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8-06-07 15:55刁俊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航空管信息化

刁俊俊

[摘 要]近几年,民航领域进一步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在其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民航空管水平。在新时期,只有高度注重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将其空管整体水平加以提高。本文充分分析现阶段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实际情况对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对策加以细致探究,以期促进民航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8.070

[中图分类号]F5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8-0-02

现阶段,民航领域的发展形势具体体现为:高增长、高密度及高流量。民航企业要更好地保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不断提升其空管质量。对于民航企业,开展空管的信息化建设是其保证飞行安全的根本工作,在理论上深入分析并研究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为解决具体管理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民航企业应对空管“三横三纵”建设的具体标准加以贯彻落实,进一步建设健全民航空管运行设备保障机制,且构建民航空管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支持体系等。通过落实这些机制,能够积极促进民航空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标准、统一、、信息通畅的保障机制的有效形成。要加强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对总体管理水平与要求提升的重视程度,科学、有效地进行资源储备与资源布局。民航企业必须强化这些层面,才能够真正地将企业的管理水平加以提升。另外,民航企业在开展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时,应管理好设备的生命周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做好大数据的积累工作,不断提高相关决策与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高度重视具有利用价值的设备,做好其维修和检测工作,确保备件储备能够正常运行,对于设备使用的匹配性也需高度重视。做到这些,民航企业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空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此同时,民航企业应注重相关配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使之能够符合资源共享的标准。企业只有强化以上基础层面,才能够有效完成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2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下,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信息内容繁杂;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三是部分空管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低层次应用、封闭式重复应用的情况;四是没有较高的实时整体信息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五是未重视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实际信息结构和公众市场的空管信息化细化应用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此外,当前民航企业并未形成一定的经济运营规模,企业的空管信息服务水平较低。通过分析现阶段空管信息化服务情况,可以发现,其未依据系统管理市场开展一系列运营工作,未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无法较好地满足管制要求。加之,较为突出的问题为:企业在宏观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缺位情况,未形成标准化管理形式,以上这些问题均影响了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

3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民航空管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将空管信息生产水平、信息分发水平、信息传递水平、信息处理水平及信息应用水平加以提升,从而将空管系统的服务质量及运行效率进行提升,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空管信息资源涉及空管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所有信息,具体包括管制信息、气象信息、航行情报、航班信息、飞行动态、飞行计划及业务管理信息等,这些信息均要满足相关专业的规范,且覆盖面符合管理与生产活动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够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的系统有面向空管安全生产的业务应用系统、面向社会大众的信息服务系统、面向决策与管理的信息系统。此外,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还应注重重大系统与公共基础性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对每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布局、收集、接入、传输、处理、管理与共享等加以协调。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是有效结合实际与发展,取其长处,摒弃短处,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开展应统一规划、分步开展。在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对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关键应用项目与配套设施之间的关系、综合应用系统与各个专业系统之间的关系、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加以有效处理,尽量选择成熟的、开放的、先进的技术,高度注重信息与网络安全,在建设过程中一定管理好信息与网络,结合分层管理与集中管理。同时,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应做好维护、开发与应用队伍的教育建设,指导建设民航产业的发展,将投资主体的多样化等模式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以此來推动空管信息产业化的进步;并对空管保证能力的观念、全面信息服务意识加以树立,以此来来推动信息资源获得更加有效的利用与开发。

4 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 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

站在全局视角之下,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状态体现出来。面向运行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让地区空管单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计划的执行等实现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及数字化。为了更好地落实《规范运行秩序、做好航班正常工作的若干措施》与《民航局减少航空器关舱门后地面长时间等待有关问题的措施》的相关内容,西南空管局在经过仔细的了解调研并且协商之后,在2013年时将机场协同放行系统(CDM)投入使用,从而建立辖区范围中航班运行的协同机制,达到信息共享、协同决策的目的。

4.2 创建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生命周期管理就是指从设备的方案制订到维修,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为此,民航企业需提高对业务理解的准确性,不再局限于了解设备本身,还需全方位地考虑生命周期管理的多种因素,包括:应用的场景、应用环境、业务承载等,并全面考虑民航空管每个使用单位的具体使用习惯、具体使用情况,以便构建一个科学的、有序的控制与运营。

4.3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监管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在于开放性较强、变化性较强,所以对于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相关人员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民航企业需不断学习与借鉴最新的民航空管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技术和方式,清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具体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企业需借助资产信息收集系统、检查列表等方式管控计算机中存在的风险。此外,企业应加大科学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监督管理技术,这样能够让计算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4.4 加强信息服务与经营

在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的开展中,企业需更好地利用与开发信息资源,通过合理地开展空管信息服务工作,在根本上要服务于管制单位、管理单位,并服务于航空公司与机务运行。为提升民航空管效率,企业需要营养新技术,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民航整体空管质量的提升。此外,在今后民航空管信息化发展中,民航企业仍需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与经营。

4.5 构建运转流程和规章制度

进行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时,民航企业应实现库存管理的信息化。因具体业务的需求,民航空管系统中备件的保管区域通常都较为分散,每个区域内对多种型号的备件进行保管。若某保管区域的备件短缺,企业可借助信息系统,快速从另一个保管区中找出所需备件,进而对企业中出现的业务故障进行及时解决。同时,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跟踪设备的适应情况,包括设备的采购、设备的使用、设备的维修、设备涉及相关的部门。为此,对于设备的循环,企业需密切地跟踪设备循环,将其归入档案,这样能够方便今后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再利用。

4.6 构建全面性的标准化系统

人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多样的信息。但是,对于子系统而言,其在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民航企业需要构建标准化的平台,并在这一前提下集约化管理多种信息,让民航空管的安全性得以极大程度的提升,推动信息化目标尽快实现。同时,企业将多种有效措施应用其中,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空管系统的业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空管总体效率。

5 结 语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民航企业必须注重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入分析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及存在问题,从而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及协同;创建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构建出一个科学的、有序的控制与运营流程,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监管,让计算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强信息服務与经营,构建运转流程和规章制度,以便今后更好地维护、维修、再利用设备,构建全面性的标准化系统,确保空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罗郁葱.新时期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7(8).

[2]陈林.新时期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7(12).

[3]廖锟磊.民航空管接入网设备选型测试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5(17).

[4]高健.对确保民航空管网络信息安全可靠的措施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4).

猜你喜欢
民航空管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构建第四代海事卫星民航客舱通信系统
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行李箱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如何做好空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内部审核的几点思考
空管自动化系统GPS时钟同步方式