制度,使社会上零散的支教队伍能够更专业、更有目标、更有动力地为国家当前教育扶贫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完善志愿者组织内部发展机制

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关键在于完善组织内部的治理。大学生支教组织要考虑在志愿者选拔工作上多下功夫,严格选拔机制,选择有意愿、有能力完成支教工作的志愿者。大学生支教组织要对最终选拔出来的志愿者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并采取试讲考核的方式,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作为主评委进行审核,指出志愿者在授课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最大程度地使短期支教突破“游戏化”的现状。在支教过程中,支教组织要对志愿者工作做出详细可行的安排,便于志愿者明确使命,承担相应责任。

(三)支教课程多加选择,重视心理素质培养与道德教育

支教组织要重视对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与道德教育。志愿者可以考虑在支教活动中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授课内容由知识点转为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以心理素质培养和道德教育规范为重点,用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实例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和综合能力。综观支教全程,当地孩子非常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他们的心理成长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这一点志愿者在支教中要格外关注。

(四)支教模式多样化,尝试采取夏令营模式

短期支教队伍在采取同平日学校教育相似的教育方式之外,可以考虑夏令营、冬令营模式的可行性,进一步加大短期支教活动同长期义务教育的区别,以学生心理健康为核心,避开自己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从而把短期支教的作用發挥到最大。对贫困地区的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基本没有接触过团队的概念,他们大多只有一两个好友,团队活动很难建立。志愿者可以考虑将孩子们分组,进行一些需要团队配合的游戏,如两人三足、背夹气球等,通过适当的加减分策略来激发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团队凝聚力。习惯独来独往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会感悟到合作的意义与价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也将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有更多智慧,进发无限可能。

(五)志愿者与校方合作开展家长会,播下希望的种子

对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父母来说,他们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分享或者鼓励他们成长,而且很多父母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支教组织除了关注孩子,也要与学校、家长多交流,而家长会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平台,志愿者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告诉父母与孩子交流是多么重要,鼓励他们多陪伴、激励孩子成长。

四、结论

笔者通过大学生支教的网络问卷数据,对大学生支教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当下大学生支教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想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外部以及志愿者组织内部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笔者具体提出了五点关于构建持续性支教组织的设想,目的是让大学生支教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国家精准扶贫以及教育扶贫工作的强大力量。

大学生短期支教是有很多争议的,但处理这些争议的方式永远不应该是冷静的远观或者是建立在主观立场上的批判.而是要认真、专注地至少投入一次,并总结经验教训。而对支教意义的阐述,也不需要探求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每一个志愿者可以前赴后继地去做,从优质教育的享受者变为携带者、传播者,这促进教育资源流动的过程,本身就足够有价值。

猜你喜欢
持续性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10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持续性异常降水低频特征分析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川西高原一次持续性暖区强降水分析
持续性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中国证券分析师的选股能力是否有持续性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