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朴拉切嘎(带状疱疹)的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2018-06-01 07:06孙转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症土家带状疱疹

田 刚 孙转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带状疱疹是土家医常见疾病[1],临床表现为沿一侧神经走向分布的丘疹水疱,疼痛明显,中医称之为蛇串疮[2]。土家医认为带状疱疹发病与湿、热、瘀有关。为了传承土家医药文化,规范土家医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结合民间经验,根据临床疗效及土家医文献研究,整理出了土家医带状疱疹的疗效评价标准。

1 诊断标准[3]

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1.1 病史: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可因过劳、情绪波动、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器官移植等诱发。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疼痛、麻木、瘙痒和感觉异常,可伴有低热、少食、倦怠等症状。

1.1.2 临床症状: 典型的皮损是发生于红斑基础上绿豆到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周围绕以红晕,排列如带状,聚集一处或数处,疱群之间的皮肤正常。疱液初始透明,后变浑浊,重者可有血疱或坏死。经5~10天疱疹干燥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愈后一般不留瘢痕。皮损好发于一侧胸胁、腰部或头面部,一般不超过正中线。患者自觉皮损局部疼痛明显,老年体弱者常常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有的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长期的神经痛。

1.1.3 特殊分型:少数病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疱,亦有患者仅感觉皮损瘙痒,不产生疼痛。患恶性肿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年老体质极差及患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疱疹可双侧同时出现或泛发全身,并可出现血疱、大疱甚至坏死,常伴有高热、肺炎、脑炎等,病情笃重。如病毒侵及眶上神经上支者(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甚至引起全眼炎,导致失明。病毒也可侵犯面 神经及听神经,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1.2 土家医症候诊断标准:具备主症和至少两项次症即可诊断。

1.2.1 湿盛证(卡别列炸司证 Kax bies liex zaf six zenf):主症:水疮明显,颜色淡红,疼痛或轻或重,次症:可伴渴不欲饮,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红,苔黄腻,⑤脉滑。

1.2.2 热盛证(格欸细炸司证 Gein xif zaf six zenf):主症:鲜红色水疮,灼热辣痛,疼痛难忍,次症:可伴周身不适,发热,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滑数。

1.2.3 血瘀证(灭尔糯证 Miex lof zenf):主症:水疮结痂,仍有阵发性刺痛,牵扯痛等,次症:胸胁胀满不适,舌淡,或紫暗,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或涩。

1.3 量化标准

1.3.1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见表1、表2.

表1 疼痛积分

表2 其他症状积分

1.3.2 土家医辨证分型:见表3。

表3 土家医辨证分型

注:证型判断依据:具备主证至少2项,辨证分型症状百分比到达60%者,既可诊断为该证候。

2 疗效评价标准

2.1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n=100%;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n≥30%;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n≤30%;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2 土家医证候症状评价标准:治愈:土家医证候症状、体征消失;好转:土家医症候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后症状百分比比较治疗前减少≥30%)未愈:土家医症候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症状百分比比较治疗前减少≤30%)

3 讨论

土家医针对带状疱疹的方药繁多,然而因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各种方药之间无法进行客观的横向比较,通过对土家医文献的研究、临床数据挖掘,规范了本病的诊断标准,量化了本病的疗效评价标准。

[1]田华咏.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21~123.

[2]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医杂志,2015.7(56):1163~1167.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

猜你喜欢
主症土家带状疱疹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钟 鸣艺术作品欣赏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