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创新与思考

2018-06-07 11:02韩益飞
中国蚕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蚕业家蚕养蚕

韩益飞

(江苏省如东县蚕桑指导站, 江苏如东 226400)

建立以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蚕业技术体系是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1-5]。近年来,如东县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苏州大学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依托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等的资助,持续开展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研究和试验示范,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1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研究创新与试验示范

1.1 物联网蚕室环境控制技术

人工饲料养蚕不同于桑叶养蚕,对蚕室内的温湿度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温度和湿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很容易导致家蚕群体发育不齐。传统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因为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经过时间长,饲育过程中,一旦温湿度异常波动,很容易对饲养成绩与茧丝质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2012年,我们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合作,开发智能养蚕环境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ZigBee技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系统将温湿度、光照等参数传输到网关,网关通过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传输到网络平台,网络平台通过网关经ZigBee对控制器进行控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对蚕室内的温湿度实行实时监控和调节[6]。2012年,我们将这一系统用于如东县蚕种催青室晚秋季的家蚕催青,2013年早春蚕期和初冬蚕期,在河口镇“如东县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基地”进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时,开始在人工饲料养蚕过程中应用[6]。但由于ZigBee系统运行不太稳定,2013年底,我们又将该系统改为全部由GPRS进行数据交互与控制,实现了即插即用,自动控制,并于2014年早春蚕期在如东县蚕种催青室和位于栟茶镇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基地应用,取得了平均盒种产茧量24.74 kg,每生产1 kg蚕茧消耗粉体饲料5.38 kg,公斤茧颗数653粒,蚁蚕结茧率65.87%,良蛹率32.87%,解舒率54.36%,茧丝长972.46 m的较为理想的效果[7-8]。

1.2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

1.2.1 1~2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 如东县从2010年春蚕期开始,从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引进家蚕粉体人工饲料,示范推广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9],当年饲养583.0盒蚕种的小蚕[10-12];2011年引进山东农业大学开发的家蚕颗粒人工饲料进行示范[13],但由于蚕室、蚕具条件与农民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技术力量的限制,仍以推广家蚕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为主,蚕品种以皓月×菁松、菁松R×皓月R(正反交)为主,少量引进示范两广二号、ZHG×春54、广食一号、优食一号、苏豪×钟晔、苏秀×春丰等蚕品种[14-19]。1~2龄期(包括眠期)发育经过时间比普通桑叶育稍长;1~2龄盒种干粉人工饲料用量(每盒蚕种以25 000粒卵计,下同)约1.5 kg,其中1龄盒种用量约0.5 kg、2龄盒种用量约1.0 kg;3龄起蚕发育整齐度为97.65%[10,20]。

稚蚕人工饲料共育不仅具有省力、省工、安全、高效等特点,而且便于灵活安排养蚕时间和科学防治桑树病虫害,具有普通桑叶育无可比拟的优势。据我们调查,以共育100.0盒蚕种的规模进行对比,1~2龄人工饲料育比普通桑叶育省工74.71%,如果采用智能物联网技术进行蚕室环境控制,则比普通桑叶育省工86.67%,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深受广大共育户的欢迎。同时,由于家蚕人工饲料经过消毒灭菌,不但杜绝了小蚕期感染病原的机会,而且还减少了人工操作等环节,从而降低了蚕病的发生与养蚕中毒的几率,盒种产茧量稳定,特别是夏秋蚕期,盒种产茧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7-19],该技术也得到了广大养蚕农户的认可。

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7年如东县累计推广人工饲料共育小蚕11 672.0盒蚕种。其中2011年共育小蚕3 463.0盒蚕种,占当年全县总饲养量的4.1%[11-12],此后,由于饲料质量不稳定、共育规模萎缩以及工作重点转向探索与应用1~4龄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数量出现下降。截至目前,全县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单季共育最多的为2012年春蚕期的1 975.0盒蚕种[12]。以单个共育室来说,单季共育最多的为栟茶镇陈湾村季彬户,他在2012年春季共育小蚕305.0盒蚕种;全年共育最多的为河口镇中天村缪福田户,在2011年全年共育小蚕784.0盒蚕种[19]。

