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8-05-30 10:48张文会乔宝华
工业经济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制造业

张文会 乔宝华

摘 要:在新时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一套评价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梳理了近几年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对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相关提法,初步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涵盖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速度效益、要素效率、品质品牌、融合发展、绿色制造七大类,共计27项指标。对计算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采用主观和客观两种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是计算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三是从总指数和分类指数两个层面衡量高质量发展情况。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 (2018) 04-027-006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8.04.0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in the new era, it is crucial to construct an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provinces and cities.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relevant references of domestic authorities and experts on th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initially constructs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vering innovation driv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peed and efficiency, factor efficiency, quality and br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green manufacturing. There are seven categories, a total of 27 indicators. Three thoughts on calcula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to use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the second is to calcul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the third is to calculate the overall index and the sub-index to measur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ssessment System

引言

在我国推进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构建一套评价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能有效指导各地政府推进改革,引导各地政府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的考核,使各地更加明确本地制造业发展短板和未来发展定位,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对于高质量发展评价,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近几年陆续发布了多个指标体系,如2013年以来定期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 ,构建了包括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四个领域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还定期发布《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1],包括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支持力度三方面的一级指标,省际层面下设9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城市层面下设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2017年,国家统计局还构建了新动能指数[2-3],涵盖知识能力、创新驱动、经济活力、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發展成效六大方面。此外,浙江省为考核企业亩均产出,构建了“亩均论英雄”指标体系,包括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研发经费、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也进行了热烈讨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4]在2017年底的《经济参考报》上提出,要从创新及经济增长新动能(如新兴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效率(如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如中高端产品占比)、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单位GDP能耗、产能利用率)四个维度来评判经济发展质量。他还提出要构建发展平衡充分指数,动态监测区域发展、产业发展、投资、消费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改善进程。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朱启贵[5]在2018年初《文汇报》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可由动力变革(如R&D人员、R&D经费、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升级(如信息化指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结构优化(如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新产品产值占比)、质量变革(如中高端产品占比、中国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效率变革(如产能利用率,全要素生产率)、民生发展(如城镇化率)六个方面组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殷醒民[6]也在同期《文汇报》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可扩展为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五个维度。

国家统计局在创新、绿色、新动能等方面均发布了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国内专家学者也从创新、效率、效益、质量、结构等方面提出众多评价指标。但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部分指标是聚焦于制造业领域。因此,梳理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对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相关提法,对我们选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体系的主要框架

十九大报告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产业体系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为核心驱动,以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要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增强、结构优化升级、效率效益提升、品质品牌提升、融合发展水平提高、绿色制造加快推进等特征。

以下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出发,综合考虑国际经验和地方实践,构建一套适用于评价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包含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速度效益、要素效率、品质品牌、融合发展、绿色制造七大类指标。坚持系统性、连续性、可比性、可测度等原则,构建一套评价我国及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涵盖七大类指标。

(二) 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

从创新驱动类指标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受创新环境不完善、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产出能力不强等制约。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三个方面增强创新驱动作用。借鉴国家统计局《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最终采用的具体指标包括:体现创新环境的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体现创新投入的制造业R&D人员投入强度、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体现创新产出的单位R&D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数、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

从结构优化类指标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出口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产业竞争力提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高端产品供给增加、出口竞争力增强等将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结构优化类指标要体现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出口结构四个方面。最终采用的具体指标包括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大中型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比重、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比重。

从速度效益类指标看,当前,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处于合理区间。未来,制造业稳增长仍将是长期重要目标,制造业增速仍是评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指标。另外,企业效益的可持续改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现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效益类指标包括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生产成本、亏损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等四个方面。最终采用的速度效益类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制造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制造企业亏损深度、制造企业资产负债率等五个指标。

从要素效率类指标看,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数据、信息、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对要素使用效率的评价至关重要。但体现土地利用效率的亩均产出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分省市数据缺失,体现技术创新效率的指标已在创新驱动类指标中有所体现。因此,最终采用的具体指标包括:体现资本效率的制造业资产回报率;体现能源利用效率的单位工业能耗产出率;体现劳动效率的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从品质品牌类指标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攻坚战持续推进,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我国消费者抢购海外电饭煲、马桶盖等产品,暴露了我国在产品品质和品牌附加值方面仍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例如,全球制造商集团编制的2017年《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中,我国上榜企业76家,低于美国133家和日本85家。因此,加强品质品牌建设是当务之急,对品质品牌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显得更加重要。最终采用反映品质建设情况的指标为质量合格率和优等品率,反映品牌建设情况的指标为中国制造业500强各省市企业数占比。

从融合发展类指标看,我国制造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深入推进融合发展,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加速推进两化融合,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大力推进产融结合,加大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因此,最终采用反映两化融合的指标为工业应用信息化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反映产融结合的指标为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

从绿色发展类指标看,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借鉴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三个方面构建指标。最终采用的反映绿色发展的指标包括:体现资源利用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体现环境治理的节能环保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体现环境质量的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三、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的几点思考

(一) 应采用主观和客观两种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主观赋权法采用德尔菲法,利用专家对各指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经验判断,赋予相应权重;客观赋权法采用变异系数法,因为评价体系中各省市数据差异越大的指标,更能反映出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该类指标应赋予更高的权重。最终,将主观和客观权重的平均值作为统一权重。

(二) 应计算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指数

为比较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分别计算横向截面指数和纵向时序指数。横向截面指数的计算方法为,首先对各省市27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做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对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各省市历年的截面指数,最后计算各省市截面指数均值,以比较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时序指数的计算方法为,首先将各省市27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调整为以固定年为基期,然后对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各省市历年的时序指数,最后计算各省市指数年均增速,以比较各省市高质量发展速度。

(三) 应从总指数和分类指数两个层面衡量高质量发展情况

在计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指数的过程中,还要分别计算各省市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速度效益、要素效率、品質品牌、融合发展、绿色制造七大类指标的分类指数。通过对各省市的总指数和分类指数分别进行排名,有效指导各省市更加明确本地制造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督促各省市积极进行对标定位,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 2017.http://www.gov.cn/shuju/2017-12/07/content_5245126.htm

[2]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我国首次发布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各地发展质量[EB/OL].新华社, 2017.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12/t20171226_1566840.html

[3]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我国初步建立反映新动能新产业的统计体系[EB/OL].新华社, 2017. http://jjckb.xinhuanet.com/2017-09/07/c_136592072.htm

[4] 潘建成.推动高质量发展[EB/OL].经济参考报, 2017. http://www.jjckb.cn/2017-12/26/c_136849643.htm

[5] 朱启贵.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EB/OL].文汇报, 2017.http://ciug.sjtu.edu.cn/web/show?w=38&p=3&f=2511

[6] 殷醒民.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EB/OL].文汇报, 2017. http://ex.cssn.cn/glx/glx_xzlt/201802/t20180206_3841995.shtml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