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摘》2017年中短篇小说述评

2018-06-01 11:19刘军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短篇小说个体结构

刘军

從几率上来说,写出好的中短篇作品,比写出好的长篇小说,显然要大了很多。有些专业人士甚至认为,当下的短篇小说完全可以与欧美优秀之作一较长短,对于这个说辞可以存而不论。不过可以判定,中短篇小说的废品率很显然远远低于长篇小说。

2017年度,《海外文摘》杂志共刊发中篇小说作品16篇,短篇小说作品28篇。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大约有10篇左右。

韩丽晴的短篇小说《热潮》,草白的短篇小说《空中爆炸》,在技术层面看,两篇皆是成熟之作,如同熟练工织就的绣品,小说的语言、结构、技法皆很圆熟,并妥当地联结在一起,阅读接受过程中无任何的阻滞和不适感。细节处理上也非常简练,皆没有采用叠加的方式让语言、行动细节涌入文本,而是点到即止,并做了留白处理。在《热潮》中是卫生巾的乍现对一个女孩心理上产生的冲击力,并产生了呕吐的生理反应;在《空中爆炸》中是身份为“父亲”在一次爆炸意外中受伤的场景,这个场景同样给予“儿子”心理上的冲击波。此外,在主题开掘上,两个短篇皆采取了以虚写实的笔法去处理人物精神内在的问题,心理流式的小说钩沉使得两篇小说抵达了某种深度。禹风的《左撇子》采用了一个侦探小说的架构,触及到了“天然属性遭遇外力改变之后所经受的苦痛”的主题,使得这部小说具备了隐喻的力量。唐诗云的中篇小说《跑吧,现在》使用了嵌套式的故事结构,外层包裹的是一个浮华而老套的故事,野心、爱情、阴谋的因素归置在一起,虽然大起大落造就了很强的戏剧性,如果小说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也不过是《今古传奇》刊载故事案例的一个翻版。这个小说的用力之处在内里的故事,一个早年混江湖的汉子因爱而改变,个体一旦停靠到恒心之处,那么,他将走向真正的“人”自身。姜贻斌的《小媒人》在构思上以奇制胜,借助少年的奇幻漂流揭开貌似干净的衣裳,露出丑陋的皮肤,其批判性直指权力的等级化。宋长江的《暗杀》具备了某种解构主义风格,陡然冒出的某些念头不仅会改变个体的命运,甚至历史事件走向的后面也掩藏着某种偶然性的因素,而人们对逻辑的崇拜又如此根深蒂固,是信仰逻辑还是信仰偶然性,这部短篇触及了人类思维的疑窦所在。钱玉贵的《坊间世道》叙述了一个传统型故事,如同电影一般,故事里的人物纷纷被角色化,这当然会限制了人物行动和思维的可能性,不过,这部中篇对世相的体察和把握还是非常精准的,角色化会带来鲜明的行动逻辑以及冲突性,而个别性的鲜明存在恰恰又表征出社会性的普遍现实。学群的《人的事情狗知道》也是一篇批判主题的小说,通过一只黑狗的视角还原了权力结构下的梯级布局,女性的身体以及食物皆成了猎取的对象,在权力面前,一切事物皆被沦为物化的对象。金意峰的短篇《不知所终》书写了男人与女人持久战争的一个片断,观念和习俗成为带有尖刺的武器,弱者之间的互杀互伤让人哀叹。封文慧的《无头夜奔》在情节的设置上让人耳目一新,情节的反转无处不在,不仅落难公子与佳人的传统结构被撕破,各色人物与其所处位置之间也形成了大规模的反讽关系,而结果倒逼真相一一露出的结构也颇有新意。这个小说让我想起米兰昆德拉的一句判断:一切都被可笑地允许了,一切都被预先原谅了!

本雅明曾经说过:“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体。”我想,这是小说写作最内在的秘密之一,因为孤独的个体既是对自我的某种捍卫,也是对存在的某种捍卫。

责任编辑:青芒果

猜你喜欢
短篇小说个体结构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结缘《短篇小说》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