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屋脊
——埃塞俄比亚高原

2018-06-07 01:49凌波
天天爱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吉拉埃塞俄比亚教堂

文·图/凌波

提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是炎热的天气,茫茫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雨林,壮观的动物大迁徙,还是凶猛的狮子,或是悠闲的大象?是的,这就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非洲。

你知道吗?在非洲,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虽然接近赤道,可是气候并不炎热,与非洲的平均海拔650米相比,这里的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达尚峰海拔高达4620米。这里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这就是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是非洲古陆的一部分,这里覆盖着厚达几百至两千米的玄武岩岩层。早在5亿年前,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轮廓就已初步形成,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从高原斜穿而过,将它“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地势较高,平均海拔2000—2500米,有多座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死火山;东部地势平缓,越到高原边缘,海拔越低,一些地方甚至降到海拔800米左右;中部裂谷地带,流淌着无数条河流,更有30多条河流从这里发源,尼罗河的主要水源之一——青尼罗河就发源于此。因此,这里又被称为“东非水塔”。

埃塞俄比亚狼

狞猫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在东北部,有一个三角形的断裂低地——阿法尔低地,这里的地势由南到北逐步下降,到阿萨尔湖已在海平面以下150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

起伏的山峦,险峻的河谷,多变的地貌,这一切,为埃塞俄比亚高原带来了多样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和灿烂的文化。800多种鸟类和100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欧罗巴人、尼格罗人和黑人在这里聚居,灿烂的文化在这里不断传承,不断创新。

野生动物的乐园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气候和植被,随着海拔不同而呈现从热带到温带的垂直变化,每种气候带上都生活着很多非洲特有的野生动物。为此,埃塞俄比亚还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如巴勒山国家公园、阿瓦什国家公园、贝尔山国家公园等。每个国家公园都有其独特的野生动物种群,如巴勒山国家公园的扭角羚、赤狐,阿瓦什国家公园的疣猴、狞猫、狒狒、长耳猫头鹰、垂耳鹤,贝尔山国家公园的埃塞俄比亚狼等。

山地羚

埃塞俄比亚扭角羚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区。雄性扭角羚长着旋转扭曲的角,长度可达1米,它们从出生6个月开始长角,直到6岁才能完全长成。雄性扭角羚非常好斗,常常为了争当领头羊而激烈打斗。

山地羚体重巨大,平均重达200多公斤。作为羚羊中的“小巨人”,它们每天要吃掉很多食物,一生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觅食。早上和黄昏是“吃饭时间”,叶子、嫩芽、果实等都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一提到猫,你一定会认为它们是可爱的萌宠吧?那可就错了,狞猫是一种非常凶猛的猫科动物,被称为“勇敢的猎人”。它们擅长攀爬,弹跳力惊人,能轻易捕捉到羚羊等动物,甚至还可以捉到飞鸟。狞猫最突出的特点是长着一副细长的、尖尖的三角状耳朵,耳后覆盖着黑色长毛,因此在土耳其语中,狞猫也被称为“黑耳朵”。这副耳朵十分灵敏,如雷达一般,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转动,及时发现天敌和险情。

东非黑白疣猴,毛发富有光泽,远远看去就像穿着一件漂亮的长大衣,是猴子中的“颜值担当”。可是,美丽的皮毛却招致灾难,因人类的大量猎杀,使得疣猴种群数量锐减,非洲各国已把它列为珍贵保护动物。疣猴是群居动物,喜欢在密林中活动,早上和黄昏时分,它们会出来晒太阳,进行“社交活动”——清理皮毛,捉虱子。

埃塞俄比亚狼是这里特有的物种,它们与欧洲狼区别明显。欧洲狼喜欢群体协作,抓捕大型食草动物;埃塞俄比亚狼更钟情于小型动物,最喜欢的食物是大鼹鼠,一只大鼹鼠够一匹狼吃两天,它们还会找地方把吃不了的食物藏起来。埃塞俄比亚狼生活的“大家庭”,智慧化程度较高,小狼出生后,群体里所有的成年狼会自动承担起“奶爸”“奶妈”的职责;雌狼2—3岁时,会被逐出狼群,这不是为了争抢地盘,而是为了优化族群,防止近亲繁殖。

