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2018-06-06 09:30赖玉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音乐活动幼儿园

赖玉珍

摘 要 在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音乐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能力。结果是幼儿学习的不主动、教师也感到音乐活动难组织,教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发展什么能力,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因此教师们在组织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窘况,是什么原因让幼儿“习得无助”,让我们缺少了成就感?我们应该怎样来指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呢?

关键词 幼儿园 音乐活动 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失控”,我们要怎样引导

(1)教师准确的游戏语言非常重要。“失控”常常是幼儿兴奋引发所至,如引导幼儿玩“捕鱼”音乐游戏,教师的指导语是:“我们怎样用身体变成一个圆圆的渔网呢?”孩子马上反应: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即变成一个渔网)。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一旦手拉手扯圆,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兴奋不已的“扯圆”现象,有经验的老师,一句“哟,快、快、快,渔网破了。”就把孩子引回需要的圆上,可有的老师就出现“把圆拉大一点”“哗——无限大”“拉小一点”“喔——”又挤在一块儿。为什么?原因是,前一位老师有很强的游戏意识,把幼儿引入情境,而后一位老师的潜意识里只想到我要这样教你,而没有“你怎样玩,才玩得更有趣”思考。

(2)在活动中教师是否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有没有选择好蹲下来与孩子平视,重视孩子的意见,建议,用商量、讨论的方式,赢得孩子的认同。

(3)让幼儿创造性思维、发挥想象,创编动作时,老师是否把要求提到位了,或随时关注让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自己来提出规则。

(4)教师是否关注每一个孩子,当孩子有异样时,是否能用眼神提示幼儿,用肢体语言暗示幼儿,让幼儿关注老师,关注活动。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握不准节奏时,我们应如何指导

(1)在音乐活动开始的时候,刚开始学习,幼儿对音乐不熟悉,歌声不整齐,动作没按节奏,怎么办呢?教师应较好的解读教材,把握音乐中的重难点,用跟拍节奏的方法让幼儿学会音乐的节拍,寻找更适宜的方法让幼儿能理解掌握。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最好的方式是教师要在活动前注重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音乐,并在最后一拍能够捕捉或设计一个夸张的动作引起幼儿注意的共鸣。

(2)教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程度、熟练程度,也会影响活动的秩序。原因就是对每一乐句的记忆,由于活动过程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干扰,容易患得患失,造成幼儿的无所适从。

3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出现创造能力差时,我们要如何启发

(1)在启发过程中是否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教师的评价是否出现“机械”化了。如,反复地“真棒!”“哇,漂亮!”“某某最好看。”在此,我们忽略了激励的目标应该是既指向“某某”幼儿,同时又为全体幼儿树立模仿学习创造的美的榜样。确切地说,站在幼儿的角度,幼儿最想知道的是怎样的“棒、漂亮、好看”是他们可以立刻模仿创造的,如“某某的小手飞起来了,真好看。”“某某的脚绷直了,真棒。”这里的“飞”“绷”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而美就在这产生的。

(3)教师是否能根据音乐创编出动作,形象、表情是否准确适宜。这是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如要求幼儿“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教师自己的手却在一半的位置,“高高”的定义在哪?又如要求幼儿动作是“双手斜举”,应该是“某某小朋友的手臂会贴着耳朵,你们会吗?这样的“斜举”动作是舒展的,给人美的展示。”俗话说教师就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反应直接影响孩子,教师内心的情感体验不到位,自己脸部平淡、眼睛不传情说话,幼儿跟随音乐如何体现又从何而来呢?

4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反复出现拥挤时,我们应该怎样调控

(1)在许多时候,幼儿都会靠近老师,与老师在一起学习动作,学表演,不明白老师说的“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的确切意思,或者说,什么叫“找一个舒服的地方?”由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对空间知觉反应还相对缓慢。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空间方位分配的能力,应该作为一种长期的培养,必要时可以设计相应的游戏,让幼儿反复体验幼儿之间前后左右有一定空间距离的“舒服”感觉,以养成自然的常规。

(2)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要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自己要尽量改变那种高控、居高临下的姿态。当幼儿还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时,教师应该尽量灵活地走进幼儿,根据活动的需要改变教师自己站位。同时教师自己的声情并茂,便于因人施教,教师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给能力弱的幼儿的信心。

5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分组无序时,我们要如何把握

(1)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因为对游戏本身的兴趣,忘了音乐的存在,而教师恰恰容易被幼儿牵着鼻子走,让“游戏”游离在音乐之外。如:音乐游戏《小兔和狼》,教师设计的追逐游戏环节,幼儿非常喜欢,教师设计本意是让幼儿通过小兔跳及老狼来了快速躲藏的两个节奏分辨音乐所表现的情境、节奏、特征,体验“小兔”机灵,轻盈的跳躍,躲藏,让老狼抓不到的情景,然后小兔因害怕被老狼抓住,而不顾音乐,使音乐游戏游离在外,音乐氛围浓厚的欣赏活动变成了规则不清的体育游戏活动,真是惋惜,教师却忽略了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况中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2)在游戏进入一定程度时,一些幼儿还常常会沉浸在对道具的兴趣,或体验“打扮后的自己”的快乐,而忘记了音乐。此时教师一定要在幼儿拿到道具装扮自己后,进入音乐“角色”游戏或表演之前,重点再提醒幼儿要遵守规则,或者引导他们将音乐片段再欣赏一遍,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角色出现的顺序;陈鹤琴先生曾说:“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是由节奏的美,使肢体肌肤和精神共感,而让孩子表现出节度的行动……由此得到的美的熏陶。”因此,在音乐活动到了快要结束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引导激发孩子用肢体与音乐产生“精神共鸣”的高潮,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音乐活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