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离我们还远吗

2018-06-07 09:12雷册渊
农民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导航系统北斗卫星

最近有报道称,北斗地图APP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还有报道辅以“5月起,导航就用中国北斗”等标题。之后有专业人士指出,“北斗地图”的说法纯属忽悠,官方也及时辟谣以正视听。那么,北斗导航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呢?

北斗导航产品正全面走向大众化应用,图为一名观众正在体验北斗高精度导航驾驶

不能生活在GPS可能关闭的危险之下

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为GNSS系统,在全球GNSS俱乐部中一共有4位“VIP会员”: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是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当GPS在欧洲开始推广应用时,欧洲空间局敏锐地意识到:“我们不能生活在某一天因为某种理由GPS可能关闭的危险之下。”由此,欧洲开始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中国对卫星导航系统探索的起步其实并不晚。20世纪60年代,与美国设计GPS系统前身同一时段,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设计,取名为“灯塔”;1983年“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又提出了双星定位设计方案,但都因种种原因搁置下来。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军的GPS在作战中应用让人惊叹。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独立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于我国国情,北斗建设者提出“先区域、后全球,先有源、后无源”的建设思路,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2007年4月,中国正式启用了北斗申报的频率资源,2017年下半年北斗全球组网拉开大幕,计划2018年前后完成约18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与GPS的较量

中国的老百姓真正开始认识北斗系统,应该是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开始的。在常规通信手段失灵的情况下,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为救援部队紧急配备了一千多台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终端机。救援队利用北斗终端机的短报文功能实现了各点位之间以及点位与指挥部之间的信息联络。在后来的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北斗系统也同样大显神通,成为废墟中的生命“守护神”。

然而,同样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员,难免有人拿国产的北斗系统与目前导航中应用最广的GPS系统进行比较。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平台“科学大院”曾发布过一篇名为《北斗PK GPS,谁能赢?》的文章,通过专业标准比较北斗系统和GPS系统的优劣:在目前北斗二代服务区域内,北斗的全天可视星数超过GPS,在星座分布上大部分区域也优于GPS,但考虑到原子钟精度差异和中高纬度星座分布等问题,说北斗与GPS不相上下还是相对客观的,也是符合实际测量结果的。但是现在三代组网建设正在进行中,北斗卫星数正稳定增加,而且最关键的原子钟问题在三代上也解决了,到那时,北斗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显现。

不知不觉间就用上北斗了

在军事演习中,武器完成精确制导,多兵种实现联合作战模拟;在北京公交站,候车乘客拿出手机查询下一趟车的到站时间;数千里外的南海上,外出作业的渔船主正在往家里通报情况……这一切,都归功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其实,我们早已直接或间接地用上了北斗。就拿最常用的手机为例,你真以为手机上的“打开GPS”就是只用GPS吗?信号获取主要取决于手机处理器(SOC)中集成的定位芯片,目前大多SOC都能同时支持GPS、北斗和GLONASS三种信号。

其实手机还算是北斗进入较晚的领域了。早在7年前,中国的“两客一危”(从事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就用上了北斗。现任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给出了一组数据:过去5年,我国480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以北京为例,已有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随着北斗芯片及终端的小型化、低成本技术的发展,加上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快速兴起,北斗系统将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全面走向大众化应用,“高大上”的北斗系统将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

猜你喜欢
导航系统北斗卫星
北斗时钟盘
miniSAR遥感卫星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北斗”导航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