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大棚盆栽苗桑叶枯病病情调查

2018-06-07 10:59蒋勇兵蒋诗梦黄仁志李章宝
中国蚕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叶枯病桑树抗性

蒋勇兵 蒋诗梦 张 俊 黄仁志 李章宝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127)

桑叶枯病是我国桑树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在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园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桑叶枯病病原为桑单胞枝霉(HormodendrummoriYendo),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第2年春季天气转暖后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桑叶上,引起初次侵染,桑叶发病后不断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1]。该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危害嫩叶片,大多发生在枝条先端4~5片嫩叶上。春夏季发病时,被害叶片初期叶尖及附近叶缘呈现水渍状,然后逐渐变成褐色,并产生深褐色连片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扩大至前半张叶片,随着病叶组织的坏死,病叶向背面卷缩,严重时全叶变黑脱落,致使整株桑树只剩下新梢顶端的嫩芽[2]。秋季发病时,被害叶片叶尖开始变褐,后慢慢扩大成为黄褐色大病斑,或从叶缘向叶脉间发生多个黄褐色梭形大病斑。在病叶上发病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分界十分明显。病斑雨天扩展迅速且易吸水腐败,晴天干燥病斑即停止扩展,易成枯斑而开裂[1]。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往往产生暗蓝褐色的霉状物病原菌。适温高湿天气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2-3]。

另外,因桑树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和耐受能力[4-6],其作为重金属污染区域耕地的一种替代经济作物已被人们广泛认同[7-8]。2014年国家在湖南省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的修复治理试点工作,在启动的0.95万hm2镉(Cd)超标农田产业结构调整中超过一半的面积已经落实发展蚕桑生产[9]。为此,本文在大棚盆栽桑苗添Cd筛选Cd高富集高耐受桑树品种的基础上,对大棚区域内不同Cd浓度、不同桑树品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桑叶枯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并提出了对桑叶枯病的防治技术要点,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农田桑树替代种植区域防治桑叶枯病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2 育苗基质 试验所用育苗基质购买于长沙市红星花卉市场,由广州生升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进口椰糠、进口泥炭、炭化稻谷壳和微生物菌种。主要参数:体积质量0.2~0.4 g/cm3,总孔隙度>60%,通气孔隙度>15%,持水孔隙度>45%,气水比1∶3,相对含水率<35%,pH值为5.5~7.0,粒径<20 mm,电导率为0.1~0.2 mS/cm,有机质>40%。

1.1.3 塑料花盆 购买于长沙市红星花卉市场,白色福字,高35 cm,底部内径15 cm,上部口径27 cm。

1.2 试验方法

1.2.1 桑树苗木的繁育及处理 2017年2月16日开始在大棚内采用育苗基质对各个品种桑树进行扦插育苗,按时按需进行肥水管理。2017年5月16日开始将各个品种桑树的移栽扦插苗转移至塑料花盆中,每盆装入育苗基质5 kg,每盆栽植1株桑树,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待桑苗移栽成活后,在盆中添加Cd,高Cd浓度区的Cd含量为45 mg/kg,低Cd浓度区的Cd含量为8 mg/kg。每个桑树品种在高Cd浓度和低Cd浓度下各设置至少3个重复且随机排列,排列的株行距为30 cm×30 cm。移栽后的棚内每天喷水1~2次降温保湿,大棚内相对湿度达70%以上。

1.2.2 不同处理桑叶枯病发病情况调查 试验地点为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试验塑料大棚(15 m×8 m),2017年8月18日发现部分桑品种发生桑叶枯病,以后逐渐加重。2017年9月18日进行桑叶枯病病情调查。试验和调查分A、B、C、D 4个区进行(图1)。大棚左侧区域为高浓度Cd添加区域(A区和C区),右侧为低浓度Cd添加区域(B区和D区)。由于C区西面有居民楼挡住该区域的西晒,D区东侧有1棵高大的柳树遮阴,因此C、D区域为相对低温区,而A、B区域受西晒影响,下午温度相对较高,为相对高温区,即A、B、C、D区分别为高温高Cd区、高温低Cd区、低温高Cd区、低温低Cd区。A、B、C、D区的面积分别为35、20、25和40 m2,每区每个桑树品种的桑叶枯病发病率以发病叶片数占整株桑树叶片总数的百分比表示,同区同一桑品种数量大于1株的叶枯病发病率取其平均值。

