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2018-05-31 02:49蒋冠周
商情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蒋冠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离校毕业生未就业的成因,提出依托互联网搭建就业互动平台、引导毕业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加强高职院校毕业年度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等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 高职毕业生 就业指导

一、前言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自高考扩招以来持续增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预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伴随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挑战,新增劳动人口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愈发突显,部分离校牛业生未能顺利就业,这是一个影响到社会与家庭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协助该群体顺利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原因

(一)高职院校层面原因

首先,大部分高職院校为了确保完成国家和省里初次就业率统计的工作质量,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关注在毕业生离校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毕业生离校之后的跟踪调查与后续指导服务不到位。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热衷于举办大型招聘会而忽略了小型的专场专业对口招聘会,导致毕业生求职面试的效率不高,大量时间消耗在排队投简历。最后,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未能符合社会实际的用工需求,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销对路”。

(二)毕业生自身原因

部分牛业生未能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规划,牛业时对今后的出路非常迷茫,不知该如何选择。同时,因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部分毕业生没有参加工作赚钱的迫切需求,出现“啃老族”、“慢就业”等现象。最后,有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心态浮躁,频繁更换工作,就业稳定性较差。

(三)企业层面原因

首先,部分企业的招聘工作未能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结合,导致出现企业进校园招聘时毕业生已离校实习或因未完成学业而不能应聘的时间错位现象存在。另外,部分企业过度追求工作经验或学历门槛等也影响到毕业生的求职就业。

三、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一)依托互联网搭建就业互动平台

高职院校可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就业互动平台,平台主要为高职院校、历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三方用户提供服务。

其中,高职院校可通过平台向毕业生精准推送企业招聘信息、就业创业政策、求职技巧、培训信息等数据。同时,依托平台建设历届毕业生资源信息库,及时更新毕业生的联系方式与就业信息,持续跟踪调查,动态掌握毕业生离校之后的就业情况。最后,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毕业生的毕业流向、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等信息,为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历届毕业生可通过该平台检索相关的招聘信息,及时向学院反馈个人的就业、创业或离职情况,寻求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同时,还可通过平台搭建的互联网系统进行网络视频面试、职业测评、在线培训学习等。用人单位成功注册并通过资质审核后,可通过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查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网络视频面试和线上测评应聘的毕业生。

(二)引导牛业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毕业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及社会的职业环境现状,经过科学、客观的综合分析之后,找到个人的职业定位与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到了大三毕业年度时,指导毕业生重新评估个人大一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两年来个人的成长与外部职业环境的变迁,评估修订个人的职业定位、生涯路线、实施计划、阶段目标等。同时,对毕业去向、职业选择、就业区域及期望薪酬等有清晰、客观、合理的判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前置,以生涯发展目标为驱动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效解决毕业生毕业时对于个人出路的迷茫问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就业质量与就业满意度。

(三)加强高职院校毕业年度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

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方法和能力融入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毕业年度内的大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指导,鼓励、引导、扶持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成功创业。

例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123”工程——即面向100%全体学生开设18学时1学分的《创新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通识教育;在毕业年度内,面向20%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开设“创业精英班”,提供系统的教育和培训l,鼓励教师开设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创业实务任选课程,引入SYB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为3%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资金、师资、平台、空间支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致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熏陶下,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创业创富能力,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就业质量的提高。

(四)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联动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对口率、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需求总数等指标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作为制定下一年度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及时调整各专业的招生规模与招生方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企业的招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小建.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江东梅.试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3]高强.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4]陈树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探析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2).

[5]张高俊.新形势下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