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018-06-04 09:18周梦圆
商情 2018年15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周梦圆

【摘要】本文以公司高管团队的高阶梯队理论(TMT)为基础,分析了实际经营中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0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运用了沪市A股2010-2013在CSMAR数据库中披露的经验数据,根据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检验,得到CEO与CF0任期交错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CEO和CF0任期交错与盈余管理的程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了虽然高管任期异质性对团队交流效率和创新能力有阻碍作用,但由于其任期抑制而导致的配合障碍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而有促进作用。CEO与CF0任期交错能显著较低盈余管理方面的财务舞弊现象。而且,在区分公司性质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能由于经营环境熟人社会,对盈余管理的操纵更为容易,因此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更进一步发现,董事会规模,资产收益率和独立董事等对企业盈余管理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盈余管理 任期交错 CRO CFO

第一章: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公司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及程度。就现有文献而言.于忠泊等(2011)认为媒体的有效监督和市场压力是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而叶康涛等(2015)则认为公司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战略差异有很大关系。即,盈余管理行为不完全为满足私人利益而存在。同时,骆股珣等(2015)通过对创业板公司的实证研究,也指出了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刘慧龙(2014)同样任务盈余管理使得投资者不能很好地监督、评价和控制管理层,进而导致因管理层道德风险所引发的低效率投资。同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现状,管理层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手段以实现融资的目的(蔡春,2011)刘媛媛(2013)研究了任期五阶段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管理层在任期期末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升短期业绩并从中获利。当然,班军(2016)也说明了,过多的盈余管理也是CFO变更的重要诱因之一。刘启亮等(2011),与其他文献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公司的扭亏动机,避亏动机,盈余平滑动机和融资动机均影响了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Debra等(1999)也提到了特殊事件下公司的盈余管理。

刘净一(2013)发现在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使得团队成员之间交流的畅通度与频率下降和凝聚力减弱所导致的經济后果时,更多的研究是关注了其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但是,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是把“双刃剑”,因为这种高管团队之间的“距离”对于抑制高管合谋进行盈余管理等损害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的行为却具有积极的作用。林永坚等(2013)也提出了相同观点,在高管变更之时,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第二章: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

在本文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课题中,选取了CSMAR(国泰安)数据库2010年至2013年间中国沪市A股的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同时,本文利用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了初步的筛选,(1)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剔除当年IPO的公司(3)剔除ST公司(4)剔数据缺失的样本(5)缩尾处理主要连续变量以消除极端值影响,共得到665个非平行面板观测样本。

2.主要假设

基于文献绪论和文献综述中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高管任期交错,尤其是CEO与CFO任期交错,会妨碍高管团队交流效率,这一方面会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则是会抑制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即减少CFO配合CEO的意愿和效率。因此,本文假设CEO与CFO任期交错会降低盈余管理。同时,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时,考虑到了行业和年度的影响。

即:Hl:CEO与CFO任期交错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H2:不同年份中.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变

H3:不同行业中,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变

3.主要变量界定

3.1 盈余管理水平

就目前而言,一共有四种衡量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分别是: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随机游走模型和Jones模型。Healy模型和DeAngeio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讲事件期前一年度的总体应计利润作为事件期非操作性应计利润的估计值,而随机游走模型则更为简单。相比之下,Jones模型在Healy模型和DeAngelo模型的基础上,以时间序列的模型处理,,修正Jones模型更是对截面数据进行了分行业,分年度回归,求其残差。该模型为:

(1)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

(2)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αj,β1j,β2j),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那么:

3.2 CEO与CFO任期交错

本文首先根据CEO,CFO的定义,将其视为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若同一家公司在同一年度里,CEO与CFO任期年限相同,即视为任期不交错,定义为哑变量Staggeringternm==0;否则为1。

3.3 控制变量定义

本文根据高层阶梯性理论和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选取了11个控制变量以备检验,它们分别是CEO权力,公司规模,资本结构,资产收益率,会计事务所,公司性质,监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年份和行业。其中,CEO权力是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若有CEO权力过大,可能不需要CFO配合,即可实现盈余管理。董事会规模也提现了公司权力的集中与否,本文认为该变量可能影响盈余管理。公司规模是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过于小的公司可能涉及到财务制度不透明或者不规范等问题,以至于影响归回结果。而资本结构和资产收益率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状况,出于盈余管理动机考虑,经营状况不好的公司也会倾向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修饰利润的目的。会计事务所与监事会规模,都表达了外部监督的有效性。本文假设,若外部监督有效,则盈余管理受到抑制。独立董事变量也是同理,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是其产生的标志。该法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该有不少于40%的独立人士。其制度设计目的也在于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损害公司整体利益。至于年份和行业,本文将其处理为了O,1哑变量,目的是为了消除回归时不同年份和不同行业的噪音。

4.回归模型

本文旨在论证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盈余管理水平视为因变量,将CEO与CFO任期交错的哑变量视为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多个变量以便控制不同变量的交叉影响,并用向量组Z里表示。本文根据高层阶梯性理论和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从公司治理,公司性质,外部审计,经营状况,年度和行業等方面选取了11个控制变量以备检验,。

因此,回归模型如下:DAC= α+βStaggeringterm+γZ+ε。

其中,DAC表示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正的残差说明是公司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负的残差说明公司进行负向的盈余管理。残差的绝对值越大,则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第三章:实证结果

1.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影响

在第三部分中,本文选择的模型如下,以向量组Z表示所有控制变量。

DAC=α+βStaggeringterm +γZ+ε

在具体回归时,本文先将除年份和行业以外的所有控制变量加入回归模型,得到新的回归模型:

经过多次回归后,本文统计出了六个回归结果,分别是下图中equationl-equation6,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CEO与CFO任期交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5,**p<0.01.***p<0.001

2.显著关系的回归模型

由表4,可得到经过筛选后,显著变量的回归模型为:

本文以公司高管团队的高阶梯队理论(TMT)为基础,分析了实际经营中的公司高管,尤其是掌握公司实际代理权的CEO和公司财务负责人CFO任期异质性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CEO与CF0任期交错能显著较低盈余管理方面的财务舞弊现象。而且,在区分公司性质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能由于经营环境熟人社会,对盈余管理的操纵更为容易,因此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更进一步发现,董事会规模,资产收益率和独立董事等对企业盈余管理也有一定影响。具体的说,董事会规模越大,则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资产收益率于盈余管理也存在相似的正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设置目的在于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损害公司整本利益,而本文的实证结果与之相符,独立董事变量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骆殉,王佩,《CRE和CFO任期交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2015年,第15卷(第12期),91-104页码.

【2】刘净一,《CRE和CF0任期交锴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 [J],中国投资,2013年8月,64页码.

【3】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16卷第1期,4 -14页码.

【4】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张皓,《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1年,第9期,127 -140页码.

【5】叶康涛,董雪雁,崔倚菁,《企业赵略定位与会计盈余管理行为选择》[J].会计研究,2015年10月,23-29页码.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