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卡培他滨治疗价值分析

2018-06-04 08:43汪正燕刘莹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卡培他滨价值

汪正燕 刘莹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癌的临床特征以及卡培他滨对其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从2014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乳腺导管癌患者中选取72例30岁及以下的患者作为观察A组,另选取72例30岁以上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并均给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包括肿瘤大小、PTMN分期、病理类型、Her-2表达等临床特征,以及经卡培他滨治疗6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①30岁以下的乳腺导管癌患者与30岁以上的患者相比,前者的确诊时间更晚,肿瘤体积更大,腋窝淋巴转移更多,PTMN分期中的III、IV期比例更高,但Her-2表达的阴性率要明显低于30岁以上的患者,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总有效率为53.47%(74/144),其中7例CR,70例PR,66例SD,3例PD。结论:不同年龄段的乳腺导管癌患者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年龄小的患者确诊时间晚,但侵袭性较强,导致预后较差,因此需加强青少年乳腺导管癌的诊治工作。通过卡培他滨治疗乳腺导管癌,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卡培他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61-01

乳腺导管癌是由因女性激素内分泌失调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1]。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中发现年轻患者在临床特征表现上更为严重,如侵袭性更强,预后差,复发率高等。该病在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不甚明显,传统观念认为30岁以下的女性人群罹患此病的几率较小,因此临床中常常忽略年轻女性的相关诊治工作。为改善患者预后,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有必要明确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特点。基于此,本次研究就选取近年来收治的144例乳腺导管癌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年龄分成观察A组与观察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给偶遇卡培他滨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乳腺导管癌患者中选取72例30岁及以下的患者作为观察A组,另选取72例30岁以上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其中观察A组11例年龄为20-26岁,61例为26-30岁。临床症状:26例合并乳房疼痛,5例乳头内陷,6例有乳液溢出,2例出现橘皮状病变。肿块位置:41例左乳,30例右乳,1例双乳。观察B组23例为30-40岁,49例在40岁以上。临床临床症状:27例合并乳房疼痛,6例乳头内陷,5例有乳液溢出,2例出现橘皮状病变。肿块位置:42例左乳,29例右乳,1例双乳。

两组除年龄外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并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组包括肿瘤大小、PTMN分期、病理类型、Her-2表达等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给予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国药准字J20080201),每日早晚两次在餐后30min左右口服,剂量为1000mg/m2,连续治疗3周,开展跟踪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2] 根据年龄将144例乳腺导管癌患者分成观察A组与观察B组,观察两组包括肿瘤大小、PTMN分期、病理类型、Her-2表达等临床特征,并经卡培他滨治疗6周后开展跟踪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共分为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没有新病灶生成,持续时间至少4周。部分缓解(PR):病灶体积减少幅度超过30%,持续时间至少4周。稳定(SD):病灶体积未变化,或减少幅度不足PR标准。进展(PD):病灶体积增大,增幅超过20%,或见新病灶生成。以CR、PR表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差异 数据都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征 观察A组确诊时间要晚于观察B组,且观察A组肿瘤体积更大,腋窝淋巴转移更多,PTMN分期中的III、IV期比例也更高,但Her-2表达的阴性率要明显低于观察B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52.08%,具体见表2。

3 讨论

乳腺导管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乳腺癌症,该病主要是因女性激素内分泌失调所导致,女性雌激素的分泌量过多,并和起保护乳腺作用的孕酮间的比例失衡,过多的雌激素会对乳腺导管组织造成刺激,引起增生、结节,最终可演变为恶性肿瘤[3]。该病多见于30岁以上的患者,但近年来在30岁以下的女性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侵袭性更强,预后差,复发率高。因此将30岁作为分水岭,本次研究就以30岁为界限,分成A、B两组。本次研究中30岁以下的乳腺导管癌患者与30岁以上的患者相比,前者的确诊时间更晚,这可能是因为年轻患者月经期激素波动较大,会因此干扰临床症状,导致症状不明显,为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还可能是患者主观上认为30岁以下的女性,特别是未婚女性很少会罹患乳腺恶性肿瘤,因此就延误了就诊时机[4]。从临床反应出的癌症程度来看,30以下的患者肿瘤体积更大,腋窝淋巴转移更多,PTMN分期中的III、IV期比例更高,但Her-2表达的阴性率要明显低于30岁以上的患者,从这些特征来看,年轻患者的癌症程度更为严重,浸润性更强,临床中可从这些特征入手,帮助早期诊断,改善预后,避免延误最佳时机。此外在临床治疗中也发现很多30岁以下的女性,之所以确认时间晚,就是因为就诊不及时所导致,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就是人们的错误认知,以及女性不重视自身健康,因此除不断强化诊治技术、优化治疗方案外,社会各界还应关注女性健康,强化宣传,使年轻女性也能够充分重视乳腺健康,避免疏忽大意,延误治疗时机[5]。总之,不同年龄段的乳腺导管癌患者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年齡小的患者确诊时间晚,但侵袭性较强,导致预后较差,因此在临床中,也需加强年轻女性的乳腺导管癌相关诊治工作。

对于乳腺导管癌的临床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生存质量、尽可能延续其生存期。本次研究采用的卡培他滨为一种氟尿嘧啶药物,该药能通过口服快速被吸收,在肝脏中经分解、活化,最终转换为具有抗肿瘤疗效的氟尿嘧啶,在转化过程中需要会与体内的胸腺嘧啶酸化酶(TP)发生活化反应,而TP是和肿瘤组织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即通过和癌细胞之间的竞争关系,达到抗癌的治疗效果。但该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会出现如恶心、腹泻、高血压以及白细胞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用药过程中需加强监护,做好及时的处理干预,减少毒副反应。本次研究中患者通过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53.47%,总体来看,卡培他滨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静,翁萍,吐尔逊纳依,等. 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 121-124.

[2] 伍宝珍,李惠. 乳腺导管癌中微浸润癌细胞的病理形态学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6(5): 743-746.

[3] 乙苏北,杨亚婷,曾敏,等. 乳腺癌患者体内埋置输液港后导管与注射座脱落2例报告[J]. 军事医学. 2013, 37(9): 封3.

[4] 李会平,代爱军,邢鲁奇. 乳腺导管癌中微浸润癌细胞免疫病理学分析[J]. 广东医学. 2013, 34(17): 2694-2695.

[5] 黄建伟. 乳腺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卡培他滨治疗效果分析[J]. 药品评价. 2017, 14(14): 49-51.

猜你喜欢
卡培他滨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奥沙利铂动脉灌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探究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研究
“给”的价值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晚期胃癌患者行卡培他滨或替吉奥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