A.高温高Cd区;B.高温低Cd区;C.低温高Cd区;D.低温低Cd区。图1 调查地点Cd高低浓度与高低温度分布区域示意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桑树品种桑叶枯病的发病率

从表1可以看出,桑树品种不同,桑叶枯病发病率的差异也较大,从0~100%,说明不同桑树品种间对桑叶枯病的抗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可根据试验区的平均发病率将桑品种对桑叶枯病的抗性分成4个等级,即桑叶枯病发病率低于5%的为抗性品种,发病率在5%~25%之间的为低感品种,发病率在25%~50%之间的为中感品种,发病率高于50%的为易感品种。从表1还可以看出,育2号、葫芦桑、普通白、璜桑14号、冀唐桑、湖桑197号、怀桑35号、红玛瑙、黄皮芽变9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发病率低于5%,为抗性品种;粤桑11号、桂桑优12、桑特优2号、桂桑优62、铁耙桑、澧州3号、湘7 920、怀化鸡桑、改良鼠返、剑枝桑、小鸡冠桑、红星5号、湖桑25号、尖枝子、荷叶白和丰田2号等16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发病率高于50%,为易感品种。

表1不同桑树品种桑叶枯病发病率

序号桑树品种高温高Cd区(A)低温高Cd区(C)高温低Cd区(B)低温低Cd区(D)株数/株发病率/%株数/株发病率/%株数/株发病率/%株数/株发病率/%1湖桑103号390102澧县花桑390103铁耙桑31003404川油桑390305凤尾芽变360306桲椤桑380307朝鲜鲁桑3503108湘4201350109丹山油桑36031010大岛桑35031011大叶桑32021012澧州3号38033013鸡毛掸36031014南603112034015白皮湖桑2603016湘792066064017怀化鸡桑310035018叶芽桑34031019葫芦桑303020富阳桑16031021育24号2202022团头荷叶白36031023早青桑22013024湘早生一号1501025火桑3903026三江5号21037027湘桑6号3803503203028改良鼠返39036029湘仙眠早3603030剑枝桑39037031小鸡冠桑38035032姬鹤桑2403033中桑580127031034红星5号28013035湖桑25号28036036小冠桑34034037尖枝子25036038粤桑11号370310039桂桑优1228039040桑特优2号35036041桂桑优62360310042国桑21号1302043育2号201044选33号33031045湘落花桑33032046湘葫芦桑1202047湘桑4563201048湘一叶桑3602049773734032050丰田2号36027051中生火桑33034052桐乡青33036053普通白103054多元早11032055芽变密节33021056璜桑14号203057冀唐桑2031058衡山1号32036059荷叶白10310060湖桑197号3103061怀桑35号1102062红玛瑙2031063澧桑24号1401064青皮湖桑31032065新一之22034066黄皮芽变21030

表中株数小于3株是该桑树品种部分植株在试验过程中已非桑叶枯病死亡,其数值为实际存活株数。

2.2 不同温度桑叶枯病的发病率

从表1可以看出,在Cd浓度相同时,高温区与低温区,桑叶枯病发病率差异较大,其平均发病率分别为高温高Cd区60.75%、低温高Cd区29.50%、高温低Cd区46.43%和低温低Cd区20.00%。高温高Cd区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比低温高Cd区高31.25个百分点,高温低Cd区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比低温低Cd区高26.43个百分点。

2.3 不同Cd浓度桑叶枯病的发病率

从表1可以看出,在温度相同时,高Cd添加区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明显比低Cd添加区的高,高温高Cd区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比高温低Cd区高14.32个百分点,低温高Cd区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比低温低Cd区高9.50个百分点。

3 小结与讨论

3.1 不同桑树品种对桑叶枯病的抗性

不同的桑树品种,桑叶枯病的发病率不一样,从0~100%,差异较大,说明桑树品种间对桑叶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这与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一致[2-3]。从试验结果得知,育2号、葫芦桑、普通白、璜桑14号、冀唐桑、湖桑197号、怀桑35号、红玛瑙、黄皮芽变等桑树品种的桑叶枯病发病率均在10%以下,说明这几个桑树品种对桑叶枯病抗性较强,这些品种可以作为抗桑叶枯病育种材料进一步进行中试或在桑叶枯病重发区小面积直接推广应用。粤桑11号、桂桑优12、桑特优2号、桂桑优62和澧州3号等16个桑树品种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均在50%以上,为桑叶枯病易感品种,说明这些桑树品种更容易感染桑叶枯病病原菌而发生桑叶枯病,抗病性较差,在桑叶枯病重发区不宜栽植这些易感桑树品种。