表1 2010—2017年江苏省如东县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数量 盒

表中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12]和如东县蚕桑指导站统计资料。

1.2.2 1~3龄人工饲料育技术 生产试验表明,1~3龄人工饲料育盒种粉体饲料用量约5.9 kg,其中1~2龄盒种用量约1.5 kg、3龄盒种用量约4.4 kg。与普通桑叶育相比,除1龄经过(包括1眠期)延长外,2龄和3龄经过均无明显区别。据我们调查,1~3龄采用人工饲料饲育,4龄起蚕整齐度为96.59%[20]。2017年中秋蚕期,我们对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3龄人工饲料育与1~2龄人工饲料育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1~3龄人工饲料育与1~2龄人工饲料育相比,各龄经过和全龄经过基本相同,盒种产茧量略有下降,公斤茧颗数增加,蚁蚕结茧率下降,良蛹率相近,茧层率略增,茧丝长相仿,解舒率相当,茧丝纤度相近,但鲜毛茧出丝率略有上升[21]。

1.2.3 1~4龄人工饲料育技术 1~4龄人工饲料育盒种粉体饲料用量约19.9 kg,其中1~3龄盒种用量约5.9 kg,4龄盒种用量约14.0 kg,5龄起蚕发育整齐度为95.90%[20]。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盒种产茧量略有下降,茧丝纤度变细(与全龄人工饲料育相近)[22]。采用1~4龄人工饲料集中饲育5龄分户桑叶育,普通农户可实现“一星期养蚕”,与物联网蚕室环境控制技术配套,称之为“精准高效养蚕技术”,并于2013—2015年间,结合实施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和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项目在如东县进行了示范推广应用[20,22-25]。

1.2.4 全龄人工饲料育技术 如东县自2010年晚秋蚕期开始,组织农户探索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于2011年生产出了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26]。2012年晚秋蚕期间,如东县继续组织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探索,并于2013的早春蚕期与初冬蚕期分别生产出了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但因饲育后期蚕体受到感染,死笼率较高[6,27]。2014年,在示范基地利用皓月×菁松、菁松R×皓月R(正反交)组织示范全龄人工饲料养蚕5批[8,28-32],2015年示范养蚕8批,特别是2015年晚秋蚕期和冬蚕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33-37]。除1龄外,家蚕其余各龄发育经过时间与普通桑叶育相仿,尽管受早秋蚕期和晚晚秋蚕期饲育成绩偏低的影响,但1 kg鲜茧平均666粒,最好成绩为晚秋蚕期的548粒;盒种产茧量平均为25.76 kg,其中晚秋蚕期成绩最好,为39.33 kg;生产1 kg鲜茧干粉饲料用量平均为4.21 kg,其中晚秋蚕期和冬蚕期成绩最好,分别为3.44、3.63 kg;蚁蚕结茧率平均为70.35%,其中晚秋蚕期和冬蚕期分别为87.78%和86.69%;良蛹率平均为63.63%,其中晚秋蚕期和冬蚕期都超过了90%;茧丝长平均为1 137.74 m,茧丝纤度平均为1.986 dtex,解舒率平均为55.17%,清洁与桑叶育相仿,洁净除早秋蚕期与晚晚秋蚕期外,均超过了95.50分[38]。2016年和2017年继续组织菁松R×皓月R(正反交)和优食一号进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持续取得了成功[38-41]。

2011—2017年成功示范全龄人工饲料养蚕201.7盒蚕种,生产蚕茧5 023.6 kg,除2017年饲育优食一号蚕种29.5盒外,其余各季饲育的蚕品种皆为皓月×菁松或菁松R×皓月R(正反交)。据我们调查,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含湿体饲料制作与蒸煮)盒种用工26.2 h,比普通桑叶育省工72.08%。

