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家校沟通的演变、挑战与对策

2018-05-29 09:39徐莉芳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家校沟通演变

徐莉芳

【摘要】本文论述在城市化进程中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演变进程和遇到的挑战,提出解决家校沟通问题的对策:一是要轉变思想观念及加强学习,二是要尊重家长、关爱学生,三是要注意措辞、有效掌控局面。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家校沟通 演变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014-02

在城市化进程中,孩子的表现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家长、老师都觉得孩子难管。家长本以为孩子上了小学后情况会有所好转,但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因为接受学校教育后马上变得“乖巧懂事”,于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对老师的教育有所不满。而教师觉得孩子难管,是因为一直在拿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比较,总觉得有些孩子真的可以算是“问题儿童”了,并且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家长总是帮着孩子说话,于是对家长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也有所不满。慢慢的,本应站在同一战线一起教育孩子的家长和老师逐渐变成了对立的两个阵营,缺乏良好的沟通,不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家校沟通的演变、挑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基本达成一致,就能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育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我校城市化进程中家校沟通的演变

(一)家长素质的提高引发了家校沟通的变化

我校是一所农村里的百年老校,以前家校的沟通很单一,就是以教师为主。以前村里的人普遍学历低,文化水平低,在他们的眼中老师什么都懂,说什么都对,做什么都好,因此,老师怎么说家长都言听计从。

但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中,村里的人学历普遍提高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他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掌握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他们对老师的一些建议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理念去判断,所以家校沟通就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

(二)外地学生的增多引发了家校沟通的变化

以前,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孩子,但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外来人员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城市生活,所以学校里的新市民子女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9月开学初,我校新市民子女所占的比例为61.4%,其中最少的班级都达到了41.2%。由于新市民子女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教育理念又各不相同,所以家校沟通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三)沟通工具的变化引发了家校沟通的变化

以前家校沟通非常简单,老师到学生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偶尔也能写个字条、信件与家长沟通,或者让孩子带个信让家长到学校与老师沟通。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沟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利用QQ、微信等渠道与家长沟通,大大减少了家长的奔波之苦。

三、我校城市化进程中家校沟通遇到的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一:家长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城市化进程中家长的素质提高了,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会像以前一样,一味地“愚忠”于老师,他们对老师的教育行为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在与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分歧时他们会产生质疑,这样就给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策】

一是教师要转变思想。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居高临下,而要与家长平等交流。由于平时与学生相处多了,有部分老师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布置任务时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向学生下达任务,形成了所谓的“职业病”。于是,在与家长交流时也习惯性地使用这种语气,这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与反感,从而使得家长下意识地反对老师的意见与建议,没有认同感。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与家长站在同一战线上,注意与家长交流的语气和态度,平等对话,共同商量更好的教育策略。

二是教师要加强学习。家长素质提高了,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能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变化,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与新时代接轨。如多研读教育杂志与著作,多跟同事研讨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给予家长指导。

(二)挑战二:外地学生增多,使家校沟通难度加大,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在城市化进程中,外地学生不断增多成了事实。那些一打出生就在城里生活学习的孩子还好,他们已经渐渐融入到本地人的生活中,有些孩子甚至还能用本地话与人交流。但是,还有一部分新来的外地生,特别是中途转学的外地生,因为其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不同,给家校沟通带来了难度。例如我校规定每周一要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其中有一条规定是男孩不留长发,还有一条规定是不能佩戴首饰,可是就有男生在脑后留一条小辫子,因为根据老家风俗是未满十周岁是不能剪掉辫子的;也有女孩根据老家风俗要从小佩戴耳环等,如果学校一律禁止就会激发矛盾,所以教师要灵活处理这些特殊情况。

【对策】

一是教师要尊重家长。笔者认为,尊重家长,还应尊重他们的家乡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也许他们的风俗与我们的大相径庭,他们的文化也与我们格格不入,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宽容之心,不能一味地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文化去看待与我们不同的习惯与文化。另外,我们也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让班上的学生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有文化差异的学生。这样一来,家长就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容易接纳你的建议,共同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是教师要关爱学生。如果孩子回家跟父母说老师很关心爱护自己、尽力帮助自己,那么家长一定会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有了这样一份特殊的情感,家校沟通就基本不成问题了。所以,平时老师一定要多关心学生,特别是那些新转入的外地学生更需要加倍呵护,还要引导班上的学生接纳外地学生,帮助外地学生尽快融入班集体。

(三)挑战三:沟通工具的变化,给家校联系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隐患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家校联系的沟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QQ群、微信群、网上家长学校、教育APP等交流软件数不胜数,通过这些软件能够方便地和家长交流沟通,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隐患。比如通过新媒体联系,教师的措辞就非常关键,一旦说错话或词不达意,就会造成误会。

【对策】

一是教师要注意措辞。平时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时,有些话即使没有说出口大家也能心照不宣,但是在网络沟通软件上,你发出的字都是冷冰冰的,不像面对面交流时家长能看到你的面部表情、听出你的语气,有时相同的一句话不同的人会因为个人的理解或心情而读出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网络上跟家长交流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

二是教师要掌控局面。因为QQ群、微信群中家长多,一个家长发表了什么观点其他家长都能看到,如果有一些“特殊”的家长经常在群里发布一些负能量的信息,就会给整个群造成影响,影响到其他家长。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控局面,及时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同时要培养一些“三观”正的家长,让他们发布一些正能量的信息,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城市化进程中,家校沟通的演变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让家校沟通更加和谐;面对挑战,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让家校沟通更加顺畅。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城市化进程家校沟通演变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关于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术的研究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