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2018-06-05 10:15钟建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钟建东

摘 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升成员之间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以及成员的团体意识。现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从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有效性学习的定义是:不依赖于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而是通过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数学。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生带动差生、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进行优势互补的学习效果。本文就笔者自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提出一些拙见。

1学会讨论,有效进行合作学习

1.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希望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多互动,多进行交流,共同进步。教师应就“如何分配小组成员”这个问题多进行研究,不同的班级学习氛围也不一样,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而又均衡地细化小组成员任务,注意发挥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学习小组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人数过少讨论活动也会难以进行,最好将小组成员控制在四到六名学生,同时,小组成员最好拥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在组内进行交流学习时才能相互影响,互相借鉴学习。教师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不能一味考虑“物以类聚”,将优等生分在一起,而不过多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一类学生,尽量做到合理分配,丰富成员结构,不能以成绩定义学生的优劣。

1.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要尽可能发挥创建小组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多考虑该如何将学习活动转换为小组活动,分配给小组成员来完成,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北师大版教材对乘法口诀表的要求是:熟悉并熟练应用,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就已经学会认识纸币的大小,所以在进行“乘法”这部分的教学时,可以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物品买卖的过程,通过贩售不同类型的商品,让各个小组成员学会应用乘法口诀,进行物品价值计算。学习小组内部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分工,例如,推销员、售货员、记账员等等,进行不同能力的锻炼,深化课堂学习成果,并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能多方面技能。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1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数学模型建设能力还未得到锻炼,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任务,设置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时,可以让小组间通过抢答的方式,说出自己身边的正方形、長方形或者其他几何形状的物品,将数学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眼光。在进行几何体周长、面积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测量,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求几何体的周长、面积的公式。在求解复杂几何体体积时,可以通过物质转换,以“曹冲称象”为例子,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转换思想,将复杂几何体体积的求解,转换为多个简单几何体的加和。

2.2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兴趣是人类进行探索活动的开始,在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设置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行问题探究,同时也要注意设置小组任务,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促使小组成员分工和谐,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角度”这一阶段的认识与学习时,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互成角度的?这些角可以通过延长角的两边而增大角度的大小吗?角还有那些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分配给学习小组任务,让小组成员进行探究与讨论,加深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提升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的设置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任务,而是要真正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在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同一小组内的成员集合在同一个地点,而面对面地讨论更能避免某些成员逃避小组活动的行为,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

3建立目标,增进学生学习信心

小组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小组获得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评定,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增进学生学习信心。例如,在进行“认识时间”阶段的学习时,可以让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分工,一名拨动时钟的各个指针、第二名对时钟上的时间进行读数、第三名对读数进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成员都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各个小组的数据,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对小组的成员予以鼓励,增强成员的学习信心。

4制定规则,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进行小组合作时,不仅需要学习目标,还需要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规划,制定适宜的规则对小组活动进行规范,培养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倾听、讨论、表达等几种基本活动,对小组学习进行规范,也就是创设适宜的倾听环境、讨论方式、表达效果等,以便于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学会倾听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在听取别人观点的同时,获得自己的感悟。小学的学生还未经历过太多多人讨论的情景,这时教师应该给予引导,教育学生在别人发表观点时,应该乖乖坐好,并且在倾听时给予演讲者一定的回应,例如鼓掌,这样的反馈可以让演讲者了解到,别人又在听取他的观点,增加了演讲者的信心。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时,不一定是声音越大,观点就越正确,过大的声音反而对其他小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讨论需要的是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时能够给予一定的解释,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培养,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5科学评价,强化合作学习成果

5.1适时评价,正确引导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类似于一个评价系统,教师的语言、表情都会给与学生信号;“这样的讨论方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的讨论成果正确吗?”。教师应对小组的学习给予一定的反馈,并且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过程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在观察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归纳、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更改教学方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考虑到了成员之间不同的学习特性,在进行问题讨论时,应多关注小组成员能力的提升程度,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取长补短,教师也应该及时、准确地对成员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使小组能够正确地进行合作学习。

5.2肯定小组学习成果,激发竞争意识

新型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更要肯定成员自主讨论的价值,并且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能力比较,激发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肯定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还需要对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让小组成员知道取長补短,不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还能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几何体面积的计算过程中,要求小组能够准确测量出准确数据,还要求小组成员能够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小组合作找出计算几何体面积的公式。因此,评价系统不仅要细化到个人和小组之间,还需要建立起多重评价规范,以此来肯定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

6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置适宜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还要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详细分配,发挥各个成员的学习优势,同时还要对小组讨论进行规范,并建立适宜的评价机制。利用上述措施,对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深化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21.

[2] 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57.

[3] 曹建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教育探索,2015(26):92.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