1.2.5 原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 (1)原种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随着一代杂交种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推进,我们开始探索原种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2014年我们与海安县蚕种场合作,进行了菁松原种人工饲料养蚕试验,调查发现,菁松原种采用稚蚕人工饲料共育,全茧量和茧层量略高于普通桑叶育,茧层率与普通桑叶育相仿,单蛾产卵数505粒,良卵率95.64%,但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远低于普通桑叶育[42]。(2)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技术。2015年9月,我们开展原种菁松和皓月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菁松原种未能正常孵化。调查发现,皓月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平均单蛾造卵数413.3粒,单蛾产卵数390.0粒,良卵率和产出卵率分别为94.27%和94.33%,克卵粒数2 006粒[43]。2016年3月,我们又进行了菁松、皓月等8个原种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8个品种的原种全部上蔟、结茧、化蛹;同时还设计了5个对交批次,结果表明,平均单蛾造卵数479.6粒,单蛾产卵数440.2粒,良卵率97.66%,产出卵率91.78%[44]。此次全龄人工饲料育生产的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于当年秋蚕期与春蚕期同批同品种采用桑叶育制种进行了生产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蚕种的家蚕幼虫期发育经过延长2~3 h,结茧率低2%~3%,虫蛹率比对照略低,而死笼率略高于对照,分析认为,可能与试验种比对照种冷藏时间长50 d左右有关[45]。2017年早春蚕期,我们采用海安蚕种场生产的菁松B和皓月B进行全龄人工饲料育,分别生产种茧70 kg和30 kg,因饲料贮存期超长,良蛹率较低,制种后调查发现,不受精卵率较高;2017年10—11月,我们再次引进苏州大学的菁松AR×BR和皓月AR×BR进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探索,仍然出现了因病菌感染造成良蛹率低的情况,经苏州大学随机调查26蛾的制种结果表明,平均单蛾产卵数244.0粒,其中受精卵数170.0粒、不受精卵数74.0粒,受精卵率为69.67%。

1.3 人工饲料育蚕病防控技术

我们在组织推广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时,共育室的消毒、防病卫生措施等,与普通桑叶育并无明显区别。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时,为防止家蚕在饲育过程中感染病菌,重点是建立和执行严格的防病卫生制度,如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进入蚕室,操作人员换鞋入室,操作时全程配戴一次性手套,除沙后立即对蚕室地面进行消毒等。除此以外,每天上、下午采用紫外灯光消毒1 h,并从4龄期开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环丙沙星原粉或氟苯尼考原粉。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人工饲料养蚕过程中,很少像桑叶育那样除沙,加上蚕体移动距离小,病菌的传播速度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快,有时尽管在大眠期发现有个别脓病蚕,仍有部分蚕可以上蔟结茧,但在这种情况下,除蚕茧产量、质量大幅下降外,死笼率也很高。

1.4 桑叶粉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技术

在探索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同时,我们于2011年开始建立高密度、草本化栽培桑园,持续开展了桑叶产量和生物学产量调查,为未来建设桑叶粉生产基地积累了第一手数据资料。

为探索降低家蚕人工饲料成本的途径,我们设想通过农户自制桑叶粉,利用从市场上购买的人工饲料预混料或添加剂,自己配制家蚕人工饲料,以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2010年起,在春、夏、秋各季节,探索采用晒干法生产桑叶粉,但由于如东县地处沿海,常年空气相对湿度较高,采用晒干法生产的桑叶粉质量难以达到家蚕人工饲料的要求。另外,还探讨了采用蒸煮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生产桑叶粉的技术,但常常因为桑叶采摘、运输、待加工处理等诸多环节中一些因素的影响,桑叶粉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江苏蚕区进入中秋以后特别是霜降以后,气温下降,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昼夜温差大,桑树生长缓慢,试验发现,即使是初霜后的桑叶,只要处理措施得当,仍然可以生产出能够满足家蚕人工饲料需求的桑叶粉[46]。只是霜降之后的桑叶叶质已经明显下降,春季成熟叶仍是加工桑叶粉的最佳原料。为此,我们探索利用我国西北部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晒制桑叶粉,以期降低家蚕人工饲料的成本。2015年,我们与新疆神天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栽培的桑树采用晒干和阴干等方法生产桑叶粉,研究发现,在用优食一号、菁松B×皓月R蚕品种进行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时,2种不同方法生产的新疆栽培桑桑叶粉配制的家蚕人工饲料,收蚁后24 h疏毛率与对照晒干法生产的山东栽培桑桑叶粉配制的家蚕人工饲料差异不大,说明新疆栽培桑桑叶粉对家蚕的摄食性没有明显不良影响;但除菁松B×皓月R的192 h 存活率、优食一号的1~2龄眠蚕体质量、新疆晒干法生产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菁松B×皓月R蚕品种的1~2龄经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之外,多数调查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47]。2016年秋,以新疆神天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阴干法生产的桑叶粉配制的家蚕人工饲料,饲喂家蚕,经山东农业大学鉴定,疏毛率仅为86.2%,我们采用同批桑叶粉加工成家蚕人工饲料,以南通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烘干法生产的桑叶粉配制的家蚕人工饲料作对照,饲喂5龄家蚕,调查发现,其茧丝长、解舒率以及清洁、洁净等指标表现尚可[48]。

