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村:绝壁上的千年古村

2018-06-07 01:50王丽
天天爱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郭亮绝壁天梯

文·图/王丽

悬挂在山崖绝壁上的郭亮村,是一个地势险峻、景色秀美的古老山村。40多年前,为了走出与世隔绝的太行山,村民们历时六载,在崖壁上一锤一锤凿出了一条千余米的绝壁长廊,这才与外界通车。从此,郭亮村便以奇绝山水和“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因先后有《走出地平线》《举起手来》等数十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郭亮村又被誉为“中华影视村”。

悬崖峭壁上的古老村落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西北部的太行山腹地——万仙山,那里地貌独特,集雄、峻、奇、险为一体,是河南省著名的风景胜地。

进入郭亮村的必经之路,就是这条被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斜插在悬崖腰间的千米隧道。郭亮洞顺着峭壁向山上延伸,洞壁上渗着水珠,不时有旅游客车和摩托车在此穿行。

山道弯弯,崖石壁立,昏暗的洞穴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窗口。当时用于清倒石渣的窗口,如今早已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道路在光线的作用下,呈现出一幕幕明暗交织的奇异光景,美丽而神秘。

站在观景台前遥望,眼前是万丈峡谷,谷底是碧绿的潭水。对面的石壁垂直陡峭,有如刀切斧劈一般,偶尔还会有瀑布倾泻而下,美不胜收。

穿过“绝壁长廊”,再上行1公里,眼前赫然出现一座颇具韵味的石拱桥,桥的那一头,便是被群山环抱怀中的郭亮村了。这个淳朴的山村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悬崖绝壁上,前面是万丈悬崖,后面是群山峭壁。站在村子里,仰头看见的是山,低头看见的还是山。

古村中的房子大多是用石头砌成的,泛着青色,透着浓浓的古朴色彩。据当地村民介绍,郭亮村的老房子最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不少石头房是二层小楼,屋脊线上有灰砖装饰,门楼上有砖雕,门板上有精致的铁门环。

行走在郭亮村,仿佛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房、石坝、石路、石碗、石筷、石桥、石斧、石锄……随处可见的石头物件让人应接不暇。

山崖上还有一个古老的村落,名为崖上人家,是郭亮村的一个自然村,房屋顺山崖走势而建,是现存最完整的太行古民居。

用生命开凿出的奇迹

20世纪70年代之前,这个“挂”在绝壁上的古村,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是一条凿在悬崖上的石梯路。走这条石梯路难如登天,因此又被称为“天梯”。天梯最宽处1.2米,最窄处0.3米,险要处必须弯腰侧身才能通过,最陡的地方近乎垂直。虽然天梯是郭亮人的生命之路,但是自古以来,有许多郭亮人失足于天梯,或丧命,或致残。

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村民都对“有一条出山的路”充满渴望。

因此,20世纪70年代,村民决定开凿一条通向外界的路,大家卖掉了所有的羊和能卖的大树,家家户户都把积蓄拿了出来。村里轮流选派壮年开凿隧道,在修路过程中,人人肩头结茧,手上十指流血,十分辛苦。1977年,郭亮洞正式通车,郭亮人终于从天梯以外的另一条路走出了山门!

6年时间内,开凿隧道的13位壮士用坏了4000个铁锤,磨秃的钢钎加起来有12吨重,在悬崖峭壁上,靠自己的双手凿出了这条千米长廊。为此,还有村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郭亮村周边的美丽景致

郭亮村除了有崎岖蜿蜒的石径,还有深邃神秘的溶洞和垂挂于悬崖的“喊泉瀑布”。

村子后山2公里处,是溶洞集中地。这里的溶洞小巧别致,即便是炎热的酷暑时节,洞内也是凉意阵阵,清静宜人。

“喊泉瀑布”离郭亮洞不远,平时没有水流,但如果有人大喊一声,一股水流便会应声从绝壁顶上的一处空心圆洞中垂直落下,空气中也随之弥漫起袅袅水雾,喊声过后,便又恢复宁静。

爬上险峻的天梯,站在高处放眼眺望,万仙山群峰峻峦,连绵不绝,沟壑纵横,千姿百态。而对面的红色砂岩绝壁,在霞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样的美景让人过目难忘,真正是“相看两不厌,唯有万仙山”。

大山中的影视基地

这座用石头构筑的古村,有着“中华影视村”的雅号。上世纪,谢晋导演的那部在此取景的《清凉寺钟声》问世后,便有许多摄制组来此拍摄外景,也让郭亮村声名鹊起。如今,村里还保留着谢晋导演居住的房子和用过的物品。

郭亮洞深深地改变了郭亮村,现在,村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平原地区的富裕村没有任何差别。

沉寂千年的郭亮村,在世人的叩访中敞开了胸怀。在这个小山村静静地待上半个月,凌晨听雄鸡报晓,晚间听山雨沥沥,捻着来回晃动的油灯,想象属于这里的故事……真有一种原始古朴的雅致。

猜你喜欢
郭亮绝壁天梯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爱国岂能怕挂头 郭亮
百丈天梯上层云
郭亮:“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玩“火”男人蔡国强的还乡“天梯”
尼阿多天梯
在古石绝壁前
飞檐走壁
郭亮:“爱国岂能怕挂头”
韦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