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应用

2018-06-04 08:43曹强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曹强

【摘 要】目的:讨论CT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法表分成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实验组使用的后续处理技术为MPR图像,对照组对比使用的后续处理技术为轴位图像,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粉碎性骨折在CT检查中,在后续处理技术上可采用MPR图像,有精准的检出率,检出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CT;MPR;胸骨粉碎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14-01

胸骨粉碎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属于较为少见的骨折疾病[1],在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胸骨受到暴力冲击而导致胸骨出现骨折,大多数患者骨折发生位置为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2],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胸骨粉碎性骨折在胸外伤治疗中仅占1.5-2.0%[3],因患者胸部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大多数患者合并肝脾破裂、血管损伤等[4],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造成死亡,因此有效的诊断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关键因素,在临床检测中,常见的检查方式为CT检查,经CT轴位图像进行诊断,我院为了提升检出率,特此采用MPR图像进行诊断,并对这这两种诊断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法表分成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患者包含了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68岁,平均(45.5±1.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2例、小学3例、初中9例、高中2例、大学3例、大学以上5例,致伤原因为:交通车祸伤为10例、坠落复合伤10例、打击伤4例,对照组患者包含了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71岁,平均(46.1±1.1)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4例、小学6例、初中4例、高中3例、大学3例、大学以上6例,致伤原因为:交通车祸伤为11例、坠落复合伤9例、打击伤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我院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均为自愿参加调查患者,患者均为胸骨粉碎性骨折。

1.3 排除标准 本次调查的排出标准为:(1)不愿意参与本次调查者;(2)患者不患有胸骨粉碎性骨折;(3)患者除胸骨粉碎性骨折外合并其他骨折。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检查方式如下,扫描患者的肺尖至膈下,将管电压设置为120/KV,将有效电流设置为100/mA,将球管旋转时间设置为0.5s/r,将光量设置为50/mAs,将螺距设置为0.938,将层间距、层厚设置为7/mm,对薄层进行重建的方式为骨重建算法,重建的层间距、层厚为1/mm,扫描完成后将CT影像送至工作站,由工作人员进行重组MPR影像,重组的层厚为5/mm。

1.3 检测结果观察和评价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中涉及48例患者的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组间经t和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但胸骨粉碎性骨折并不多见,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胸骨粉碎性骨折在胸外伤治疗中仅占1.5-2.0%,而胸骨骨折较为常见的骨折位置依次为胸骨体上段骨折、胸骨柄骨折、胸骨柄与胸骨体分离,致使骨折的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胸骨受到暴力冲击而导致胸骨出现骨折,因本病在临床治疗属于较为少见的疾病,给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而本病患者,胸骨受到强力的外力冲击,大多数患者合并肝脾破裂、血管损伤等,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疗,可造成死亡,且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有效可行的检查方式在对患者的进行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检查中常见的检查方式为X线检查,但胸部X线影像中,患者的胸内的器官、脊柱、肋骨容易和胸骨造成重叠,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带来了难度,极其容易出现漏诊现象,因此在胸骨粉碎性骨折检查中,广泛使用的检查方式为CT检查,检查后经常使用的后续处理技术为轴位图像,但检出率并不理想,因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所应用的后续处理技术为MPR图像,本技术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对任意方位进行重组,而且图像连续性较好。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实验组检出人数为24例、未检出人数为0例,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为100%,对照组检出人数为20例、未检出人数为4例、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为83.33%,经对比实验组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胸骨粉碎性骨折在CT检查中,在后续处理技术上可采用MPR图像,有精准的检出率,检出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岳燕.CT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7):144-145+149.

[2] 左玉强,孟庆春,左晓玲,田云霞.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4,25(12):1764-1766.

[3] 赵丰,丁长青,王雪璐,张玉娜,孙惠芳,代兰兰.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03):288-290.

[4] 何建华,应碧伟,叶亦斋.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在胸骨骨折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2):38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