另外,我们于2014年开展了豆腐渣配制5龄期饲料、鲜桑叶汁与豆腐渣配制5龄期饲料等试验,均取得了成功[8]。2015年,在如东县丰月蚕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家蚕人工饲料生产厂1座,先后采用本地晒干法生产的桑叶粉、南通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烘干法生产的桑叶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晒干法生产的桑叶粉等,配制生产家蚕人工饲料11.7 t,并就降低家蚕人工饲料成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32-34,48]。

2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效

2.1 形成了一套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范

为了加快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我们于2010年底,总结制订了DB3206/T 147—2010《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49],后又于2013年进行了修订。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与总结完善,形成了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877—2016《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50]。

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探索应用过程中,我们先后制订了DB3206/T 167—2011《家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51]、DB3206/T 223—2013《家蚕1~4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52]和DB3206/T 403—2015《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53],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范,为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技术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组织录制出版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标清版和高清版)、《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等录像片。

2.2 建立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基地

通过努力,2015年如东县成功建立了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示范基地[37]。在农村现有生产条件下,采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取得了相对稳定的生产成绩。2016—2017年,我们又成功组织一代杂交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6批、原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3批,栟茶镇竹园村马建忠于2016年早二春和早夏蚕期、2017年早夏蚕期采用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养蚕,也取得了相似的成绩[39-41]。特别是2017年夏蚕期间,家蚕4~5龄期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在蚕室内温度持续超过30 ℃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蚕病,顺利上蔟营茧[41]。示范基地的建成,为今后开展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对比试验、饲料新配方改进以及技术扩大示范应用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培育了一支熟练掌握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队伍

据我们调查统计,2011—2016年,如东县共举办以人工饲料养蚕为主的县级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技术人员和骨干蚕农1 648人次;共举办镇村级技术培训班305期,参训技术人员和蚕农35 000多人次。在人工饲料养蚕过程中,通过全程“保姆式”技术服务与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的同时,也使技术人员准确掌握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全县先后有56个共育户进行了200多次人工饲料养蚕试验示范,由此形成了一支由县、镇、(共育)室科技人员组成的熟练掌握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队伍。另外,全国各地蚕业界同行通过组织或自发来如东县参观学习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有了直观的了解,很多单位和个人已经开始尝试探索应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饲养家蚕,促进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2.4 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

我们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加工生产出家蚕人工饲料,并通过采取严格的消毒防病技术,饲养菁松×皓月(正反交)等蚕品种,持续取得了稳定的生产成绩,使蚕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说明只要技术措施得当,在农村开展人工饲料养蚕是安全可行的。2013年和2015年,我们利用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缫制了23.3/24.5 dtex、14.5/16.7 dtex 的生丝,分别送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丝类检测中心、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苏州市纤维检验所)按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54]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所生产的白厂丝,其切断、抱合、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皆超过GB/T 1797—2008《生丝试验方法》[54]中(一)级指标要求[30,33]。南通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将如东县2016年生产的人工饲料育蚕茧缫制成23.3/24.5 dtex的生丝,送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丝类检测中心检测,其结果与前述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3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探索方面率先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并不表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我国将很快得到推广与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3.1 人工饲料的产业化生产