3.2 不同温度对桑叶枯病发病率的影响

在Cd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温高Cd区和高温低Cd区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分别比低温高Cd区和低温低Cd区高31.25个百分点和26.43个百分点。说明温度对桑叶枯病的发生影响较大,一旦棚内湿度适宜,温度偏高就会加重病害的发生。8—9月份湖南省正处于高温干旱季节,晴天时向阳的高温区大棚内白天温度大都在25 ℃以上,下午甚至超过30 ℃,相对湿度超过70%,而且晴天每天早晚喷水1~2次,喷水后大棚内相对湿度可达90%。温度25~30 ℃,相对湿度90%正是桑叶枯病病菌生长的适宜条件,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决定因素[2]。所以,在Cd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温区的桑叶枯病发病率普遍比低温区高。

3.3 不同Cd浓度对桑叶枯病发病率的影响

高Cd添加区的平均发病率明显比低Cd添加区的高,说明在土壤Cd浓度高的情况下湖桑类桑树品种的桑叶枯病发病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但试验中发现,粤桑11号、桂桑优12、桑特优2号和桂桑优62等4个杂交桑品种在土壤Cd浓度低的情况下桑叶枯病发病率均比Cd浓度高的情况下要高,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有研究显示,桑叶枯病的流行与气象因子、桑树品种关系密切[3]。另外,尽管土壤中的Cd含量不是引起桑叶枯病流行的决定因素,但是当土壤中的Cd浓度大于22.3 mg/kg时,桑叶产量、营养物质含量等受到明显影响,并表现出毒害症状[10];而且高浓度的Cd还能显著降低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11]。因此,高浓度Cd对桑叶生理生化的影响,有可能是造成桑树对桑叶枯病病原抗性较差的原因。

3.4 桑叶枯病的防控技术

对桑叶枯病的防控,一是要栽植和推广对桑叶枯病抗性较强的桑树品种,提高桑树本身的抗病、耐病能力;二是要在发病初期将病叶及时摘除,晚秋落叶后及时收集病叶,统一深埋或销毁,以减少病原[2];三是要合理密植,适度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相对湿度;四是在发病初期要采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稀释药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药液喷洒防治[1]。夏伐后采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药液对树体进行喷洒消毒[1],可收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1] 吴福安.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二)[J].中国蚕业,2010,31(4):88-89.

[2] 谈顺友,李章宝,王明,等.桑叶枯病的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蚕业,2006,27(4):85-87.

[3] 李章宝,唐汇清,艾均文,等.桑叶枯病病原及流行规律研究[C]//中国蚕学会.中国蚕学会第五届桑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苏州:[出版者不详],2004:6.

[4] 颜新培,龚昕,唐汇清,等.镉超标土壤桑树修复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2014,48(2):20-24.

[5] JIANG Y B,HUANG R Z,YAN X P,et al.Mulberr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Pak J Bot,2017,49(2):781-788.

[6] 王凯荣,陈朝明,龚惠群,等.镉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模式[J].中国环境科学,1998(2):2-6.

[7] 颜新培,龚昕,黄仁志,等.镉铅超标农田养蚕试验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4(22):34-36.

[8] 蒋诗梦,颜新培,龚昕,等.镉铅超标农田秋季养蚕试验分析[J].北方蚕业,2015,36(1):15-17.

[9] 艾均文,龚昕,肖建中,等.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湖南打造生态高效蚕业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5(2):62-66.

[10] 徐宁,俞燕芳,毛平生,等.桑树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5,5(1):37-40.

[11] 蒋诗梦,黄仁志,龚昕,等.镉、铅复合胁迫对不同桑品种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J].蚕业科学,2015,41(5):801-806.

猜你喜欢
叶枯病桑树抗性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会东县桑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探索
奶奶家的桑树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