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梦想
——上海电力设计院的科技兴企之路

2018-05-27 09:27潘如丹
质量与标准化 2018年10期
关键词:储能发电变电站

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自主品牌】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从事电力能源工程建设咨询、设计和总承包业务,为上海及全国现代化城市电网和新能源电力工程建设提供绿色、安全、高效的全过程服务。

创新管理

针对城市电网、清洁能源两大公司核心业务领域,上海院紧紧围绕工程总承包、海外、配网等公司新兴业务,开展新业务关键技术的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多年来,上海院从一个服务于上海的专业设计企业,发展为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工程咨询公司,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由最初比较关注电网的“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技术和研发,逐渐转向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发电、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技术领域。

上海院具有完善的科技工作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工作评定小组,编制了《科技工作管理规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十余项科技工作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滚动修订。上海院还比较注重科研团队和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行“科研项目柔性团队”的项目组织方式,并在智能配电网技术、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海上风电技术等领域组建专项研究小组,为企业培养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型人才,形成优势研究领域。

为了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上海院成立了新技术研究中心,在工程设计技术、电网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总承包技术等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联合发电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光热发电关键设计技术研究”“城市型变电站设计技术和工程应用”等国家级和行业内的重大科研课题,有效地提升了公司在新能源和城市电网领域的设计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上海院积极拓展与高校、研究院所及业主的科技创新合作,形成了多种科技创新模式。如:与清华大学卢强院士团队合作,建设了院士工作站,共同开展空气储能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工作。院士工作站将公司在储能技术工程应用领域的优势,与清华大学在压缩空气储能、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科研优势相结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为主的多种储能技术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工作站的建立,大大提升了集团公司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方面的集成创新能力,并且大规模开拓了市场。院士工作站的建立,还令上海院的技术人员在储能技术应用领域扩展了视野。也为上海院迅速占领储能技术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工作站在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院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攻关。

创新成果

持续的科技投入,使上海院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海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重大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每年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及内部立项课题超过百余个。截至2018年9月,上海院拥有国家专利184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平均每年在国际三大检索、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工程奖项20余项,其中“500 kV地下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00 kV虹杨地下变电站”获得了国家级咨询成果奖。

持续的科技创新,也为上海院带来了技术和工程领域多项重大成果。多年在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领域的技术投入,使得上海院成功中标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国家风光储输联合发电示范工程(一期),成为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注册项目,上海院也成为了风光储输技术的领跑者。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上海院的工程技术水平和能力实现大发展,在城市地下变电站、半地下变电站、户内变电站、高压及超高压电缆线路、城市配电网等方面具备国内领先水平。上海院率先在国内具备500 kV地下变电站以及结合大型隧桥电缆线路的设计能力,不仅设计了国内第一条长距离、大截面、深入市中心供电的500 kV电缆线路,还设计了国内第一座(世界第二座)与建筑结合的500 kV虹杨地下变电站工程,具备软土地基铁塔、窄基铁塔、同杆多回路等架空线路设计技术。

上海院在工程建设中注重节能环保和城市环境的和谐处理,在国内率先具备了节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智能输电线路、输变电BIM技术能力。配套上海迪士尼乐园建设,设计了新一代的绿色环保智慧变电站——110 kV迪士尼变电站;设计了国内首条柔性直流输电线路,解决了新能源发电送出的瓶颈难题。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司已具备大规模风电场、海上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工程的设计能力,其中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创造了多个国际、国内第一:设计了世界首个大型风光储输联合发电系统——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建造了国家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工程;设计了国内首座规模最大的商业化光储电站——“格尔木时代新能源50MWP并网光伏电站;设计了国内首个并网售电投入商业运行的兆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崇明前卫村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

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电网、清洁能源领域的工程咨询、设计和总承包业务上,上海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公司业务范围不仅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走出了国门,足迹遍布亚非欧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在服务上海本地的电网、城市建设时,公司依托“特、优、强”技术优势,贡献良多:以建设国际大都市一流电网目标,成为上海电网制定“十二五”“十三五”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智囊;以精益服务传统承担上海地铁交通线全部40余座变电站设计及部分总承包建设;完成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光伏发电场、上海迪士尼乐园“绿色、环保、智慧”变电站设计和上海中心大厦主变电工程总承包建设等。

放眼全国,公司围绕客户和市场升级业务模式,创新提供能源建设全产业链高端服务,取得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及新模式。如:“技术引领、赢得先机”服务华北区域电网、能源新市场的“张北模式”;以“规划带动设计、设计带动总承包”的“青海模式”;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担任技术智囊,承担国家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落地示范项目基础设施总承包建设的“大同模式”。

创新发展

多年来,上海院坚持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探索工作创新机制,加强自身队伍和创新能力建设,促使上海院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海院运用卓越绩效模式持续推进企业发展,坚持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做精、做强、做大”为目标,大力推进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机遇捕捉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公司改制、改革、发展中,上海院形成了“诚信负责、创新服务、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立足卓越绩效引领,持续发挥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服务中的驱动作用,以“特、优、强”技术优势和企业质量服务品牌,成为国内城市电网和新能源技术的引领者、实践者。上海院自从2003年起连续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2年获得“上海市创新型企业”,2013年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上海院自2013年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质量奖”以来,先后荣获“2014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亚太质量组织的“2015年度全球卓越绩效奖”,在2017年度的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评选中,上海院又获得了“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近年来,上海院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均处于行业领先,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电网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引领者和实践者。

猜你喜欢
储能发电变电站
“发电”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柠檬亦能发电?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