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的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2018-06-01 11:35贾卫兰闫葳武立栋李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供给侧人才培养

贾卫兰 闫葳 武立栋 李超

【摘要】供给侧改革对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提出专业化、高端化的要求。现代商贸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河北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物流人才。当前的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形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文从供给侧角度研究培养适应商贸物流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 物流人才 人才培养 现代商贸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13-02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商贸物流最集中、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省赖以发展的重工业受去产能的影响,服装、纺织、电器等制造业优势不足,发展商贸物流的区位优势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河北省要建设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构建智能化商贸物流,推进技术设备现代化,实现商贸物流标准化,建立高效的配送网络,为物流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供给侧改革是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实现结构优化。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现代商贸物流人才的供需之间存在着数量、质量和认知等结构性矛盾,人才的培养需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和沉淀,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改变物流人才的供给结构提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的满足现代商贸物流发展需要。

一、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发展趋势

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河北省要承接京津商贸物流功能,成为面向全国的商贸物流枢纽,进而融入国际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带动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水平。因此,打造“互联网+物流”,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构建智能化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将成为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的发展趋势。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定位和发展趋势决定了物流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供需数量失调,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急需补充大量的专业化人才,现有院校培养的人才对口就业率并不是很高,造成每年高校毕业生数以万计,愿意并最终选择物流行业的人数很少。另外,从物流行业发展来看,普通人对物流的定位并不十分明确,因此近年来物流专业的招生比最初有了很大差距,致力于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数呈减少趋势。招生人数减少,对口就业率不高,与物流业飞速发展带来的大量的人力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

供需质量不匹配,调查发现,很多在校学生对行业发展感觉迷茫,很少有学生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两年以上物流人才的流失率比较高;企业对现有物流人才满意度不是很高,往往由于人才数量上的缺乏而不得不降低质量要求。物流人才供需双方对企业发展和人才能力素质方面存在很大分歧。

(二)缺乏创新性思维

供给侧改革战略实施使商贸物流发展对创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升,而当前高校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思维。高校作为独立的人才培养机构,有基本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日新月异的物流行业来说,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贸物流行业高速发展对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当前教育领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能仅仅靠口号,在高校教学计划上都有实践教学的比例,而具体实施仍然局限在课堂上,虚拟的环境与现实操作环境有很大差异,培养的学生无法真正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实际操作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实践教学基本停留在教学层面。

三、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

(一)提高物流人才供给质量

现代商贸物流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提高供给人才的质量,包括能力和素质。院校方面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及时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现实需求,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分析物流人才未来发展趋势,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物流人才只有相信自己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用人企业将目标放长远,与相关院校深度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的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与院校就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要求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实时沟通,才能有效提高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

(二)增强物流人才创新性培养

1.创新培养模式

为了应对全方位的人才需求,需要结合职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及企业、社会培训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层次、各方面的物流人才。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技校和职中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信息化技术的认知,培养学生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原理。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物流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加强创新性教育,只有将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在实践中创新。物流专业的应用性极强,物流新技术、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出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点研究学科体系如何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应侧重于技术攻关,将现代商贸物流应用的技术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广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信息化推动物流专业的改革创新。

现代商贸物流发展主要缺乏物流高级人才,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更多的是来源于企业实践,在学校一体化培养的同时,要结合企业和社会培训,实现校企一体化培养,全方位为现代物流提供专业化人才。

2.创新培养内容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转型,教育也要升级,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院校方面应加重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只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学生后续发展积蓄力量。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现有教学内容中融入有关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移动APP、供应链技术等相关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必须首先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院校应在教师自我发展的同时适当引入知名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或聘请专家授课,帮助专业教师快速成长,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完成知识更新,与企业和专家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技术难题攻关,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3.创新实践教学

综合应用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教学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在上学期间更多的接触企业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建设现代化物流实训基地,及时增加现代化设施设备,增强校内实训基础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不断拓展各种类型的企业作为实践资源,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合理轮岗,全方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配备能跟上时代发展并能不断升级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利用先进的物流仿真模拟软件训练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物流规划能力、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三)基于成本培养人才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现代商贸物流的重点应思考如何有效降低成本,而能否降低成本取决于物流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决定于商贸物流各环节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成本节约意识。现阶段物流行业仍然属于人力密集型,现代化设施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时间,物流发展效率依赖于物流人员的执行力和领悟力,这就要求培养物流人才时注重加强其成本意识,每个物流从业人员都能在物流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节约成本,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创新方式,必然能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益和物流水平。针对物流行业人才流动性强,用人单位应致力于提高企业凝聚力,为人才谋划未来发展路径,保证人才的持续发展,减少物流人才的流失率,降低新人培训成本。只有综合考虑物流人才的应用,充分挖掘各环节物流人才的潜力,才能真正实现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完成供给侧改革的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建設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

[2]赵连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02)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供给侧人才培养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