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药房 印度仿制药的成功之路

2018-05-30 10:48唐璐
科学大观园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专利法制药专利

唐璐

廉价的仿制药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事实上,印度的出口仿制药60%以上出口到美欧日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市场上的仿制药品近40%来自印度。

家住山东烟台的网友“大海”的哥哥患有间质瘤。“大海”从2011年开始在网店帮哥哥代购印度版的格列卫,每盒1600元人民币(诺华制药的原版格列卫国内售价为2万多元)。“我们也不知道买的是真是假,只能说买了吃吃看。”

通过美国FDA认可的印度药厂生产成本比美国低65%,比欧洲低50%。正是凭借低成本制造、雄厚的技术、大量懂英语的合格技术人员与高质量产品,印度制药厂商总是能够获得大量外包生产合约。尽管依靠廉价药挫败西方国家的产品而向海外市场销售的方式颇受非议,但印度自身却获益不菲,用印度人的话说就是,印度制药业正在以实惠的价格成为“世界药房”。

印度仿制药为什么便宜

什么是仿制药?先说说什么是原研药,原研药在国际上的通俗叫法是品牌药,是指在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某一药物的公司品牌。原研药上市前,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人体临床一、二、三期试验,然后经四期临床放大试验证明疗效准确、安全可靠后才能向市场推广。

仿制药起源于美国,1984年美国约有150种常用药专利到期,大药商认为无利可图,不愿意继续开发,为此美国出台The Waxman-Hatch法案,新厂家只需向FDA证明自己的产品与原药生物活性相当即可仿制,仿制药概念由此出现,后被欧洲、日本等采用。简单地说,仿制药就是药品生产厂家等着国际大公司某一药品的专利期过去,再对药物进行仿制和销售。

和专利药相比,仿制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质量以及适应证上完全相同,但均价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甚至相差10倍以上。

不过,印度药并不是一直这么便宜。独立之初,印度的医药市场被跨国公司药厂控制了80%以上,99%的专利药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市场上的药价之高也曾闻名于世。

为了让印度人能享受到平价药,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真正让印度制药业企业受益的,还是1970年在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对《专利法》的修订。

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2005年,印度根据与世界贸易组织(WTO)達成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修改了《专利法》,但是新法案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专利保护,而不支持原有药物混合或衍生药物的专利。

2013年4月1日,印度最高法院驳回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对改进后的抗癌新药格列卫专利保护的要求,认定印度仿制的特效药可以继续出售。这场诉讼持续了7年多,是印度在WTO相关知识产权协议过渡期满后遭遇的第一起药品专利诉讼,涉及WTO专利保护条款如何落实等重大事项,也关系着发展中国家能否继续获得价格较低的药物,而印度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为本国仿制药产业提供了保护伞。

多年来,印度政府还一直通过贷款、产业合作伙伴计划等多种方式支持仿制药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松紧来引导企业生产优质药品、杜绝违法仿制药。

印度药为何仿得这么快

2009年,印度新的《专利法》正式生效,这是印度制药界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政策在很多人看来是在“收紧”:按照新的《专利法》,印度本地公司不能再沿用30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忽视跨国公司的专利而自行生产医药产品的仿制品。

新《专利法》生效后,印度侧重与国际巨头合作占领市场,比如为了在大量抗糖尿病药物失去专利保护时控制16亿美元的胰岛素市场,印度班加罗尔的博枞公司与辉瑞公司合作,生产的胰岛素模拟产品(重组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2012年在印度上市。

博枞还并购了美国知识产权公司Nobex Corporation,通过并购,公司不仅有了用于治疗心血管病的口服型胰岛素和口服型脑利纳肽的所有权,还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知识产权平台。

虽然新《专利法》被印度人视为政府对仿制药政策的“收紧”,但在外界看来还是“非常宽松”的。按照规定,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品,在印度上市时无需再做临床试验;只要印度制药厂能做出和在美国上市的药品同样的产品,经印度药物管理局测试认定两种产品成分一致后,药品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

研发能力的加强加之政策的宽松使印度药厂仿制速度很快,一种新药在美国上市9个月后,印度的同类仿制药就可以生产并进入印度市场。而且同一种药可能会有多家印度制药厂生产。

印度仿制药“拷贝不走样”

印度仿制药号称“拷贝不走样”,这是如何做到的?可以看看印度第二大制药企业雷迪制药公司走过的路。

创业之初,雷迪公司创始人雷迪博士针对印度最普遍存在的疼痛疾病开发了颇具影响力的止痛药物,让雷迪制药公司有了在印度市场上安身立命的资本。与此同时,对医药技术有着深厚洞察力的雷迪还擅长紧跟世界潮流,利用印度专利对化合物保护的缺位,不断在第一时间开发全球畅销的仿制药。

2001年,雷迪公司开发的40mg剂量的百忧解片成为该公司第一个进入美国市场的首仿药,这也是印度企业进入美国仿制药市场上的第一个首仿药。而这一首仿药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雷迪公司在美国多年的市场研发调查。

雷迪公司发现,美国市场上的百忧解片剂主要为20mg,但在临床中,美国医生更习惯让患者每次服用2片20mg的百忧解片剂。为此,雷迪公司做出决策开发40mg产品,最终凭借40mg百忧解片剂实现了当年在美国90%以上的井喷式销售增长,该药的销售额占雷迪公司当年所有仿制药销售收入的80%。

凭借这种“拷贝不走样”又有所改进的移植技术,一大批印度制药企业得以发展,也使印度制药业形成颇具规模的大型产业。

为提高药品质量,印度借鉴了美国FDA的药品监管手段,并吸收了美国制药业的做法,不断推动本国仿制药企业加强研发、升级制备工艺。

海淘印度药,小心有假

在网络上搜索格列卫、易瑞沙等抗癌药物,会看到大把的代购信息,数十个QQ群里每个都有上百个活跃用户。“海外代购的药品一般分三种,一是国外已上市,但国内没有销售;二是国内外都已上市,但因税费等原因国外相对便宜;三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强仿药,价格只有原研药的几十分之一。”国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大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患者的刘正琛说道。

如果前两类药物,只要来源合法,其质量是有保障的。对于第三类药物,由于仿制企业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的印度企业浑水摸鱼,自称是仿制药,但质量可能差很多,所以患者很难判断最后买到手的是真药还是假药。

“要是碰到药物来自国外的小型制药公司,很可能其证书都是伪造的。真遇到问题,互联网代购商可能会跑得很快,通过这个渠道购买药物的患者外语水平、法律意识、医学知识也都不足以支持跨国诉讼。”刘正琛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4年6月曾发文提示消费者不要通过网络购买海外代购的抗癌药。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抗癌药均为处方药。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互联网禁止销售处方药。

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具有网上销售非处方药资质的药品零售企业有184家。然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11月至2015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先后9次累计公布122家违法网络购药网站,其中海外代购进口药“屡点屡上”。

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张勇说:“有些违法网站甚至都没有联系地址和负责人,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搜索排名。服务器可能都不在国内,通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猜你喜欢
专利法制药专利
美国新专利法下的“现有技术”(上)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专利
Fintech可专利性初探——兼议《专利法》第2条修改
发明与专利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专利侵权行政执法的边界——兼论《专利法》第四次修改
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