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三维导学案的使用

2018-05-30 10:53林文根
天津教育·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当堂学案解题

林文根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初中数学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时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体差异。三维导学案的使用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减轻学生负担,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逐步实施“预习案——学习案——反馈案”。这个教学过程以知识学习规律为依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角色调整为引导者、组织者和点评者。使用三维导学案教学,能够让教与学实现和谐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使用三维导学案教学,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结构优化。在别具特色的数学课程安排中,学生会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三维导学案的使用中,也要注意分层理念的渗透,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前自主学习,达到知识技能目标三维导学案的预习部分由学生在课前自主研读课本后完成,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能够提高预习的效率。这一部分难度总体较低,但是仍然具有层次性,分为“课前导读”与“尝试练习”两个部分。“课前导读”部分设置的习题相对基础,答案都能在课本内容中找到,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课前导读”部分只需阅读即可完成,“尝试练习”部分则需要投入更多积极思考,难度相对较高,要求学生对新课程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有进一步理解。三维导学案能够在课前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并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为让预习案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及时批改十分重要。可采用层级批改的方式,课前教师先批改小组长的预习案,再由小組长批改组员的学案,这既可提高批改效率,又能起到监督落实预习案学习的作用。小组长批改组员作业后,再将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评讲预习案。课堂探究学习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主要采用讲授法,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少互动。这样的课堂模式参与度较低,忽视了学生主体自主性的需要。三维教学案的“学习案”提供探究式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整理知识,学生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使用的学习案分为“知识点拨”与“课内训练”两个环节。“知识点拨”部分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总结或提示,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例如我们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案中就用这样的语言进行知识点拨:“边角边”公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如何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实现证角(或线段)相等?这些问题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课内训练”部分给学生提供一些任务,当堂完成,让学生多动脑、动手,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案”是三维学习案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在学习案的使用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提高学生兴趣,避免课堂探究过于集中在单纯解题。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检查纠错能力,这对于形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能够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更加严谨。在“知识点拨”环节,会有一些易错点提示,例如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案里,我们在“知识点拨”中提示学生应注意量的单位。教师要特别注重对易错点的提示,在其后的“课内训练”环节,在学生的当堂解题过程中会反映出很多问题。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解题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提醒,还应当多回到“知识点拨”部分,以总结性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纠错。反馈练习,提高数学素养全面提升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最高目标,这也是使用反馈案的目的。反馈案分为“基础训练”和“拓展提高”两部分,其中也具有层次性。基础训练在完成学习案后,当堂完成。当堂完成后是当堂评点,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三维教学案大大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了课堂的密度,使得讲、练都可以得到更快的反馈。仍以“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为例,本课属于问题解决性的知识模块,要求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反馈案基础训练的第一个习题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纯粹的方程计算题,在计算上体现出一定的难度,考验学生的解方程基本功。计算素养是问题解决素养的基础,在学生当堂训练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学生,通过对学生解题状态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拓展提高环节难度较大,主要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宽数学视野。在使用这一部分教学时,层次性更为重要,需更多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现有水平的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结语综上所述,三维导学案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法,不同的学案针对学生不同阶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使用三维导学案教学时,要渗透分层教学的理念,带动各层次学生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当堂学案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用“同样多”解题
乡愁导学案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