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18-06-04 08:43王玉均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不良事件脑出血

王玉均

【摘 要】目的: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此次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31例,予以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则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是22.58%和25.81%,研究组分别是3.23%和6.45%,两项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在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领域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不良事件;护理干预;脑出血;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168-01

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以及静脉血流缓慢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临床症状以行走难度增加、下肢疼痛和肿胀为主[1]。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大部分患者具备上述三种因素,所以,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与此同时,此类疾病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方式,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的脑出血患者62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患数量是16例,女患数量是15例,年龄最大值是77岁,最小值是56岁,均值是(65.41±1.52)岁;研究组31例患者中,男患数量是17例,女患数量是14例,年龄最大值是75岁,最小值是54岁,均值是(64.96±1.69)岁,组间年龄以及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不大,统计学无意义(P>0.05)。入组标准:①经过病理诊断被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患者;②此次研究人员均签署了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无法清楚表达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被授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还接受了护理干预:①给予患者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与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可以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在此过程中,尽量采用简洁、患者可以听懂的话语,为患者讲解脑出血知识、饮食方案、并发症以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除此之外,为患者介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使患者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疾病,進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②将风险防范对策全部落实,并创建风险管理制度,在规定位置安放安全警示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③更新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将患者视为护理中心,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各项生理以及心理需求。④告知患者家属多鼓励和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为患者介绍疾病治愈的案例。⑤定期按摩患者各个关节和下肢肌肉,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以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不良事件评价标准:①未损伤患者生理以及心理为无伤害;②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擦伤或者捏伤等轻微损伤被视为轻度伤害;③需要进行评估或者观察,并且需要采用简单方式进行处理的损伤被视为中度伤害;④需要评价损伤状况,并推迟了患者住院时间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损伤被视为重度伤害;⑤对患者产生永久性损伤或者障碍被视为极重度伤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由专业人员针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均数±标准差)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率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两者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状况 在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所占比例为22.58%;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所占比例为3.23%,组间比较,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果如下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疾病是脑出血,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而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对于急性期患者而言,其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在此期间,患者活动数量显著减少,所以很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与此同时,脑出血患者自我管理以及意识相对薄弱,长时间住院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护理习惯,进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护理和治疗,以避免下肢静脉学血栓以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全面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状况,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方案,定期按摩下部肢体和更换体位[3]。在患者各项体征平稳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将多项风险防范对策落实,并创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总而言之,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在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领域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俊霞.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35(3):207-208.

[2] 黄珍影, 林芳芳, 包章丽. 浅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7):223-225.

[3] 段翠芳.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7):3235-3237.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血栓不良事件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比较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
前瞻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