由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特别是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以前没有在农村生产中成功实践过,因此,家蚕人工饲料产业化生产与供应也就无从谈起。而且,截至目前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几家科研院所,他们配制生产的家蚕人工饲料,重点供科研机构与部分示范基地用于科研和试验示范,难以满足农村生产对家蚕人工饲料的需求[55-56],饲料产量无法扩大,饲料成本居高不下,饲料质量不够稳定,饲料供应无法保障。因此,要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实用化进程,必须尽快规划与扶持建设1家至数家家蚕人工饲料生产企业,以满足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应用的需求。这样,不仅能迅速带动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增加家蚕人工饲料的产量,稳定家蚕人工饲料的质量,而且有利于降低家蚕人工饲料的成本。今后应继续探索家蚕人工饲料生产供应机制,以满足生产推广的需求。

3.2 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选育

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不仅有利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进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目前我国已有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选育[4,57-62],并有数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和广食性家蚕品种通过审定或完成鉴定试验[4,61]。但育成和通过审定的家蚕品种还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特别是缺乏适合不同蚕区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要重视对生产上现行主推品种进行家蚕人工饲料适应性改良,并着手研究制定我国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审定标准,除在蚕体发育整齐度上下功夫外,还需将饲料效率、茧层率等指标纳入审定指标体系中。

3.3 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创新与配套机械的研制

人工饲料养蚕不同于桑叶养蚕,如果饲育过程中,不对传统的桑叶养蚕方法与理念进行有效的改进,饲育工作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因此,要对现有的养蚕技术进行有目的的创新,使之更加适应现行家蚕品种、饲料配方与饲料质量、饲育方法与技术条件以及气候环境,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此外,要瞄准未来的集约化、工厂化养蚕,在开发机械化、自动化人工饲料饲育机械与技术的同时,对一些主要技术环节如扩座、除沙、上蔟、采茧等进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3.4 人工饲料育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开拓

人工饲料养蚕不仅可以使家蚕品种、饲料原料、饲育措施、饲育环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而且可以在饲料成分、上蔟环境以及茧丝质量方面实现标准化,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与精准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茧丝质量的档次,而且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精准设计与开发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如何针对人工饲料养蚕和茧丝的特点,开发出市场上需要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是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而且一旦取得突破或成功,将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实用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的思考与展望

4.1 集成创新 着力推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进程

人工饲料养蚕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建立集约化、工厂化养蚕是人们的理想。但就我国目前的家蚕品种、人工饲料以及配套技术与装备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实施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要想使人工饲料养蚕在短时间内达到或超过桑叶育的成绩与水平,是很困难的,还需要不断研究与创新。首先,应加快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选育,争取在蚕体发育整齐度、饲料效率、茧层率等方面取得突破;其次,要着力扶持家蚕人工饲料生产的产业化、商品化,研究降低家蚕人工饲料成本的途径与措施,建设家蚕人工饲料生产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测标准,稳定家蚕人工饲料质量,确保家蚕人工饲料的生产供应;再次,要通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建设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基地等措施,培养锻炼实用性技术人才,加快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的创新,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与家蚕品种、家蚕人工饲料、蚕室蚕具等配套,形成各具特色的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第四,在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创新过程中,结合生产需要,研发配套的器具、机械,并通过创新,解决扩座、除沙、给饵、上蔟、采茧等环节的瓶颈,为今后集约化、工厂化养蚕奠定基础。只有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在已有条件下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才能逐步达到实用化的目标,最终实现养蚕生产的集约化、工厂化。