植物的家园

苔麸

埃塞俄比亚高原不仅野生动物众多,而且还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埃塞俄比亚是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农业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还有许多特有品种。粮食作物有苔麸、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豆类;油料作物有努格、油菜、芝麻和亚麻等。努格又称油菊,是这里的特产。除此之外,埃塞俄比亚还是阿拉伯种咖啡的原产地,而咖啡也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苔麸是这里特有的谷物,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苔麸又名“画眉草”,外观似小麦,果实很小,大约150粒苔麸才与1颗麦粒的重量相当。不过,苔麸虽小,营养却很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埃塞俄比亚人一日三餐的主食——英吉拉,就是以苔麸为原料制成的。英吉拉是一种有许多小气孔的薄饼,类似山东煎饼。当地人吃英吉拉时,会把各种配菜如鸡蛋、鸡块、牛羊肉、蔬菜卷入饼中,蘸着酱汁,美美地享用。英吉拉本身有一种独特的酸味,再配上微辣的酱汁,口感丰富,令人难忘。英吉拉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必备菜肴。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们就在英吉拉和装有酱汁的罐子上分别盖上红布,以示欢迎。

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世界顶级的咖啡产地之一。咖啡对埃塞俄比亚人的重要性,就像茶叶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一样,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地人每家的庭院中都种着咖啡树,一日三餐离不开咖啡,不仅如此,他们喝咖啡还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仿佛在举行一项庄严的仪式。

继咖啡之后,鲜花园艺也成了埃塞俄比亚的支柱产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意思就是“新鲜的花朵”。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鲜花种植期可达60天左右,比世界其他地方多了十几天,而且这里的鲜花朵大、茎粗,非常受欢迎。

多民族的大家庭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阿比西尼亚,意思就是“混种人”,哈米特人、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和非洲黑人等200多个民族和原始部族在这里共同居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莫河谷的原始部落群,哈莫族、穆尔西族、卡洛族等原始部落均聚居于此,而且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例如:哈莫族的跳牛成人仪式;穆尔西族的女子会佩戴唇盘;卡洛族会在身上绘满图腾。

在哈莫族,男子只有通过了跳牛仪式,才能进行割礼,真正步入成年。在跳牛仪式上,男子要在排列成行的牛背上跳过4次而不摔倒才算通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跳牛仪式,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正常生活。

哈莫族女子以浓密的头发和独特的发型而著名。她们喜欢用红色的陶土混合上牛油来涂抹头发,将头发搓成一根根小辫子。婚后的哈莫族女子还会佩戴铜项圈,代表自己已婚的身份。

穆尔西族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英国的一位人类学家发现,他们自由自在地居住在奥莫河谷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穆尔西族女子会佩戴唇盘,并以唇盘大为美,最大的盘子直径可达十几厘米。从十岁开始,就要在下唇中镶入盘子,从小盘子慢慢换成大盘子,直到出嫁前为止。

卡洛族是奥莫河谷中最小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河边高高的土台上。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是绘画高手,他们会在身体和面部绘上各种图案,以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

埃塞俄比亚高原还有很多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最著名的就是尔塔阿雷火山熔岩湖和拉里贝拉石凿教堂。

涌动了百年的尔塔阿雷火山熔岩湖,是世界上仅存的六大熔岩湖之一。炙热的熔岩在火山口长期保持液态,景观虽如史诗般壮美迷人,但同时也充满了危险。

拉里贝拉石凿教堂被称为“非洲奇迹”,由11座从岩石中开凿出的教堂组成,每座教堂都由埋在地下的整块巨石凿刻而成,教堂之间由地道和岩洞连接。其中最大的一座教堂是梅德哈尼阿莱姆教堂,意为救世主教堂,由一块33米长、23米宽、11米高的红色岩石开凿而成,阿克苏姆文化的元素在这里得以体现。

猜你喜欢
吉拉埃塞俄比亚教堂
熊猫背包,行走海外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环球图说
《教堂之夜》
吉拉索要一辈子的承诺
埃塞俄比亚:纺织企业投资的重要选择
VOX-XG2000视频管理平台在埃塞俄比亚AA高速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