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四川省江安县58所小学为例

2018-06-05 10:03□杨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专业

□杨 芳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川省江安县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审核,笔者发现,学校校本研修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影响了整个县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亟须采取相应对策,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一、问卷调查背景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背景

每年6月初,江安县教师培训中心都会组织开展对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审核工作。通过审查各学校提供的教师学时登记情况表和相应学时培训印证材料,笔者发现许多学校提供的校本研修相关材料内容不具体,校本研修计划与活动过程印证资料不匹配,研修形式单一,研修内容陈旧,研修笔记类同,总体感觉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不切实际,流于形式。为详细真实地了解县域内校本研修的情况,笔者对县域内58所小学和教师下发了问卷调查表,采用无记名形式进行了调查。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的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学校管理人员,一类是针对教师个体。

1.学校管理人员

针对学校分管校本研修工作的校级干部,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好、中、差”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问卷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校的校本研修基本模式是什么?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58份,收回有效问卷53份,统计情况如下。

项目1 2 3 4 5内容校本研修活动以“教研、科研、培训”为核心校本研修活动以教师个人的自我实践反思为起点,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主校本研修活动建立在教师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互动,同伴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校本研修活动注重理念和实践相结合,有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本校的校本基本研修模式:写课后教案、写反思札记、观摩公开课、集体备课自我评价(%)好91 60 47 53 15 60中 9 4 0差 0 0 0 2 5

县内58所学校校本研修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县学校校本研修问题以教学问题为主,对教师问题关注较少;校本研修多以学校教师为主,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持较少;校本研修活动在“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两个方面相对较好,在专业引领上做得较差。对于“学校校本研修基本形式”一栏,部分学校填写的是写课后教案、写反思札记、观摩公开课、集体备课,部分学校没有填写。统计情况反馈出校本研修形式不一,多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基本未形成一定的模式。

2.学校教师

针对教师的调查,我们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校本研修?你是怎样进行校本研修的?校本研修对你有什么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对于“校本研修”,近一半的教师认识模糊,40%左右的教师不知道怎样进行校本研修,近90%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对专业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二、县域内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学校校本研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不够

从学校管理层面讲,许多校长一方面抱怨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希望新教师立马能轻车熟路地进入角色;另一方面却不重视校本研修工作,认为校本研修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由于校本研修对提升教学质量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学校层面缺乏主动性,上面要检查就应付了事,导致校本研修工作存在无计划或计划假大空、活动过程走形式的现象。从教师层面讲,许多教师常常借口工作任务重,研修水平不高,处于相对自我封闭的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自我改变的动力,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时敷衍了事、消极应对、得过且过。

(二)目标不明

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其根本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校本研修应具有学校个性特点。但许多学校拟定校本研修目标前,没有深入调查教师发展需求和分析教师发展情况,没有结合学校教学实践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导致研修内容与学校教师发展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问题不相符。研修缺乏规划,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锤,甚至是根据领导的一时兴起而安排活动。这样没有目标和针对性的校本研修活动,注定是无效的。

(三)引领不足

综观各校所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多数集中在专题讲座、公开课研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更多拘泥在本校教师中开展。聘请校外优秀教师作指导,或聘请专业人员如教研员作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持的较少,导致整体研修水平不能上新的台阶。

(四)制度不全

校本研修行为还没有变成自觉习惯时,健全的校本研修考核制度是确保活动开展的必要保障。好的校本研修制度能引导和激励教师产生专业探索的兴趣,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从而产生更大的研修动力。通过研读学校关于校本研修方面的制度,笔者发现有些学校虽然有制度,但都是停留在文字上,而非真正结合本校实际和活动过程的需要而制定的,起不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更多学校没有制定专项的、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考核制度,致使人员的调配、物资的准备、活动过程的监管、活动结果的考核都无法落实,更别说激励和奖惩了。由此出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人在心不在、考评时做资料应付检查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校本研修宣传,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有积极统一的思想,才会有积极统一的行动。教师是学校工作的承担者和执行者。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学校工作成效与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校本研修就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最为有效、最为便捷的途径。上到县级管理者,下到学校教师,都应提高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例如,可以通过召开县级校本研修专题工作会,创建县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等活动,加大宣传和引导,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识到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性。

(二)健全校本研修制度,确保实施

制度是校本研修顺利开展、实施的保证。从外驱力而言,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学校应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通过建立具有自主策划意识和能力的核心组织——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和校本研修教研组,建构科学合理的校本研修管理文化。通过校本研修制度的改进,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唤醒教师自我研修的内部需求,营造一个“学习共同体”,让全校教师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交流、分享与提高,体验研修带来的满足感、价值感、成就感,形成自觉自愿的研修行为意识。

(三)加强校本研修干预,引领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缺乏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效能低下原因之一。学校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研究人员(教育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等)的支持与指导。县级研修培训机构作为专业的业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干预。有效干预可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是通过对学校校本研修的技术指导,增强其有效性。如对学校校本研修管理行为的有效干预,可通过“两个指导”来完成:指导学校重构研修文化,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内需;指导学校合理制定校本研修方案,使研修活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富有成效。又如可以对学校校本研修研训活动进行有效干预,直接参与学校研修培训内容的确定、活动的开展、成果的运用,帮助学校获得直接经验。另一方面是对教师个体行为实施有效干预,提升其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可通过“三个帮助”来实现提升,即帮助教师正确审视自己,做到“心中有标准”;帮助教师提升实践智慧,达到“手上有技术”;帮助教师整理研修经验,实现“脑中有理论”。

总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校本研修。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校本研修的重要作用,在研修内容和方法上加强引导,建立完善的研修机制,确保研修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专业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