4.2 高起点规划 有计划地扶持建设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示范基地

由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蚕桑产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方位进行技术创新,寄望于科研院所把所有的技术问题都解决以后再来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是不切实际的,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瞄准建立以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为基础的集约化、工厂化的现代蚕业技术体系,脚踏实地,逐步解决技术难题,是一条简单易行的有效途径。家蚕人工饲料的成本目前尚高于桑叶成本,这种状况在短期内恐难以改变;因此,要使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比桑叶更好的效益,除了通过选育家蚕品种、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效率、降低饲料用量以外,还可以通过以下2条途径加以解决:一是降低饲料直接成本。即通过控制原料成本,使人工饲料价格得到有效控制。二是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是通过家蚕人工饲料生产的规模化,降低家蚕人工饲料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我们理想中的集约化、工厂化养蚕,就是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规划、组织、实施蚕桑生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蚕桑生产各环节的技术优化,效率提高,最终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全年连续作业,以市场方式分工协作,实现集约化经营。即一个企业或企业联合体负责提供蚕种、饲料与技术,供应另外的若干主体(家庭农场、业主),由这些若干主体来负责养蚕,再由这个企业或其他相关的企业负责蚕茧收购;养蚕主体可以独立将家蚕从收蚁养至结茧、售茧,也可以由主体间相互协作,将蚕期分成若干个发育时段,分工饲养;负责提供饲料的企业所需的桑叶粉可以从自己种植的桑园获得,也可以由其他主体建设桑叶粉生产基地。这样,形成一个集约化的生产体系,整个蚕桑产业,包括养蚕都是用企业的理念来运作,即养蚕实现工厂化。依照这样的目标,首先在全国有计划地扶持建设一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示范基地,让其或其中的核心部分先行运行起来,初期通过项目支持进行运作,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等在示范基地得到集中展示与运用,将来通过新品种的运用、新技术与新机械的创新,在家蚕人工饲料的产业化生产和家蚕人工饲料的成本降低以后,实现自主经营,并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在建设示范基地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将进入到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中来,进一步带动和促进科技的快速进步与成熟。

综上所述,如东县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离我们理想中的目标还有距离,但已不再遥不可及。

[1] 韩益飞.浅谈现代蚕业[J].中国蚕业,2012,33(2):46-49.

[2] 徐世清.发达地区蚕业现代化发展观察[J].江苏农村经济,2009(10):34-36.

[3] 崔为正,王维民,崔为香.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的现状及我国的实用化对策[J].北方蚕业,2000,21(3):13-14.

[4] 崔为正,张升祥,刘庆信,等.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及生产实用化进展[J].蚕业科学,2016,42(1):3-15.

[5] 张亚平,娄齐年,李化秀,等.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山东蚕业,2001(4):26-27.

[6] 韩益飞,何磊,司马杨虎,等.智能养蚕环境控制系统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践报告[J].江苏蚕业,2014,36(2):1-3.

[7] 苏州昊江春雨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蚕室环境物联网控制系统[J].江苏蚕业,2015,37(1):封三.

[8] 韩益飞.全年多批次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蚕业,2015,36(4):57-61.

[9] 韩益飞,孙琴,缪卫民,等.春季稚蚕人工饲料育初报[J].江苏蚕业,2010,32(3):14-17.

[10] 韩益飞.如东县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小蚕实践报告[J].广西蚕业,2011,48(3):51-56.

[11] 韩益飞.如东县实施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蚕业,2012,33(3):61-64.

[12]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蚕业,2013,34(1):60-64.

[13]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小蚕颗粒饲料饲育试验简报[J].江苏蚕业,2011,33(4):16-18.

[14] 孔旭东,韩益飞,张士宇.ZHG×春54续春试养情况初报[J].江苏蚕业,2012,34(4):17-18.

[15] 孔旭东,韩益飞,司马杨虎,等.春蚕期苏豪×钟晔稚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4,36(3):5-7.

[16] 李长铭,孔旭东,韩益飞,等.春蚕期苏秀×春丰稚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7,39(3):13-15.

[17] 张小琴,韩益飞,孔旭东,等.秋蚕稚蚕人工饲料育简报[J].蚕桑茶叶通讯,2012(3):1-4.

[18] 郑小芹,韩益飞,张德宏,等.晚秋人工饲料共育情况报告[J].江苏蚕业,2011,33(1):14-15.

[19] 张素琴,韩益飞.小蚕饲料共育技术的应用与体会[J].江苏蚕业,2011,33(4):24-27.

[20]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试验初报[J].中国蚕业,2013,34(3):42-45.

[21] 韩益飞,李长铭,孔旭东,等.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人工饲料育与1~3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7,39(4):1-4.

[22]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早秋精准高效养蚕技术与全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266-267.

[23]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家蚕1~4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2,34(1):16-18.

[24]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早秋皓月×菁松精准高效养蚕技术试养初报[J].江苏蚕业,2014,36(4):1-3.

[25] 韩益飞,缪文军.2015年晚秋精准高效养蚕实践报告[J].江苏蚕业,2016,38(2):4-6.

[26]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家蚕全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简报[J].江苏蚕业,2012,34(3):5-7.

[27]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皓月×菁松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初探[J].中国蚕业,2014,35(1):35-37.

[28]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皓月×菁松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广西蚕业,2014,51(3):8-11

[29] 韩益飞,李化秀,孔旭东,等.夏季菁松×皓月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初报[J].北方蚕业,2014,35(4):18-20.

[30]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早秋皓月×菁松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5,37(1):19-22.

[31] 如东蚕桑站.如东县晚晚秋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圆满结束[J].江苏蚕业,2014,36(4):24.

[32] 韩益飞.冬季皓月×菁松全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报告[J].北方蚕业,2015,36(1):25-27.

[33] 韩益飞.如东县2015年多批次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实践报告[J].江苏蚕业,2016,38(4):8-13.

[34] 韩益飞,孔旭东,郑小芹,等.2015年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5,37(3):1-3.

[35]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2015年早二春全龄人工饲料及自制人工饲料养蚕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5,37(4):1-3.

[36]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等.菁松×皓月晚秋蚕期全龄人工饲料育生产试验及茧丝质量鉴定[J].中国蚕业,2016,37(2):38-41.

[37]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等.如东县2015年冬季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北方蚕业,2016,37(1):23-25.

[38] 韩益飞,孔旭东,郑小芹,等.早春皓月×菁松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广西蚕业,2017,54(1):23-25.

[39] 韩益飞,缪文军,郑小芹,等.2016年早二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北方蚕业,2016,37(3):23-26.

[40] 韩益飞,郑小芹,李长铭,等.2016年早夏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7,39(1):5-8.

[41] 韩益飞,李长铭,孔旭东,等.优食一号蚕品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实践报告[J].江苏蚕业,2017,39(3):1-4.

[42] 孙慧斌,韩益飞,顾用群,等.秋季原种菁松稚蚕人工饲料育试验初报[J].江苏蚕业,2015,37(2):1-3.

[43] 韩益飞,孙慧斌,李长铭,等.原种皓月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初报[J].江苏蚕业,2016,38(1):5-7.

[44] 韩益飞,孙慧斌,孔旭东,等.2016年早春原种全龄人工饲料饲育及制种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6,38(3):7-10.

[45] 孙慧斌,韩益飞,顾用群,等.家蚕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试繁一代杂交种饲养试验[J].江苏蚕业,2016,38(4):5-7.

[46] 韩益飞,崔为正,孔旭东.自然晒干法处理的桑叶粉配制人工饲料养蚕试验初报[J].江苏蚕业,2014,36(3):7-9.

[47] 韩益飞,崔为正,徐世清,等.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对小蚕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蚕业,2017,38(2):17-20.

[48] 韩益飞,周家华,徐世清,等.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试验初报[J].江苏蚕业,2017,39(2):1-3.

[49]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稚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DB3206/T 147—2010[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0.

[50]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DB32/T 2877—2016[S].南京:[出版者不祥],2016.

[51]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家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DB3206/T 167—2011[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1.

[52]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家蚕1~4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DB3206/T 223—2013[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3.

[53]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DB3206/T 403—2015[S].南通:[出版者不详],2015.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生丝试验方法:GB/T 1798—2008[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5] 张亚平,娄齐年,李化秀,等.家蚕人工饲料研究与中试进展[J].北方蚕业,2002,23(4):9-11.

[56] 刘健.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5):336-337.

[57] 徐孟奎,姜永煌,吴小锋,等.人工饲料摄食性好的家蚕基础品种GSC5、GSCJ1的选育[J].蚕业科学,1996,22(3):194-196.

[58] 王冰,宋莲花,陈利华,等.若干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研究[J].蚕桑通报,2004,35(2):15-19.

[59] 崔为正,季树敏,刘发余,等.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1):13-18.

[60] 李卫国,冀宪领,王洪利,等.人工饲料摄食性家蚕品种育种方法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4):635-640.

[61] 徐欣,郭晓琪,刘庆信,等.广食性蚕品种“广食一号”对不同人工饲料和不同龄期饲养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初报[J].中国蚕业,2013,34(3):37-41.

[62] 张桂征,张雨丽,苏红梅,等.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J].广西蚕业,2014,51(3):1-7.

猜你喜欢
蚕业家蚕养蚕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四川蚕业》稿约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